吴有好
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东方小学
摘要: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较为抽象较难理解的一块内容。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十分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信息技术能整合知识,以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能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本文结合平时的教学经历,浅谈信息技术在“图形与几何”教学的运用价值。
关键词:信息技术;空间与几何;小学数学;价值
一、“图形与几何”的主要特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有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分类和度量;图形的平移、旋转、抽对称、相似和投影;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的证明;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从“图形与几何”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抽象性、逻辑性。其涉及的图形的性质、变化以及量的关系,及其需要形象感知来支撑。否者学生从书本的例题和教师的讲解,难以理解图形的相关知识。因此,“图形与几何”知识,最大的特点就是极具抽象性,学生学起来难以羞涩难懂。
二、信息技术的主要特点
《标准》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随着当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其独特的优势对传统的小学数学的教育有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于比较抽象的“图形与几何”知识,信息技术独特的优势绝对可以促进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学习。信息技术主要有一下几个特点:
(一)知识多样,内容丰富
互联网覆盖了整个地球,这也说明了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背景之下,人们可以获取各种各样有益于自己的知识。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相关内容资源,都可以轻易获取,用于自己的教学设计。例如图形的运动,可以不局限于书本,完全可以找出更多丰富的图片和动画,比如球类的滚动,小朋友滑滑梯等贴切小学生生活的素材作为教学资源。
(二)元素多维,多感结合
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感官刺激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神经,促进孩子的学习。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资源。如给孩子提供小视频观看,视觉听觉相结合。还可以通过平板,设计相应的活动,让孩子动手探究。这些,利用信息技术都可以实现。
(三)展示多样,形象直观
信息技术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形象直观。通过信息技术,整合出来的知识点,可以很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比如,《认识圆锥》这节课,有一个知识点就是圆锥只有一条高。可是它的高在哪儿?口头说学生是想不出,观摩实物,学生也看不到。而借助信息技术,播放小视频,学生就可以直观看出圆锥的高。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价值
基于“图形与几何”知识与信息技术的特点,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就显现出信息技术的运用价值。
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其运用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整合多面知识,丰富教学内容
教材由于篇幅的限制,给学生提供的素材比较有限,而网络上则有各种贴切生活的素材。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整合这些素材,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来源。在认识图形这一方面的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图片。比如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可以提供篱笆的图片或者伸拉门开关的动画;认识圆锥,可以提供冰激凌、帐篷等图片。这些都可以丰富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图形的认知,以便在问学生“生活中在哪些地方可以见到这些图形”而学生回答不出的时候,提供了资源。此外,在学习《圆柱的认识》的时候提供一张蒙古包的图片,还可以引发学生对组合图形的思考,无形中也丰富了教学内容,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
(二)融合多面元素,增添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迥然不同。有的学生是喜欢安静思考的,有的学生是喜欢热烈讨论的;有的学生偏好视觉,有的学生则偏好听觉,甚至触觉。这个时候,信息技术就发挥了其优势,教师可以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多方面的元素来设计教学活动。比如在讲到适当的时候,提供视频动画,刺激学生的视觉;在学生理解本节课的教学知识,需要活动的时候,设计游戏,刺激学生的运动神经。在讲解的时候,让学生上台利用平板的操作,展示图形的演变过程等等。这些都是给学生提供多感官的刺激,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认知方式和风格,同时也无形中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
(三)展示思维过程,突破知识难点
前文提到,“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最大特点就是抽象性。并且,在涉及到图形的运动过程和量的变化,学生理解起来更是苦涩难懂。如果再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学起来就更加吃力了。庆幸的是,信息技术刚好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利剑。信息技术的形象直观,刚好可以为学生提供形象的认知,方便学生利用形象思维跨越到抽象思维。例如《圆柱的表面积》,难点是探索圆柱的侧面积怎么计算。如果只是单纯的结合书本讲解沿高展开侧面积,得到一个长方形,圆柱的底面周长对应就是长方形的长,长方形的宽对应圆柱的高,他们真的没有经历过演变的过程,这么说学生真的能理解吗?所以这个重难点,需要直观的呈现给学生看,利用信息技术,展现给学生一个侧面展开的过程,让学生看到展开前后的变化及其对应关系,这样才能以形象过渡到抽象,深化学生的理解,不然学生也只是记住公式生搬硬套,对知识的缘由不理解,题目或者情境一变,还是不能解决问题,更不用说还渗透里面的转化思想了。因而,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合理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形象展现思维过程,突破知识的重难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四)后续学习多样,深化思维拓展
一堂好的数学课,是带着问题走进教室,然后带着问题走出教室。在学生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突破了重难点,需要必要的练习。拿出草稿做题这样传统的学习显然是枯燥无味的,特别是经历了半节多课的时间,学生于显疲惫。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练习与游戏相整合。如单人挑战或者双人对战,这样多样多彩的方式,不仅唤醒孩子的活性,效率也很好。此外,还可以结合知识点的后续学习来设计思考题。比如《认识圆锥》一课,圆锥是由直角三角形绕着直角边旋转一周得到的。出示一张绕着斜边转,来引导学生的思考,这样就更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也可以为后续组合图形的学习做准备。
结语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学习,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不仅是要记住公式,更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借助信息技术,可以为孩子们提供直观形象,以便孩子们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识,突破重难点。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克服难困情绪,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促进思维的提升。
[本文系广东省中山市教育科研2018年度青年课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农村小学数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课题编号:C2018018)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吴有好(1976.01.16——),女,汉族,籍贯广东中山,工作单位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东方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