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春果
(四川省安岳县翻身九年制学校 四川 安岳 642360)
摘要:在数学课堂上,提问环节不应该成为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学生也可参与其中,根据自己的理解,向教师及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在问题的牵引之下思考分析,继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对此,本文从设计预习任务、优化氛围环境、拓展提问途径几个方面,重点探讨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主动提问能力;培养
前言:对于中学生而言,其数学学习质量提升、核心素养形成发展是经历长期累积的过程,而作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教育引导角色至关重要,要做到创新优化教学方式,在教学技巧的合理应用之下,促使学生围绕数学知识思考探究,继而学会主动疑问。可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所呈现的现状却并不是这样,部分教师很少会为学生提供主动提问的机会。同时,很多学生由于畏惧教师的威严,会不敢向教师提出问题,害怕提问会引起教师的不悦或者责备。正是由于这种情况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中学生主动疑问能力的培养步伐,阻碍了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故此,如何在初中数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成为教授数学学科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这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一、设计预习任务,发现数学疑问
主动提问能力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够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指导,还需要学生在课前的自主预习,在预习环节中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标注出自己不理解或者存在疑惑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向教师及其他同学提问。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要重视课前预习任务的布置,结合新课知识点设计导学案、微课短视频等,帮助学生对所需要学习的新的知识的有所了解,明确其中的重点及难点,自主解决数学问题。而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则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提出。
以“相交线和平行线”知识点为例,在新课讲解前,教师可为学生发放导学案,在其中呈现“定义”、“判定性质”、“实际求证”有关的课前预习任务,引导学生结合数学教材,思考解决这些数学问题,了解重难点的同时,发现数学疑问。在课堂上,教师可留有一定的时间,鼓励学生提出课前预习时所产生的数学疑问,由教师进行归纳整理后,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动手论证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通过课前预习任务的设计与布置,在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方面具有良好作用,可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数学知识学习更加有针对性。
二、优化氛围环境,增强问题意识
根据心理学及教学实践显示,学生学习兴趣、探究动机、思维品质等各种能力素养的形成,都与外在环境氛围存在必然联系。因此,作为数学学科的授课教师,要意识到氛围环境对学生主动提问能力培养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在课堂上,所呈现的氛围要具备良好活跃、宽松互动的多重特征,在了解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抓住学生好奇心,利用多媒体、实物、教具、讲故事等多种手段,优化数学课堂氛围环境,充分吸引学生,提高其课堂参与性,在数学课堂上产生疑惑,继而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以“全等三角形”知识点为例,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在电子白板上为学生展示全等三角形的验证方法,包括“SSS方法”、“ASA方法”、“SSA”方法,让学生验证这些方法是否可以有效论证全等三角形的相关定理。值得说明的是,“SSA方法”是错误方法,如果在方法论证时学生发现这一问题,则可以向教师提问。随后,教师划分小组,各小组探讨“SSA方法”是否成立。通过这样地方按时,可使得课堂氛围凸显轻松愉悦的特征,还可激活学生思维,还可为学生提供主动提问的机会,在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方面具有良好作用。
三、拓展提问途径,启迪提问思维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各个方面,还与其他学科存在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于是,教师在对中学生进行数学主动提问能力培养时,不单单可以从教材知识点方面入手,还可从解题、实际生活、观察实验、错误、学科联系等多个方面入手,做好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教育培养工作,对现有的提问途径加以拓展,启迪中学生的数学主动提问思维。
以“函数”知识点为例,教师可围绕该知识点与学生共同探讨,归纳总结函数的属性,如“x和y的对应关系”、“运动变化”和“两个变量”等,引导学生在理解教材中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函数是否一定要有表达式?”、“函数中一定只有x和y两个变量吗,是否还会有变量呢?如果有第三个变量的话,那么谁是谁的函数呢?”等生成性问题。再如,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会把混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性质,此时此刻,教师可从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从教室及日常生活中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实物,在提问中对比两者的概念性质并生成图表。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成为数学课堂的真正主体,学会从生活实际中提出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提问能力和数学思维品质。此外,教师可为学生展示常见的易错题——“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平行四边形、矩形及菱形,这6个图形中哪些属于中心对称图形,哪些属于轴对称图形?”在习题解答中教师鼓励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并且在论证时学生需要用到拼接方法,教师还可让学生以拼接为切入点提出问题,如“将两个等腰三角形拼接在一起,会有多少条对称轴?如果把等腰三角形的腰拼在一起,会出现几条对称轴?”等。借助易错题的呈现,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继而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解决,在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方面具有良好作用。
结论:
综上所述,新课改的推行与深化,衍生出了“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教学任务,而主动提问能力正是这一教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主动提问能力的内涵及要求有所了解,将主动提问能力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在确定教学目标、难点及重点的前提下,通过设计预习任务、优化氛围环境、拓展提问途径等教学策略的落实,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疑问,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启迪学生提问思维,并培养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技巧,使得学生在数学提问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所强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数学课堂实践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吕建祥.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1):224-225.
[2]孙寿春.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途径探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35):37-38.
[3]马伟娟.提问点睛、激活数学课堂——刍议初中数学提问的有效尝试[J].才智,2020(1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