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珠
福建省三明市第九中学 365000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民族智慧结晶,体现国家浓厚的文化底蕴,也是社会发展的根基。随着我国倡导弘扬传统文化教育,将核心素养作为育人目标,高中地理课堂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因此,优秀传统文化多蕴含的内容能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其良好文明习惯和品德,进而推动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高中地理;传统文化;课堂教学;策略
前言:
地理学科是高中教学架构中的重要组成板块之一,学生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对地理环境与人类生活之间的联系有所正确认知,懂得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了解各区域人文知识,教师倘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融会贯通,不仅有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更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价值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应以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作为终极教育目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迁至地理课程教学中,不仅能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同时使高中地理育人的真正价值得以体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衔接,能有效填补该学科在教学中的资源缺失,更能让教师的教学方式及教学思想有所创新。我国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十分广泛,主要涉及领域有历史、地理及民俗民风等,该文化能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
人文地理及区域地理等教学内容所囊括范围较广,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与经典书籍相衔接,借助古代书籍中所描述的自然风景,以此来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该方法让学生对学习地理感到十分有趣,提升学生地理文化素养。例如,我国古代诗歌集散文等,其中就有很多对地理环境内容描写的诗句,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似桃花始盛开”,该句诗对气候及自然景观上的差异描写得淋漓尽致。由于古代诗词对自然景观及人生哲理有着独特的描述,将其融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修养。
另外,城市、风土人情等也属于人文地理范畴,如日常所见到的古代建筑、民族服饰及传统节日都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融入这些人文风情,可使教学变得更具有趣味性,学生通过地理课堂教学能够对我国少数民族历史、风俗习惯有所正确认知,也是传承传统文化智慧结晶的体现。高中地理的区域地理教学过程中,可将不同区域的自然风情与人文风情等相衔接,并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帮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建筑文化等。虽然我国南北地区的文化差异明显,但均具有各自的特色,在充实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同时,实现传统文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真正价值。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一)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高中地理学科和以往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相比较,内容更为丰富多样,为学生开阔视野及拓展知识提供良好平台,更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地理教学相融合赋予宝贵的机会。
爱国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其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师通过对该部分内容进行探究及应用,能够让学生迸发出强烈的爱国情感,积极自觉的参与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及熏陶之中,成为优秀的文化继承者和弘扬者。例如,在学习有关“黄河”知识时,除了有关教材内容中的理论知识外,教师还可为学生讲授,黄河是怎样孕育了华夏文明?是怎样无私奉献养育了整个民族?然而,现今黄河上游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下游泥沙堆积量非常大,对黄河原有的功能发挥形成极大阻碍。保护黄河已迫在眉睫,因为保护黄河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及人民安全。为此,教师在对该部分内容进行讲解时,既要教授地理教学中的重难点,同时也是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契机,使其爱国情感得到良好培养。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去信息技术,以此展现该教学内容文明历史地起源,对黄河孕育华夏文明所发挥的作用有所正确认知,让学生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生命力有所感知,进而使其爱国情怀被点燃。
(二)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彰显民族文化魅力
在提及传统文化时,古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显著代表。各个时代的文人吟诗作词,为我们留下大量优秀的古诗词作品,也使学生对各时代具代表性的诗人有所大致了解。古代诗人在对诗词进行创作时,除了抒发自我内心情感以外,也懂得利用天气、自然景观等为创作添砖加瓦。诗词中所涉及的气候景观要素,同样也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所要学习的内容。因此,为了更好将中华传统文化与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相衔接,以此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完全可将部分古诗词迁至日常地理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以此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例如,在讲授有关“季风气候”时,教师就可根据所要讲授的内容对诗句进行引用,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该首诗非常形象地对季风气候特征进行描述,就像东南沿海夏季风一样,由于路途遥远受到一定阻隔,始终都没有办法到达西北内陆地区。该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有所提升,进而被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所感染,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关注时事社会热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时事热点内容与地理课堂教学相衔接,对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及公民所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感。例如,针对2020年激烈的“中美贸易战”,教师可从中国进口巴西大豆为切入点,带领学生重新温习相关农业知识,对国家确保粮食供应安全的必要性进行讲授,如我国部分商品粮基地地位在近几年所发生的变化,国家对保障粮食供应质量安全的主要措施有哪些等:从贸易战带来的石油价格变化,引导学生从增加能源来源和节能两个角度进行思考,帮学生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认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使其将国家未来发展作为己任,为祖国繁荣发展发挥余热。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学中囊括广泛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对青少年人生价值观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有助学生弘扬传承传统文化,进而使学生的人文精神及优秀的道德品质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玉震,李建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地理课程实施中的渗透[J].科普童话,2020(28):97.
[2]李广水,郭春喜.高中地理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9):26-27.
[3]尹海霞,朱雪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地理课程实施中的渗透[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7):34-36.
本文是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2019年度立项课题《地理课堂家国情怀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MJYKT2019-259)和福建省"十三五"(第二批)中学地理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科研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ZXDL-201901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