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校长教学管理的困境与应对举措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1月2期   作者:李涛
[导读] 中小学校长是学校工作的领导者,在学校理念建设和教学管理中发挥
       李涛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青海省西宁市  810000
        摘要:中小学校长是学校工作的领导者,在学校理念建设和教学管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新的社会环境下,要想不断提升中学的教学管理水平,校长必须把握好主要方向,引领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突破管理困境,针对性的解决和化解这些困境,为中小学教学管理寻找有效举措,推动中小学的教学管理水平上到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分布式领导;教学管理;困境;应对策略
        引言
        校长是学校发展与成长的关键人物。学校的发展,基本上取决于管理者先进的理念、改革的魄力和前瞻性的规划与有效实施,这些都体现在校长管理职能的履行过程中。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程度日益加深,对中小学校长的管理能力不断提出了新要求。中小学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及其教师队伍管理的日益复杂化等多方面的问题,中小学校长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1 校长分布式教学领导力的价值
        教学领导力是校长综合素质的集中重要体现,关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及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提升中小学校长分布式领导力,是校长不断走向专业化的内在需要,更是适应时代发展和国家教育改革的要求。
        1.1校长分布式教学领导力是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要求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校长是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引领者。校长通过加强教学领导,不仅要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校长教学领导力究竟该如何发挥领导呢?传统的校长一般采用“个人英雄式领导”,不仅会造成校长职责压力过大,还会造成校长权力倾斜。我国教育部2017年印发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重点强调了学校治理的现代化,应调动方方面面积极性,切实提高办学水平。随着教育治理现代化的不断推进,这种传统的领导方式已经不利于校长教学领导力的长期建设。为了适应时代发展,20世纪90年代,西方很多学者将“分布式领导”应用于学校管理之中,进一步推动了学校教学改革,以发挥校长教学领导的价值目标。
        1.2校长分布式教学领导力是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内在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校长,那你首先就得努力成为一个好教师,一个好的教学专家和好的教育者。”1985年,海林杰和墨菲通过对小学校长的研究,提出“三维度、十一职能”的教学领导力模型。“三维度”是指明确使命、管理教学流程和提高学校良好的氛围,这三个维度包括11个岗位职能。1996年,韦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五个维度,分别为明确学校使命、管理课程和教学、提升良好的学习氛围、观察和提升教学、对教学流程的评价。
        2 中小学校长教学管理面临的困境
        2.1教育改革盲目跟风
        近几年,教育部也认识到我国教育发展的弊端,正在推行各种教育制度的改革,这也催生出了一批教育改革专家以及教育改革前言城市。如北上广等一线大城市,这些地区在接受外界先进教育理念更加及时,通过自身城市发展的实际状况,与外界教育理念进行充分融合,使得教育改革颇具成效,学生整体素质提升效果显著。因此,一些小学校长在看到这些城市取得如此好的教育效果后,也盲目跟风,盲目的将这些城市的教育模式嫁接到自己学校当中,也不进行市场调查,不综合本校教师的实践意见,最终弄出个不伦不类的素质教育改革。虽也是改革,但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脱离了实际的教学需求,整个改革就跟空中楼阁一样,不具有实际意义。这样的教育教学改革也与教育部的发展宗旨背道而驰,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2.2教学理念滞后
        相较于西方国家的教育理念,我国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还有所不足,学生的综合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家三令五申强调素质教育先行,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不能一味的“唯分数论”。但事实上,大多数学校依然延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学校校长注重的依然是班级平均分, 教师评级也以班级文化课均分作为考核的最重要依据。教师在授课当中,以考纲作为备课依据,始终围绕着考纲进行教案制定,将文化素养的综合培养置之度外。班级班干部选拔与三好学生评定当中,也依然以文化课分数作为最重要的评选依据与衡量标准。在这样的教学理念环境下,学生也只能坚持“分数至上”理念,甚至放弃自己的爱好,专注于文化课成绩的提升。
        3中小学校长教学管理应对举措
        3.1坚持共同的目标
        中小学校长在学校组织、管理、行政、制度、人力资源和教学等多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分布式教学领导力要求校长应立足于学校的发展特点,把个人、教师、学生与学校的发展紧密联系,建立师生共同认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目标,进而凝聚师生力量,推动学校全体成员为建设学校发展规划共同努力,努力实现学校发展规划的目标。对于中小学校长而言,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校长要想领导好一所学校,就必须学会换位思考,具体而言,就是校长要走进课堂教学并参与其中,了解学生和教师真正的需求和所能达的目标是什么,把自己置身于教师和学生的立场来观察和思考问题,为改进和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提供一定的依据。在分布式领导理念下,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从“校长使命”变为“所有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共同目标”,因此,校长所引领的学校办学理念及教学目标必须形成广大教师认同与自觉行动,使每个成员都能获得最大的价值获得感,这样才能激励并引导师生为了学校坚定目标,朝着共同的方向前进。
        3.2形成和谐的校园管理文化
        分布式教学领导力,注重学校内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将学校组织中的权力分布与责任分担有机结合,共享团队成果的同时也共同承担责任。在学校管理中,坚持以人文关怀为主导思想,即把人文关怀融入到具体领导行为中,不仅要尊重人的个体差异,还要改进工作和学习环境,从而提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其中,合作是校长分布式领导的一个关键因素。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即便同一学科的教师群体构成也相对复杂,如新老入校差异、年龄差异、学历差异、性格差异等。首先校长要能够允许、理解、适应这种差异性,特别是教师领导者与非教师领导者之间的差异,倡导合作共赢理念,构建和谐教师关系;其次,要开展各种活动,组织师生沟通交流,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3.3动员多方力量参与教学管理
        要想提升中小学教学质量,光靠校长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的,因此校长应该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带领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在我国当前的教学管理中,参与管理的主要是校长及教导主任等组成的管理体系,缺乏教师和学生的参与,也缺少来自家长的监督,因此管理水平受到制约。所以,要想充分发挥教学管理的作用,还得联合管理层、教师、学生和家长,充分调动多方力量参与管理,促使学校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管理。
        结语
        总之,中小学校长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承担着重要的管理职能,要想提升中小学教学效果,校长首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结合学校实际探索适合本校发展的管理策略,勇于突破教学管理困境,不断改善教学管理方法,采用有效的举措解决学校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才能更好促进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春玲.新课程环境下的小学教育管理创新发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7):192.
        [2]方刚.“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影响及启示[J].中国校外教育,2018,621(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