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本科院校如何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探索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1月2期   作者:彭媛
[导读] 近年来,国家加强对学生劳动教育的引导,
        彭媛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

        摘要:近年来,国家加强对学生劳动教育的引导,引导学生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形成吃苦耐劳、努力拼搏的意识,分别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意见》等文件,对新时代劳动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新定位,为推进高校劳动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职业本科院校应根据自身定位和目标,形成适合职业本科院校学生的劳动教育模式。

1、劳动教育意义: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意见》,对新时代劳动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新定位,为推进高校劳动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特别提到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近两年,习总书记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的回信中以及在全国教育大会发表讲话时强调各级学校要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不少学校已经在开展探索学生的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教育活动的路径。
2、职业本科院校劳动教育的现状
2.1“重劳动过程体验,轻劳动品质培养” 的问题在学生中普遍存在
        苏霍姆林斯基曾明确指出,“体力劳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惊人的、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儿童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情感,如果没有这些情感,那么,认识世界包括学习就是不可能的”。?该论述阐明了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但是,该论述潜在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参与体力劳动,并且是一定程度的体力劳动”。如果参与体力劳动的程度不足,仅仅是体验式的、蜻蜓点水式的,没有经历劳动的艰辛,没有体会劳动对意志的磨炼,可能很难实现以劳育德、以劳育智、以劳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学生把劳动当作“走过场”,认为服务性的劳动都可以通过金钱购买,没必要那么累,没有真正意识到劳动对他们人生的意义,更不能理解劳动教育是为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
2.2学生专业课程学习中,淡话、弱化劳动教育内容
        按照传统的劳动分类理论,劳动可以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大类,职业本科院校工科类学生的课程标准是采用课堂教学加实习实训结合形式,这本就是劳动的体现,而学生在这样的“劳动”中会产生倦怠以及对自身专业缺乏信心的现象,而劳动教育最核心、最本质的价值是: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的价值观,培育受教育者对于劳动的内在热情与劳动创造的积极性等劳动素养,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怀着敬畏之心了解所学专业的起源、发展以及自己应该具备的专业技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3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在现阶段的高职院校中,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不完善,或者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搭建任何体系。更别提完善的教材体系、课程体系、教育标准以及教师队伍来作为劳动教育的支撑,没有形成系统化和比较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就无法为劳动教育目标的实现打下良好基础,也会让劳动教育无章可依。同时,职业本科院校在课程的建设上,更多地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关于劳动教育的内容,大多以视频、讲座、活动来呈现。


3、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模式
        3.1 制定劳动教育相关的理论+实践课程
        根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 16 学时为制定课程总方针,将学生实习实训、1+X证书试点等工作纳入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中,让劳动教育成果通过学生脑力+动手能力获得技能证书的方式体现。
        学生在校开设的理论较多,要确保劳动教育线上、线下取得实效,可采取“课程+”方式进行,即设置至少 1 门劳动教育课程(如劳动教育概论”、“劳动认识”课),同时与专业技能课程紧密结合,并与“1+X”证书制度试点相融合,让劳动教育体现在技能课和技能等级证书获取过程中。“劳动教育概论”可以包含劳动概念及历史、劳动教育的意义、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重要论述、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新时代劳动教育形式、劳动规范、劳动权益等内容组成。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要融入劳动教育,可以通过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提炼劳动教育元素,开展劳动精神、劳动理念等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邀请劳动模范、工匠等进校园,或邀请劳模、工匠承担部分模块化教学内容。总结来说,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成可以由“教学标准+理论课程+若干技能课程+‘1+X’证书制度+课程劳育”这样的模式共同构成。
        3.2 设立劳动实践制度,确保劳动教育实践顺利开展
        劳动实践在好多高校目前没有相关的制度,一般是通过活动效果和活动时长来体现学生劳动的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劳动实践制度,从学生心理认为劳动实践课属于一门课程,从而重视劳动实践。
        劳动教育实践体系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是教学实践体系,主要通过课程的实践教学、实习实训、认知实习、顶岗实习等实现。二是活动实践体系,主要通过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活动、以及专业的劳动体验、如:迎新活动、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维护、敬老院服务等,培养劳动习惯养成,提升综合素养。
        劳动教育实践体系的设计,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将劳动教育片面化、窄化、不要使学生认为劳动教育实践就是体力劳动。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实践体系要突出劳动的技术性、技能性,特别要体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
        3.3构建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生态和评价体系
        在高校“三全育人”的模式下,构建劳动教育生态体系,就是要求学校的各个部门加入到培养学生劳动意识中,决不能和传统教育模式一样由学校学工系统、团委安排一些活动了事;也不能仅停留在理论教育层面,不接地气。应构建一个由校内教学、宣传、校企合作、学工、团委、后勤中心、二级学院、创新创业等部门和校外企业共同参与的生态体系,各司其职,多方联动,共同助推,打造一个劳动教育生态体系,确保劳动教育效果和质量。
        构建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既要有劳动教育理论课的考核,也要有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评价,还要有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三方综合评价得出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分数。课程理论课成绩可以由给学生上劳动课程的任课教师得出;实践教学课成绩可以由带学生实习实训、公司企业人员考核;社会实践成绩由二级学院团总支、团委、活动的主办部分考核打分,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多方指导,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劳动素质的提升。评价体系应涵盖劳动时间设定、劳动态度形成、劳动技能水平、劳动成果检验、劳动能力评价、创造能力评价等方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