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雅静
黄山学院 安徽 黄山 245041
摘要:大学生婚恋观趋于多元化,本文针对文科女大学生这一群体,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开展调查研究,以期深入了解当代文科女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婚恋观,浅析形成原因,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形成互促互进的正确恋爱方式,构建和谐美好的校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关键词:文科女大学生;婚恋观;调查;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指出:只要符合有关婚姻法规的条件,在校大学生也可以结婚,学校不得干涉和禁止本科生结婚。大学生恋爱结婚已经不是个别现象,随着社会的高速转型发展,大学生的婚恋观也趋于多元化。传统的文化教育素养、个人品质等重要择偶标准,受到了冲击。部分学生出于攀比、排解寂寞等原因谈恋爱,对自己和他人都不负责任。
文科女生情感比较细腻,敏感。重视人际关系和谐,渴望近距离的人际沟通。普遍对良性两性关系怀有期盼。在两性关系中,文科女大学生容易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研究表明,文科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状况上较理科学生程度重[1]。一旦失恋,容易沉浸在悲伤情绪中。高校教育工作者积极关注文科女大学生婚恋问题,帮助她们纾解现实中的情感难题,树立正向的婚恋观,助力她们成长成才。
一、文科女大学生婚恋观现状调查
本文对文科女大学生婚恋观现状调查,采用随机发放问卷和个人访谈形式,对象为安徽省某二本院校大一、二、三文科女大学生,涉及经管、文史、艺术等学科门类,共回收有效问卷478份,通过座谈的方式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第一恋爱的动机,出于感情需要还是其他现实考虑。第二择偶标准,了解她们婚恋价值观,是个人的因素多些,还是环境因素比重高。第三恋爱中亲密行为的接受程度,对婚前性行为,婚前同居等社会问题的态度。第四婚恋关系中女性个人发展,婚后女性自主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婚后男女社会地位高低对婚姻影响的看法。
二、文科女大学生婚恋观特点
(一)恋爱动机显现多元化
恋爱动机是指“大学生为了什么而恋爱,即恋爱的驱力是什么”[2]这方面设置3个问题,98.1%的学生对大学期间谈恋爱是支持的态度,极少学生不能接受大学期间恋爱。通过调查了解35.7%学生有过恋爱经历,91.6%学生认为如果遇到心仪的对象会谈一场校园恋情。说明文科女大学生对爱情还是充满期许。如果谈恋爱你会更多考虑以下哪几个因素并排序选择“跟着感觉走”、“寻找灵魂伴侣、互相勉励、共同进步”、“受到其他人的影响也想谈恋爱”、“积累恋爱经验,排解寂寞”和“对方能够提供金钱支持”。65。1%同学选择“跟着感觉走”而且排序靠前。说明文科女大学生谈恋爱非常注重内心感受,缺少理性思考。
(二)择偶标准
对于择偶标准设置了个人因素、外部环境两大类指标。个人因素方面包括:外形、能力。外部环境方面包括:地域、家庭环境、事业发展规划。 从外形上来说,有92.6%的文科女大学生对另一半的颜值有要求。
关于能力方面,69.8%女生不能接受比自己学历低的男生,78.9%女生希望对方的学历比自己高,38.78%的女生持无所谓态度。表明文科女大学生理想中的另一半能力是重要的考量方面。关于户籍出生地上来说,69.89%女生认为生源地和自己在同一地区的男生会是恋爱的加分项。51.34%文科女大学生会考虑对方的家庭背景。50.17%的文科女大学生认为男朋友应该有清晰的事业发展规划。择偶标准这方面,文科女大学生比较在意外貌和心理需求,对物质条件也有一定的要求。
(三)恋爱中亲密行为的接受程度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西方的自由主义恋爱观和“性解放”“性自由”等思想对当今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3]恋爱中的行为屡见不鲜。针对婚前行为问题,10.75%的文科大学生认为“能够接受婚前性行为”,80.05%文科女大学生选择“可以理解别人婚前性行为,但自己不会尝试”。关于婚前同居现象文科女大学生也是持较为开放的态度, 其中有29.65%的女大学生表示“认可”,60.78%的女大学生表示“可以理解别人婚前性行为,但自己不会接受”,几乎没有人表示“不赞成”。这表明文科女大学生对恋爱中的亲密行为接受程度较高,这也社会上普遍观点相一致。
(四)婚恋关系中女性个人发展
大部分文科女大学生认为即使在物质条件达到的情况下,婚后也不能放弃个人事业(占68.65%),仅21.78%文科女大学生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放弃事业回归家庭。68.21%的文科女大学生不能接受另一半的社会地位比自己低。调查表明,文科女大学生有“男女平等”的性别意识。仍然有大部分学生认可传统观点。
三、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个人的婚姻家庭环境会影响到他的情绪、工作、健康等,这个影响会伴随他一生,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大学生正在价值观形成期,正确婚恋观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针对文科女大学生这一群体特点开展切实有效的婚恋观教育。首先,在恋爱中保持相对的理性,当前学生对于亲密行为等问题态度开放,学校性教育要适度开展。其次,有些学生恋爱行为太过消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精神上共鸣的情侣关系才是应该大力倡导,而不是整天嬉戏玩耍。最后,宣传正面的积极校园情侣,对网络中负面消极的婚恋关系坚决抵制,树立学生构建美好和谐幸福家庭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李苏建,吴人钢,徐惠霞.某校理科与文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2000-06(3):233
[2] 苏红. 大学生婚恋观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06:19.
[3] 王淳,于永坤.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交际,2020(13):120-122.
[4]魏晓娟.大学生婚恋观现状调查分析[J].青少年学刊,2020(02):18-22.
[5]吕倩.女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策略[J].智库时代,2020(09):172-173.
[6]韩凤仪. 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作者简介:
邓雅静(1987.7-),女,汉族,安徽宿州人,硕士研究生,黄山学院文学院,专职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