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与小学科学课堂的融合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1月2期   作者:蔡贵堂
[导读]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
        蔡贵堂
        四川省成都东部新区养马小学, 641402
        摘要: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在新一轮教育改革浪潮中,小学科学综合实践课在整个小学教育事业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学校对科学综合实践课也加强了重视。陶行知教育理论是与新课程理念相符合的理念,通过将陶行知教育理论真正应用到小学科学综合实践课,可以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科学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综合实践;教学
        在新课改过程中,小学科学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两门新课程应运而生。小学科学课程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学科,而综合实践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强的德育功能,两门课程在教学内容、学习方法、教学模式上都具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同时在好多方面存在着关联性和整合的可能性,这恰恰是实际教学中的现实需要。因此,把小学科学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有机整合,不仅可以发挥两门课程的优势,达到“取长补短”的教学效果,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1课程内容上的关联与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和学习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并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关系。通过小学科学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保护环境,学会人与人之间的愉快合作,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以学生实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实践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封闭式学校课堂教学转向开放式社会课堂教学,校内校外携手共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要在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会,从身边的社会和生活中获得所需要的重要知识和技能,从而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服务和社会服务的能力,并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得到一定的提升和发展。将小学的科学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内容上进行关联和有机整合,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然科学和社会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更清晰、更深刻地理解科学知识内容,并能更好地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比如,在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水、品尝水,通过观察和品尝可以得出水是无色无味的这一特征。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去观察水的沸腾,在妈妈做饭的时候观察水是怎样达到沸腾条件的?在冬季观察水是如何结冰的,冰又会在怎样的条件下开始融化?有条件的学校教师也可以带学生进行实验,在实验室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来演示水的沸腾、结冰和融化。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穿插与水资源相关的知识,还要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和短缺,从小培养节约用水的好习惯,珍惜水资源,珍爱生命。在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和动手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2学习方式上的关联与整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小学的科学课程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在不断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科学知识的乐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增强科学探究的能力,从而形成尊重事实、善于探究的科学态度。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中,理念要多元化、形式要多样化。教师在组织活动内容和实施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在特定的主题下,通过观察活动、调查活动、实验活动等多种形式,达到各科知识的关联和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就是亲身实践,让学生进行亲身实践,亲自经历和体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根本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根据主题内容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活动学习方式,主要有:参观考察、实地考察、观察实验、调查访问、收集资料、书写倡议书、辩论答疑、创造设计、制作调查表、分工合作、写反思、写总结等。科学课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了更多的科学研究方法,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又为科学课程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方式,两者的有机整合,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比如,在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天气》这一章节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对天气进行实地考察,对每天的气温进行测量和记录,制作成研究报告表;实际测量降水量,并书写总结报告;观察风,观察云,制作一个天气日历。让学生在实地考察和探究中,学习与天气相关的科学知识,了解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并学会和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保护环境。从而,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3教学模式上的关联与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假设和猜想,通过假设和猜想可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要想最终解决所探究的科学问题,就要制订相应的探究方案,也就是解决问题的计划和步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用具,从而能够让探究方案顺利实施。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一步步地接近真相,揭开科学的神秘面纱,最后得出结论。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探究结论进行相互交流和评价。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研究主题,应用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从中进行改造发明和创新,进而对相关的社会问题进行关注,从而把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进行紧密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模式除了和其他学科的相似之处,还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选择实践活动的课题,并制订具体的活动方案。在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有序进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做出必要的调整,最后得出结论。在综合实际活动完成后,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最后的实践活动结论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评价,引导学生针对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小学的科学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模式有很多相似之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两者的教学模式相关联并进行有机的整合,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如,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能量》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设计调查活动:家里的用电量调查,观察记录每天的用电量,并制作表格,从中得出家庭用电量的变化情况;走访调查邻居的用电情况,并对用电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对整个社区的用电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制订研究报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在实验中研究电能和磁能的应用。在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和实验总结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并树立了学生的节能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生活中要节约用电、节省资源,从而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科学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关联和整合,对实现教学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掌握相关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思想道德品质,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天希.小学“科学”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合[J].华夏教师,2018(18):44.
        [2]石静,白可.小学科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分析研究——以《磁铁再认识》为例[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10):83—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