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格局下构建高校思政育人新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1月2期   作者:王小娟
[导读] 随着实践育人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如何将实践育人与
        王小娟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护理学院  重庆  401524
        摘要:随着实践育人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如何将实践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结合,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结合新时代党对高校思政工作的要求,创新性地构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1+X”模式的协同育人机制,并提出该机制功能的实现需要高校党委及党的基层组织坚持立德树人,谋划大方向。思政课实践育人必须遵循正确实施路向,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力军作用,发挥思政实践课的主渠道作用,打造立体实践育人模式。
        关键词:思政;高校;思政;育人;措施
        1导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这就需要高校在未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理念,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与发展,努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大的成效。
        2实践育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大力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才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进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因此,应当深刻认识到实践育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努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实践育人要求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大力推动教学思路的创新,最根本的就是要把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实践能力上升到战略层面,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科学应用理论,既要让学生的理论素养得以提高,也要让学生在实践方面取得突破。实践育人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由于工匠精神既涉及理论内容,也涉及实践内容,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意识和能力,这一点应当引起高职院校的重视,并积极探索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实现形式。实践育人也要求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进一步转变教学方式,特别是要进一步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将自己打造成“双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努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与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高校思政工作的问题表现
        首先是教育主体力量薄弱,主要由思政课教师、党团学干部、辅导员等承担教育主体职能,未将高校行政人员、其他部门工作人员与各专业教师纳入教育主体范畴,并且在教育主体内部存在职责界定不清、沟通低效、各自为政等问题,无法形成“1+1>2”的教育合力,进一步影响了思政工作效率。其次是各教学环节缺乏有效衔接,思政教育课程多集中设置在新生入学的初级阶段,针对大三、大四年级的学生则较少实施针对性思政教育活动,导致思政教育存在断层问题。再次是思政育人平台联动机制不足,部分高校在思政工作平台建设上未能实现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教育与管理等领域的协作与联动配合,且思政育人平台与学校管理平台、校外实践平台等缺乏有效对接,致使思政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盲点,影响到教育信息的实时交互
        在实践育人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大背景下,很多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都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但仍然有很多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与实践育人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引起重视并认真改进。有的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深刻认识到将实践育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直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缺乏创新。如不注重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落实实践育人理念,不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等,导致学生掌握了很多理论知识,但实际的应用能力较为薄弱,学生“知行合一”的意识和能力不强,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纵深发展。有的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尽管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但仍然没有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教学设计,使得教学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等方面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平台、实践载体、实践模式也缺乏创新,学生对实践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到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仍然受到较大的限制。如有的教师尽管开展了文化自信教育,而且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进行了引导,但一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仍然不够到位,甚至个别学生还在网络上发表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不良言论等等。有的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有的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的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设不够到位,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足,不利于学生未来就业、创业与发展。
        4大思政格局下构建高校思政育人新路径
        4.1高校党委要加强思政实践课的顶层设计
        高校党委是思政实践课建设的核心力量。我国高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把握党对高校的领导权,确保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的凝聚力。高校党委应坚持对思政实践课的全面领导,树立主体责任意识,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程,进行顶层设计;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发挥组织作用;高校党员教师要起模范作用,抓住制约思政实践课的突出问题,挖掘实践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统筹推进思政课实践育人落地生根。

第一,落实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思政课实践育人的带头责任,加强教师党支部的政治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第二,高校党委要加强理论学习和政策研读,进行顶层设计,确保政治教育思想融入实践课中。第三,高校党委发挥主体责任功能,制定思政实践课指导方案和规划纲要,对思政课实践育人的实施进行整体督导,确保政策落实,形成各部门联动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4.2既坚持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又充分发挥各育人主体的作用
        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校教育的系统性、长期性和科学性特征决定了高校的独特优势。与“三全育人”不同,本文所提出的育人机制进一步强调了党对高校思政工作的绝对领导,高校党委要做好顶层设计,促建“大思政”格局,校党委统一领导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并明确了育人的主体以及各主体之间的整合与协调,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责任,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教学、科研、招生就业、后勤服务、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各主体要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明确监督、指导与服务职能,即如何形成合力,努力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职辅导员和班主任、学生党团组织、各职能部门及广大教职员工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工作机制和协同育人模式,增强教育的广泛性和渗透力,共同担负起立德树人的重大使命。
        4.3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科学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做好实践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要大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努力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和特色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着眼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整体水平,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科学设计和系统安排,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向纵深发展。可以将大学生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结合,引导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目的与动机,将志愿服务作为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并且在开展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还要更加重视多元化方法体系的建设,推动互动教育、探究教育、拓展教育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科学应用。如通过拓展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强化他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职业精神、心理素质以及团队精神。
        4.4探索全方位育人延伸平台,加强育人资源开发
        根据教育部对3000堂课程数据的统计分析显示,专家平均打分为82.3分,课程优良率达83.2%;86.6%的受访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或比较喜欢上思政课,91.8%的受访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或比较喜欢自己的思政课教师,91.3%的受访学生表示在思政课上很有收获或比较有收获[3]。从中可以看出,多数大学生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持积极接受态度,说明现阶段思政课程创新工作的实施已取得一定进展。在此基础上,高校应进一步拓宽现有教学渠道与平台,建立集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于一体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模式。例如,建设第二课堂,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创设良好平台;再如,举办“传统文化节”、文化创意大赛、微视频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形成理论育人与实践育人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借助上述举措的实施,真正将思政工作渗透在大学生整体学习生涯与日常生活环境中,更好地发挥思政工作的育人价值。以教育部委托武汉大学举办的“我心中的思政课”活动为例,全国共有156所高校报送191部微电影作品,迎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喜欢短视频的趋势,进一步增强了思政课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与此同时,在当前“互联网+教育”模式普及的背景下,高校应当聚合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等各育人主体力量,积极完善网络思政育人平台。选拔学校内部优秀教师成立专题研究小组,在现有慕课、微课等在线学习平台的基础上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深度开发,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开通高校官方账号宣传思政内容,借此为师生沟通与学生反馈意见提供平台资源,配合网络舆论监督机制与舆论引导机制的建设,更好地提高学生对思政内容学习的主动性,解决困扰学生日常生活的问题。教育部相关统计结果显示,75所直属高校中,73所开通官方微博,全部开通官方微信,为网络育人功能的发挥打下良好基础。
        4.5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高校要打造一支思想素质高、政治立场坚定、工作能力强的思政人才队伍。首先,要将其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中,想尽一切办法选好人、用好人,并加大对他们教育培养,通过理论学习、实训实践、考核指导,打造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工作队伍。同时要更加重视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用他们的一言一行影响和塑造学生,教育广大辅导员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立足本职,紧扣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做学生成才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帮助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新时代,特别是在我国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背景下,高校应当把人才培养工作上升到更高层面,积极探索建立系统性、全面性、综合性的人才培养体系。高校要整合和利用好教育资源,调动各方力量,摸索出适合新时代能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新方法、新措施,形成协同育人模式,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帮助大学生修德,“既要立志高远,又要立足平实”,为国家、为社会造就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2]王石径.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方法论研究——基于“事”“时”“势”的维度[J].教学与研究,2018(2):107-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