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素质提高策略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1月2期   作者:吴文杰
[导读] 高校辅导员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吴文杰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计算机学院,四川广汉618300)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各级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辅导员的素质整体上参差不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提高我国高校辅导员的整体素质必须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关键词:辅导员;素质;提高措施
        笔者是国内一所普通高校的辅导员,笔者通过与同行的交流,明显感到我国高校辅导员普遍缺乏工作热情,缺少献身本职工作的激情,也没有通过自我学习各方面业务知识提高自我的动力,因此,我国高校辅导员的素质整体不高。而高校辅导员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辅导员的整体素质对于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各级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来谈一谈提高我国高校辅导员素质的策略措施。
        一、培养尊重和认同高校辅导员职业的社会环境氛围
        不可否认,无论是在大学学校内部,还是社会上,都存在着一股对大学辅导员歧视的氛围。从高校的属性来说,高校应该是知识传播和学术研究的象牙塔,这也是一般人对大学属性的认知,因此,社会上对大学里的教师都怀有一份深深的崇敬之心。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他们一般不担任具体的授课任务,似乎只是大学生生活的管理者和服务者,承担的大多是日常琐碎的工作,体现不出大学中应有的学术性和知识性,因此,社会上甚至是高校大学生对自己的辅导员总是有一种蔑视的心态。
        要提高高校辅导员的整体素质,就应该培养尊重和认同高校辅导员的社会环境氛围。高校辅导员的素质的提高,关键在于高校辅导员本身具有积极向上的努力提高自我的精神动力,这就需要包括高校内部的整个社会要形成对大学辅导员尊重的社会氛围环境。这是因为,人都有需要得到社会尊重和认同的需要,认同其所从事职业的社会价值地位,能够得到整个社会比较高的应有评价。我国高校辅导员作为社会成员的存在,其必然也有这个需要,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认同,必然打击其工作的积极性,缺乏前进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1]”高校辅导员是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生活的管理者、服务者,是大学生学习成长成才的引路人,理应得到包括高校在内的整个社会的尊重,应该认同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工作。
        要培养整个社会对高校辅导员尊重和认同的社会整体环境氛围,需要国家相关部门采取综合性的措施,首先国家要引导社会媒体加强对高校辅导员在我国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宣传,对做出重要贡献的辅导员要大力宣传和表扬。利用现代网络媒体,国家要注意挖掘一些能够感动人、具有正能量的大学生辅导员的典型。总之,国家要引导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尊重认同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社会氛围,社会学家密尔指出,“舆论本身就是一种最大的积极社会力量”[2]。


        二、要给高校辅导员减压
        造成我国高校辅导员素质整体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辅导员在高校地位不高,待遇不好,工作压力大。有专家学者提出,个体在工作中所遭到的压力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挑战性压力,一种是阻碍性压力。前者是一种积极性的压力,该压力能够为一个人提供提高自我,在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能够以一种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去,增加其工作积极性;而阻碍性压力主要来自于疲惫的毫无职业成就感和社会认同的工作,从而使社会个体归属感的缺失以及工作热情的耗尽和情感的泯灭,从而增加个体的工作搜索行为和离职意向[3]。
        我国高校辅导员普遍面临着职业倦怠的阻碍性压力。我国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和《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清晰界定了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身份角色,规定了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九个方面的主要工作职责。实际上,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往往十分繁杂,在高校中,除了上课外,与学生相关的其他事情几乎完全压到辅导员的头上,在笔者和其他的辅导员的交流中,辅导员普遍感到自己就是“学生保姆”,是“突击队”、“救火英雄”,是“破案福尔摩斯”。学校中的招生工作、招聘工作、征兵工作、教务工作等事务性工作都被压到辅导员头上,这必然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压力,模糊了辅导员的工作界限。高校应理清辅导员工作职责,有效缓解压力源,改善辅导员的工作环境。我国高校应该立足本校的具体工作实践,制定出明确规范制度,理清楚辅导员与高校专业教师、行政工作人员的工作界限,把本不属于辅导员工作的工作剥离出来,从而减轻高校辅导员因工作繁杂和工作压力大而造成的职业倦怠。马斯洛曾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提出了人的需要层次理论[4]。该理论指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可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感的需要、人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的人的需求层次理论说明了,高校首先在满足辅导员的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感的需要之后,辅导员才会产生人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就是说只有满足了辅导员的基本需求之后,才能够奢求辅导员整体素质的大规模提高。
结束语
        高校辅导员是我国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必将严重影响我国高校的教学质量,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我国高校辅导员素质整体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在这里外因是根本原因,只有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并将这些措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提高我国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本报评论员: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8年/9月/18日/第002版
[2] J·S·密尔 汪暄译: 代议制政府[M]. 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4
[3] 张韫黎 陆昌勤. 挑战性-阻碍性压力与员工心理和行为的关系: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J]. 心理学报,2009(06):501-509。
[4] 戈布尔. 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05-110.

作者简介:吴文杰(1986——),男,汉,研究方向: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计算机学院辅导员,研究实习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