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吸毒问题现状及防控对策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1月2期   作者:许镏炼
[导读]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特别是大专院校在校大学生被引诱
        许镏炼
        (湖南警察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8)
        摘要: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特别是大专院校在校大学生被引诱、教唆、欺骗在学校周边娱乐场所吸食新型合成毒品问题日益严峻。究其原因主要是因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缺失、校方监管不严、毒品亚文化影响等原因所致。对此,应当从加强毒品预防教育、倡导健康文明风尚、建立家校联合监管机制、强化学校周边涉毒重点场所惩治等方面入手,加强大学生吸毒问题防控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  吸毒问题  防控对策
                
        随着毒品形势愈加严峻,大学生吸毒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共同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一般会选择校园周边娱乐场所吸食毒品,且大多是被朋友、同学引诱、教唆、欺骗而最终走上吸毒的不归路,社会影响极端恶劣。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吸毒问题的现状进行综合评判,分析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并提出防控大学生毒品问题的具体对策,旨在让大学生远离毒品,拥抱健康人生。
        
        一、大学生吸毒问题现状
        (一)以大专院校学生为主
        985、211院校生源条件好,校园管理相对严格,在校学生涉毒风险相对较小,而大专院校普遍存在学生人员结构复杂、校方管理松散、学生面对外界诱惑的判断力较为薄弱,不法分子通过教唆、引诱、欺骗,甚至强迫等手段逐渐将大学生拉下水,随着开放性校园、大学城区的兴起,大学生吸毒问题更加严重,很多大学生逐渐由吸毒发展为协助贩毒进而充当毒品犯罪的主角。
        大专院校普遍以开放式校园为主,学校管理制度松散,学生对于毒品认识肤浅,对常见毒品及其危害了解甚少,对于毒品的成分、成瘾原理、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防毒拒毒技巧基本处于空白。2011年1月5日22时许,株洲市天元区派出所节群众举报,在天元区一农家乐别墅内,17名青少年聚众吸毒,民警赶到现场时,这些人精神亢奋,笑声不断。经审查17名男子最小的才16岁,均就读于该市某职业学校。[1]
        (二)吸食新型合成毒品较为普遍
        新型合成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大麻、可卡因等这一类传统毒品而言的。鸦片、海洛因主要取材于天然毒品原植物,合成毒品是以化学合成为主的一类精神药品,相对于传统毒品而言,它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产生兴奋、致幻等作用,药效更强劲,极易上瘾。
        新型毒品购买渠道便捷,毒品黑市向高校象牙塔伸出魔爪。近年来吸食传统毒品人员占比持续下降,随着互联网日益发达,特别是快递行业的发展,给新型合成毒品贩卖带来极大的便利。毒贩为追求高额利润,转而贩卖新型合成毒品。[2]
        (三)校园周边娱乐场所为主要吸食场所
        几乎全国的大学周边都有商业街,其中的娱乐场所数量庞大,且监管相对松散,是大学生活动最密集、最主要的场所,不法分子利用校园周围的歌舞厅、酒吧、KTV为掩体,肆意为吸毒大学生提供容留场所以供其吸毒。2015年12月15日,郴州临武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捣毁一个聚众吸毒窝点,有一群不明身份的年轻人聚集在某KTV包厢里吸毒,接到举报后,警方迅速出警发现14名青年男女正在摇头晃脑,场面一片狼藉,民警在包厢内当场缴获毒品和吸毒工具若干,后查证,该14名吸毒人员中超过半数都是大学生。[3]
        (四)被教唆、引诱、欺骗是导致吸毒的主因
        学生自制力差,涉毒大学生大多是被社会闲杂人员所教唆引诱欺骗,他们以同学、朋友、兄弟、哥们儿,以及兄弟的兄弟、朋友的朋友、哥们儿的哥们儿身份相互接触,大学生往往在这种时刻自制力差,辨识能力不强,经受不住诱惑,不懂得拒绝,容易受到不法分子蒙骗,从而误入歧途。
        大学生心智不成熟,缺乏对毒品系统、全面的了解,对于毒品的包装、成分、气味没有正确的判断力,轻易就会遭到不法分子的欺骗,相信他们给予的物品没有想象中的严重,但就是因为此类原因导致大学生染上毒瘾。某些在校大学生过早地接触娱乐场所,交友不慎导致误入歧途。
        二、大学生滥用毒品原因分析
        (一)毒品预防教育缺失
        笔者通过实地调查访问湖南地区20余所本科、高职院校,发现高校针对在校大学生的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严重缺失,大部分学校没有针对在校学生开展过任何形式的预防教育,少部分高校开展了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禁毒防艾宣传教育等,但走过场、走形式情况严重,教育成效甚微。
        首先校方面临教学资源缺乏的问题。由于毒品低龄化趋势扩大,国家禁毒委以及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大纲》和一系列措施,明确规定要把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系列措施实行仅仅为中小学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持,但对于大学生方面,现未有相关政策涉及大学生禁毒教育工作,从而导致大学生毒品预防得不到行之有效的规范。
        其次专项经费得不到有力保障。对全国大学生进行毒品预防教育是一项繁琐、长期、系统的工程,并不能在短期内得以实现。以往,我国对于禁毒的中心工作依然偏向于打击毒品违法犯罪,对毒品预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加之市、区禁毒部门工作强度大、人员数量较少,财政拨款少,专项资金金额有限,很难抽调出专门人员对大学生进行毒品预防教育,因而现在大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基本为“零”,产生的实际效果也达不到理想目标。[4]
        最后校方还存在专业教学师资队伍缺乏的困境。云南警官学院是我国最早开设禁毒专业的公安院校,至今全国仅有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等不足10所公安院校设置禁毒专业。而每所公安院校禁毒专业老师不超过10人,禁毒师资严重匮乏,毒品预防教育师资更多的是依赖公安民警、禁毒志愿者、禁毒专干等,他们的主责主业并不是毒品预防教育,其专业化程度与现实需要存在较大差距。
        (二)校园毒品问题监管不力
        就目前来看,很多学校在办学的指导思想出现了偏差,过分追求升学率,认为教学质量是检验一个学校成不成功的唯一标准,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重视程度低、流于形式等特点,导致有不少学生缺乏纪律意识。学校教育管理存在偏差,学生外出,监管不力。近日,网传“北京迷笛音乐学校男生宿舍300多名学生被警方突袭尿检,带走两车了”的消息引发关注。海淀区警方通报称,近日在某音乐学院查获16名涉毒人员,尿检呈大麻类阳性,16人因吸毒被依法行政拘留。学校管理范围过于狭窄,指导员、辅导员查寝是间歇性的,未形成系统的管理模式。在学生放假、外出后并不能及时掌握学生情况,从而导致学生在离开学校后处于自由状态,随心所欲,过多接触不法分子,误入歧途。[5]
        (三)毒品亚文化影响
        毒品亚文化在互联网上兴风作浪。由于在校大学生绝大多数身心仍未发育成熟,加之环境因素的被动接受、模仿、学习远远大于他们对环境的能动选择,其行为的实施和个性的形成都相当程度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毒品亚文化倡导西方“前卫、时尚、狂欢、刺激”的高峰体验理念,在一个新型毒品亚文化群中,个体在从初次接触摇头丸、K粉、冰毒、麻果到彻底成为新型毒品吸食者的过程中,群体亚文化氛围对其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社会大环境影响
        世界范围内毒品犯罪日益猖狂。21世纪以来,贩毒势力仍然猖獗,“金三角”等世界毒品主要产地的贩毒集团和毒枭不断通过云南、广东、福建等地输入毒品,使毒品在中国迅速蔓延,速度之快、危害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

2014年刑事一审收案排前15位的罪名数据显示,全国法院刑事一审案件收案总量变化并不大,但毒品犯罪案件却持续大幅增长。2011年,全国法院新收各类毒品犯罪案件69754件,比2006年的34350件增长了1.03倍,五年翻了一番。到2014年,这个数据增长至10700件,比2011年增长近2倍,三年翻了两番。再看这两个时期的的刑事一审案件排名情况,毒品犯罪的排名迅速上升,目前已排名第二位。[6]
        毒品黑市广泛存在,使相关部门难以在第一时间对违法贩毒人员进行打击,毒品流入市场后,吸毒者与贩毒人员不断扩大市场,向不同年龄段人员输送毒品,此类人员就包括大学生。由于大学生还处于被教育阶段,心智还未完全成熟,有些意志薄弱者,受大环境影响纷纷成为隐性吸毒人员。
        三、大学生吸毒预防对策
(一)加强毒品预防教育
        重视毒品宣传教育。采用“线上+线下”宣传方式,通过宣传讲座、知识竞赛、板报、主题活动、开设国家精品禁毒课程等方式,宣传毒品危害。同时需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盲目追求所谓的潮流,减少对于未知物品的好奇心,削弱毒品的危害。
        加强法制教育。加强对毒品的法制教育,通过开设心理咨询室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并给予他们有针对性的建议,使他们的心理诉求得到正当方式的宣泄,以减少毒品对大学生的诱惑。
        采用同伴教育。通过向同伴讲述自己的经历、心理变化,引起共鸣。让大学生的心理诉求得到另一种方式的排解,减少社会的负能量对于学生的危害,有效提高自我调节能力,树立拒绝毒品的信念。[7]
   (二)加强家、校监管联动
        签订家校毒品预防承诺书。通过开展家校联系,签订预防承诺书,能有效地对大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进行监管,与学校一道,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让大学生远离毒品。
        举行家校联动,禁毒家长会。学校毒品预防工作是禁毒工作的基础工作。通过开展禁毒家长会,发挥学校与家庭在毒品预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使广大学生和家长认识到毒品的危害,引导学生和家长一起预防毒品,完善了学校与家庭毒品教育的衔接,共同推进了青少年毒品预防工作。
        (三)倡导健康娱乐文化生活
        发挥学校教育作用。大学生主要生活在大学校园,学校的正确教育对于学生有健康生活方式有重要作用。一是加强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础,使大学生拥有健康的生活坏境;二是建设良好的班级氛围,良好的班级氛围会带来正确、健康的舆论导向,对大学生行为与思想发挥引导与监督作用。
        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作用。严格要求自己,早睡早起,努力学习,不迟到不旷课,不熬夜,积极参见活动和锻炼身体,不挑食,不抽烟不酗酒,遵纪守法,用健康的体魄努力学习奋斗的同时享受生活,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自己做起。
(四)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加强学校与公安机关之间的信息联系。利用网络平台定期推送预防毒品教育警示片和公安机关打击吸毒贩毒案件的典型案例,帮助家长、学生树立“吸毒违法、贩毒有罪”思想,为社区内人员提供正确对待毒品思想,引导创建无毒校园。
        建立实名举报平台,依法查处违法犯罪行为。在学校内建立举报信箱,广泛发动群众举报大学中吸毒犯罪人员,建立“举报——干预——治疗”三步解决方案。对于吸毒学生,一经发现查实,及时对其进行干预,并联同家长对学生进行治疗。
        重点关注“边缘”大学生,警惕此类学生动向。对于思想不稳定,对毒品有接触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此类学生在这个阶段,对于自身认知不足,思想、情绪等各个方面处于极不稳定时期,学校应对其进行必要辅导,如心理疏导、面对面座谈等方式,并落实针对性的防范和挽救措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8]
        四、大学生吸毒控制对策
(一)加强涉毒违法犯罪打击力度
        建立合作机制,联合各部门进行毒品防控。禁毒部门应根据毒品犯罪的特点,因地制宜,会同海关、教育、邮寄、社区等相关部门与其他警种成立专项小组,运用动态管控机制,严厉打击毒品违法犯罪人员,全面提高打击毒品犯罪效果。
        全方面管控制毒物品,严防流入非法渠道。省、市、区(县)禁毒部门要围绕“人员、单位、物品”等方面开展常态化排查,以化工、医疗为重点进行排查,深入实地走访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监管漏洞、违法违规等问题,严格控制易制毒化学品,防止其流入非法市场。
(二)严控学校周边重要场所
        常态化推进校园周边涉毒场所排查整治。公安部门应清理地下零星贩毒市场,尤其是加强娱乐场所禁毒管控,依法打击贩卖、运输、非法持有毒品人员,全力营造无毒校园环境,有效遏制住毒品向校园蔓延。提高学校周边娱乐场所准入标准,减少不法分子侵入。工商部门在批准设立娱乐场所前,应详细核查场所用途、注册人信用及有无前科记录,有效减少不法分子侵蚀学校,净化学校环境。
        加大惩罚力度,提高涉毒学生曝光度。对于涉毒学生,学校不能顾及自身声誉选择隐瞒不报。可以适当提高曝光度,让他们的学习、生活受到全社会监督。对于改正态度良好,积极配合戒毒学生以教育为主,而对于屡教不改、经过多次教育仍未改正学生,转变教育方式,运用法律的武器严肃处理,不纵容不放过任何一名涉毒学生,正确对待、处理问题。
        建立常态化毒检工作机制。落实校园毒检工作常态化。现今,中国大学生涉毒问题已不容小觑,学生涉毒问题引发的一系列影响破坏力更强。所以,校园实行毒品检测机制已经很有必要。建议学校每年对本校生每年定期采用尿液毒品检测、血液毒品检测、唾液毒品检测、毛发验毒等方式检测一次,各个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毒品检验,及时掌握学生的涉毒情况,有利于学校对于学生管理,增强学校防控毒品能力。
        学校应与禁毒部门深入合作,每年针对各自校园情况制定可行计划。学校不能将此项工作流于形式,时紧时松,要将毒品问题严肃对待并将其作为一项工作常抓不懈,建立校园毒品防控、检查常态化机制,发现一起,解决一起;对于涉毒学生不容放过,并作为典型反例进行严厉打击;本着以教育为理念,通过联家长与禁毒部门举行座谈会,针对涉毒学生的问题进行综合评判,拿出实际可行方案。
        五、结语
        当前社会背景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帮助他们增强拒毒、防毒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具有敏感、可塑性较强等特点,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未来必须从国家、学校、家庭、个人四个层面发力,通过开展各类活动,排查各类隐患,提高大学生禁毒意识,最大程度消除毒品对于大学生影响,而且学校、家庭也必须正确引导,筑牢学生思想根基,促成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兴夏.男子包下别墅请16位朋友庆生.潇湘晨报2011(01)
[2]《2015年中国毒品形式报告》http://www.nncc626.com/2016-02/18/c_128731173_3.htm
[3]覃剑.青少年聚众吸毒被查最小的只有14岁.潇湘晨报2015(12)
[4]王进.北京迷笛音乐学校16名学生因涉毒被拘留.2015.11.26
[5]易笑霞毒品亚文化对青少年涉毒行为的影响[A]广东警官学院广东广州510080:279-280
[6]全国毒品犯罪案件数据分析http://13176419589.com/List.aspC-1-2700.html
[7]赵旖加强校园毒品预防教育的必要性和措施[A]云南师范大学650200:171
[8]朱彬玲程云旺论加强毒品预防教育的重要性[A](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福建福州350007:98-100
作者简介:许镏炼(2000.11.19-),男,汉族,湖南湘潭人,湖南警察学院侦查系禁毒学专业在校学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