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理念下应用型高校国防教育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1月2期   作者:邓雅静
[导读] :地方应用型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邓雅静
        黄山学院  安徽 黄山 245041
        摘要:地方应用型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打造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积极探索国防教育创新路子,着力打造高校国防教育特色平台。本文以安徽省某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全面分析“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现实可行的政策建议,提升国防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字:三全育人;国防教育;应用型高校
        高校国防教育既是增强全民国防意识的有效方式,又是推动高校素质教育的基本动力;既是激发高校德育功能的可靠途径,又是弘扬我军特色文化的重要保证。国防教育作为高校必修课之一,往往以孤立的授课形式开展,难以激发学生的爱军热情。
        一、地方应用型高校国防教育现状
        (一)国防教育不成体系
        国防教育的概念模糊不清,部分人认为是爱国主义教育、军事理论教育、或者是国防精神教育,这些提法都只是从国防教育的作用、地位等某一个方面来肯定了国防教育的意义,却没有真正抓住国防教育的本质[1]。作为教育学和军事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对象、理论框架、研究方法,不完善,导致系统性的研究缺乏共同探讨的平台。
我们要认识世界,最自明的情形是我们身处世界之中,抑或我们身处教育世界之中[2]。当国防教育无法同军事训练有机联系,无法有实践来指导理论研究,该门学科很难深入发展。
        (二)国防教育课实际效果不佳
        关于大学生国防教育学术界的定义虽然有很多,本质上是在关乎国家、民族、人民等一系列重大原则和事件上有共同认知或共同评价。促使青年学生从事保卫国家安全的工作、参与捍卫国家利益的活动[3]。现实中,国防教育课堂气氛沉闷、大部分学生为修学分而应付了事。理论内涵没有深刻体会,在实际行动中,也无法践行。大学生征兵难问题,一直存在。大部分学生怕苦怕累,逃避肩上的责任,认为是国家的事,与自己没有直接关系。保家卫国的使命感缺失。
        (三)国防教育形式单一、重视程度不够。
        《大学生军事理论》是国防教育基础科目,也是大部分学校的唯一课程,基本是上是由辅导员或其他行政人员代课。没有专业教师参与,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缺少深度,很难引发学生共鸣。大学生新生军训是唯一的实训项目,新生入学2-3周的时间,叠被子、走队列、喊呼号,最后搞个阅兵式。军训结束后,好的生活习惯没有保持,造成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高校重视国防教育的必要性
(一)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教育是国家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古今中外,凡是重视国防教育的国家,就会在人民中树立起居安思危的观念,促进军队和国防建设上层次。大学生作为一支战略预备队,是我国潜在的军事力量。加强高校国防教育,动员大学生积极投身国防事业,使其思想认识、身体素质、军事技能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准备,对于强化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国防建设质量有着重大意义。同时,高校的国防教育能够为军队军事教育提供补充。当前,我国军事人才很多从大学生应招入伍及毕业大学生中选拔引进,但是无论哪种途径都离不开国防教育。
(二)高校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式。爱国主义是国防教育的出发点,爱国主义为高校国防教育指明了方向。当前,世界格局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国际战略格局深度调整,中美博弈烈度加大,“台独”势力动作频频,中印等周边局势变数增多,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变量进一步增大,我国复兴崛起正处于安全风险增大、现实挑战增多的关键时期,战争威胁现实存在,要求我们必须树牢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好随时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确保一旦需要能上得去、打得赢。

大学生作为国防和军队的“后备军”,也肩负着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神圣职责和义务,需要通过开展国防教育,进一步夯实“建设什么样的国防、维护什么样的和平、打赢什么样的战争”的思想基础,不断增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国防,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供坚强有力支撑和保证。
(三)高校国防教育是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心理教育、法纪教育等诸多内容,国防教育也正和这些教育内容相契合,对于坚定大学生政治方向、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塑造大学生心理品质、增强大学生体魄有着至关重要作用。例如,在德育方面,国防教育能够强化大学生的爱国卫国、牺牲奉献意识,使其牢固树立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在体育方面,高校国防教育本身就是一项强度较大的体育实践活动,尤其是在集中军训期间,每天训练要进行8至10个小时,对于提升大学生的体能、强身健体起到很大作用;在法纪教育方面,国防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通过严格艰苦的军训生活锻炼,强化自我约束力,增强遵规守纪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
        三、“三全育人”理念下开展国防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以学生工作者为主体,构建全员国防教育模式
        加强队伍建设。聚焦优质课程打造、在线教育服务等重点,拓宽思维视野,改进方法手段,抓好学科“带头人”建设和“精品课”评选。高校党委要站在民族复兴、强国强军的高度的认识,加强对国防教育的组织领导和有力指导,定期研究部署、分析形势、讲评工作,可成立由校党委统一领导,校级分管领导任组长,武装部部长、保卫处处长、学工处处长任副组长,各院系书记任成员的国防教育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抓好高校军训管理、教育、保障等各项工作。
        (二)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全过程国防教育
        定期组织过“国防日”,与课堂讲授相结合,国防教育宣传贯穿学生在校期间。组织观看《士兵突击》《亮剑》等军事题材的影视剧,采取与驻地部队联合举办军事汇报表演、文艺晚会、主题演讲、军史知识竞赛、八一歌咏比赛、军事摄影比赛等活动。与网络学习相结合,深度整合媒体资源,开发国防教育新媒体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宣传国防知识,开设国防教育慕课、微课,鼓励学生创作国防教育微电影、微视频、微动漫,不断扩大国防教育的覆盖面、感染力。对新时代“四有”革命军人的思想认同,不断强化投身国防建设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以成才为目的,全方位保障国防教育服务
        按照相关规定拨付大学生的军训经费,确保军训活动能够正常开展。搞好场地保障。高校在组织大学生军训时,要尽可能利用本校的场地进行集中训练,能整合的要进行整合,能改建的要改建。对于不具备训练条件的学校,可以与驻地部队协商解决,或者使用民兵训练基地,分批次组织轻武器射击、战术等方面训练,确保国防教育内容有效落实。突出军事技能训练。严格按照大纲规定,统筹安排战术、轻武器射击等科目训练,不能满足于一般的队列训练。同时,结合日常需要,适当增加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技能、自我防卫技能、综合教育技能等方面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预判风险、应急处突的能力。
在参与、体验中,提升大学生对国防教育的认知和情感融合。
        习主席指出:“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我们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强有力的国防支撑。高校国防教育能够强化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提升大学生对国防的认识,更好地服务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构筑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参考文献:
[1]王卫华.我们如何认识教育世界[J].教育研究,2016,37(9):4-10.
[2] 卜婷.新时代大学生国防教育认同的现实困境及实践路径[J].学术论坛,2021:80-82.
         作者简介:
邓雅静(1987.7-),女,汉族,安徽宿州人,硕士研究生,黄山学院文学院,专职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