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智慧课堂实现减负增效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1月2期   作者:赵沛全
[导读] 上好每一堂课是减负增效的关键

        赵沛全
        武进区厚余小学

        上好每一堂课是减负增效的关键,而每堂课的好坏往往决定于细节。教学细节就是课堂上的精彩瞬间,就是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闪现。它美丽极至,瞬间即逝,让人始料不及,让人遗憾不已。这就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及时捕捉,小心把握。若能谨慎地、智慧地处理好这一个个教学细节,就会不断地给课堂生成智慧。
        1、发现“亮点”
        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对于成人来说,孩子总爱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然而正是这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反映了孩子的探究心理、创造性思维,这就是课堂的“亮点”。
        有一位老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通过启发,大部分学生都形成了乌鸦真聪明,通过投石子,终于喝到了水的共识!突然,有一位男孩提出了异议──乌鸦“不一定”喝到水!一语惊人,其他同学哗然。这位老师亦是满腹狐疑,看着他稚气的脸上满是执着。老师说:“你为何这样说?” “因为石子会把水淹没!”孩子忽闪着大眼睛。教室内发出一阵哄笑。老师连忙制止住,并向他请教。他有点惊慌。经老师再三鼓励,他终于道出了原委。“昨天我和弟弟玩过了,他的瓶里装的水多,投进石子后,水满到了瓶口;我的瓶里装的水少,石子反而把水淹没了。只有瓶里有大半瓶水的时候,乌鸦才能喝到水。而书中只说瓶里有半瓶水,若是小半瓶的话,乌鸦就喝不到水了。”
        课堂教学中的一惊一喜,让我的心灵犹如大船经历了海浪的一波一折。每一环节教师均给学生留有足够大的选择空间,因此更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板状结构的课堂设计在流程上具有多变性和不确定性,课堂教学因而显得多姿多彩;一问多答,讨论式、研究式、合作式等学习方式多样化,气氛热烈;课堂上,学生入情入境,各有所思,各有所悟。
        2、巧用“意外”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轻视”了课堂教学中的意外,没有用心去理会或纠正,结果导致学生一错再错或理解偏差。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发现意外,用心生成细节教学,加以纠正,不仅能帮助学生拨正偏差,而且能让学生茅塞顿开,深化理解。如教《小池塘》时,学完课文,我播放了一段课文配套录象,加深学生美的体验,激发学生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看完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学生交流自己情感的积极性很高。
        生:小池塘太美啦。
        生:大自然真美呀!我想到各地去看看。
        生:老师,小池塘太美了!可是在我们村子里有个池塘,水黑黑的,上面都是些垃圾,到了夏天满是苍蝇、蚊子,一阵阵臭味。一点都不美。


        师:同学们,那该怎么呀?
        生:我们要保护这些池塘,不乱扔垃圾。
        生:看到那些乱扔垃圾的人,我们要去批评他。……
        这一点在教学设计中显然我没有预设到,没有想到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课堂的意外生成,使他们跳出我设计的思维圈,形成独特新颖的感受,带领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认识世界。
        课堂的不可测因素很多,教学实施中总会遇到意外,就需要我们教师对细节进行调整,使细节贴近文本,贴近课堂,贴近学生,促进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从而发展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意识,让他们敢想、敢说,把课堂当成展现自己的舞台。
        3、关注“反应”
在《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的讲读过程中,我发现班中平时上最活跃孩子这节课似乎一直在思考着什么。我就问“赵佳欣,你有什么问题吗?”他挠挠头皮,说:“我一直不明白,村子里的人他们自己也可以挖井啊,为什么一定要等毛主席来帮他们挖?”我一想,这个问题提得多好啊,通过这个问题也能使学生感受毛主席对人民的恩情。随即把这个问题抛还给学生“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可能村里人以前不知道可以挖井来拎水喝”
师:“是啊,可能他们并不知道这种取水的方法,是毛主席告诉了他们。”
生:“挖井是很累的,那些老人小孩根本就挖不动。”
师:“对,许多年青人都去当兵了,老人和孩子挖的确不行。”
生:“村里人只是用手来挖,会很难挖的。”
师:“是啊,有可能乡亲们没有挖井的好工具。”
生:“他们自己挖会挖不到水的。”
师:“讲得多好啊!村民们很可能自己找不到水源。”
师:“毛主席带领战士们帮乡亲们来挖井了,你们怎么想?”
生:“乡亲们太高兴了,终于有水喝了!”……
        这一案例中,就是因为我发现了学生的反常举动,才引出了“乡亲们自己为什么不挖井”这个问题。通过师生共同研究,得出了乡亲们自己挖会遇到的种种巨大困难。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细节虽小,却不能小看。在看似“应该”和“正常”的地方,在有意无意的忽视和漠视的地方,我们教师应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都努力去避免非教育和反教育的现象。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有效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需要我们从关注细节开始。
        掩卷沉思,我们也来姓一次“小”,姓一次“细”。细节虽小,却不容忽视,值得我们认真关注和研究;细节虽小,却能折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细节虽小,却能闪耀出生命智慧的光环;细节虽小,却是“生命”的智慧创造……欣赏细节、关注细节,才能使课堂魅力无穷,才能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