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校合作构建融合校园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1月2期   作者:谢双励 蔡丽
[导读] 随班就读是融合教育在我国的具体实施模式。
        谢双励     蔡丽
        摘要:随班就读是融合教育在我国的具体实施模式。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随班就读工作在三、四线城市逐步引起重视。本区域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合作开展随班就读,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随读生在普通学校的生活、同伴交往、学业成就等等也遇到一些问题,为了改变现状,本文在2020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指导下,从特校、普校两方面探讨构建融合校园的策略,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思路。
        
        
        关键词:双校合作   融合校园   随班就读

        一、探索构建融合校园的背景
        2018年,本区域特殊教育学校与新校区附近的一所普通小学合作开展视力障碍学生的融合教育。开展初期,是半融合制,上午半天视力障碍学生在普校读书,下午半天在特殊教育学校进行辅差和补偿教育。通过一年的实践,特校老师反映普通学校的课程进度较快,因为是半日制融合,下午的语数课程容易漏听,学生容易跟不上进度,因此,2019年调整为全日制融合,每天根据课表安排学生到资源教室接受个别或者小组辅导,同时在2019年还增加了2名听障生的融合。特殊教育学校随班就读学生情况如图1所示。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从学业测验来看,视力障碍学生数学学科跟不上进度,听力障碍学生语文学科跟不上进度。大多数随读学生表示,在学校几乎没有朋友,特殊学生在普校就读整体畏难情绪较大,提出回到半日制融合,有的学生甚至提出不参加随读,更愿意在特校学习。
        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对随班就读工作展开检查和反思工作,提出几点思考:思考一,为什么要做随班就读工作,把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安排去随班到底有没有必要? 思考二,如果有必要,到底该如何做好?特校做什么?怎么做?普校做什么?怎么做?
        二、随班就读的重要性
        (一)随班就读政策的发展
        1988年,在全国第一次特殊教育大会上,正式提出将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作为发展特殊教育的一项政策。1994年《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在此文件中对随班就读的对象、入学条件、教学要求、师资培训、家长工作、教育管理等方面做出了规定。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1]。”2017年我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总体原则中提到:坚持统筹推进,普特结合。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全面推进融合教育,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责任共担、资源共享、相互支撑[2]。2020年6月,教育部教基〔2020〕4号文件《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从安置、特殊关爱、师资、评价等方面做了更深刻的要求。
        从政策的不断发展和深化来看,融合教育是我国残疾儿童教育的方向,随班就读是我们实现融合教育的重要形式,特殊教育学校在融合教育中起着带领、指导的重要作用,两者互相扶持。
        (二)随班就读的意义
        1.随班就读对特殊需要学生的意义
        我校的特殊需要学生比如低视力生、戴电子耳蜗的有语言能力的听障生,同样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在随班就读的环境下,能接受到普通学校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开阔视野,增长智力,能接触到更多的老师和同学,在与他们的交往过程中,提升规则意识、语言表达、人际关系、情绪控制等等非智力能力。
        2.随班就读对普通学生的意义
        每每提到随班就读,大家总想到有利于特殊学生的发展,但这应该是一把双刃剑,普通学生也能从小萌发出平等、友爱的思想,接受别人的不同,为他人着想,学习别人努力成长的精神,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可贵的品质。在随班就读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们,长大后会把特殊同伴真正的当成社会一份子,对于他们今后从事各种职业,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影响。试想如果没有随班就读,大家很难知道彼此的存在,因为不了解,所以就会产生歧视或者害怕的心理,在工作中做出有利于残障人士的决策就会少之又少。
        3.随班就读对学校的发展的意义
        随班就读对普通学校和他们的教师来说是很大的挑战,通过访谈,普校教师表示:班级有特殊需要学生,老师势必会在德育引领、班级管理、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上做出一些调整,这都考验着他们的教育智慧和专业能力。随班就读是激发他们做出改变的动力,也能激发一所学校由关注成绩到关注所有人的发展,彰显人性的关怀。
        另一方面,随班就读能促进特殊教育学校建立好区域资源中心,切实做好对普校的巡回指导,帮助普校教师提升专业水平,让他们能更好的帮助特殊需要学生,让随班就读不变成随班就坐。双校的合作也能为区域其他学校的随班就读做出示范引领,促进本地区融合教育的发展。
        通过上面的探讨,随班就读是融合教育的趋势,不仅仅是政策的提倡和要求,更是社会文明的进步体现。特殊教育学校将有能力的学生,送入普通学校进行随班就读学习,是切实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政策,同时对本区域的教育、双方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都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同时我们也思考,班级是学校的最小组织,除了班级融合,学校大环境的融合更能彰显整个学校的接纳、关怀,让特殊需要学生产生归宿感,主人翁感。因此,双校合作构建融合校园在政策的促进下应运而生。
        三、双校合作构建融合校园
        (一)特殊学生的安置和无障碍环境
        2020年新颁布的《随班就读指导意见》指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接收随班就读学生的普通学校要在做好无障碍环境建设基础上,最大限度创设促进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相互融合的校园文化环境[3]。特殊需要学生,因为本身的障碍特点,有不同的需要。
        视障生,主要靠听觉来获取信息,低视力的学生能借助充分的照明和阅读器来提取信息。基于这样的特点,在班级中需要将低视力学生安置在光线充足的窗户边,但又要离黑板稍近的地方,有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为其安装助视灯。
        听障生,主要靠视觉获取信息,同时他们也能利用电子耳蜗获取声音,但环境要求比较高,尽量少噪声,才能更好的提取信息。可以将其安置在靠黑板方向,方便注视黑板和听到教师的讲话,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可以允许学生转过身,面对同学回答,方便其他学生听到回答。
        在校园里,根据实际需要考虑是否设置盲道,还可以在不同的空间区域转换处设置不同的材料,让视障学生通过感受不同的材质带来的摩擦力,提示空间的转换[4]。
        普通学校一般建筑平面都较宽,有的曲折弯道较多,不利于视障学生课间在室外活动。丹麦视觉障碍协会的福尔桑格中心,在每个转角的隐蔽位置,都设置了可产生微弱背景的声音的设施,每个转角的声音内容不同[5]。借鉴这一设计灵感,结合学校的特点,在一些危险的地方、重要活动区域、以及转角处可设置声音设施,帮助学生在校园中快速定位。上海市盲人学校设置有触感地图,将环境信息以盲文和可触摸的形式呈现给视障学生[6]。这一建筑设置,可以帮助视障生建立学校的空间地图,了解自己的学校教室、教师办公室、功能室、活动室、走廊等各个环境位置,有利于其主动在校园里活动。
        听障学生因借助电子耳蜗有一定听力,相对于视障生,受限较小,注意增加一些视觉提示,能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校园环境。
        笔者于2020年5月15日上午9点至12点,观察了学生在校园的生活情况,视障生课后除了去卫生间,其余时间都在教室,低视力学生不需要有同学帮助,全盲学生依靠低视力生辅助去卫生间。两名听障学生,课后都会在教室本楼层活动。笔者询问他们知道校园有什么功能教室吗?知道阅读室的位置吗?视障生回答去过音乐教室,计算机室的计算机不够使用,没有去过。另外学生不清楚学校有没有阅读室。现状表明孩子们在校园活动的机会和时间都不太充分。
(二)融合的氛围
        1. 特殊需要学生与同伴的交往
        库里指出,人类根据自身在家庭、邻里、同伴等社会情境中获得的经验来定义自己。皮亚杰指出,同伴交往对儿童的社会能力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利于认知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获得[7]。2020年《随班就读指导意见》提出,对随班就读学生,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加大关爱帮扶力度,并建立学生之间的同伴互助制度[8]。
        那特殊教育学校去随班的特殊需要学生在普校里与同伴交往关系如何呢?通过访谈,有两名女同学,表示有听到学生说他们是“瞎子”,甚至对她们做一些恶作剧,内心感到很沮丧。其他视障生表示会有这样的人,正常的。两名听障生表示在普通学校没有什么朋友,学校不好玩。随后访谈了2名五年级随读班级的班主任老师,她们都表示,不知道,没发现有同学欺凌随读生的事件。引导同伴交往主要是在随读生刚入校的时候,平常有需要的时候会提示一下。
        笔者随机访谈了几位普通学生。他们均表示,如果特殊需要学生主动找他们说话、聊天,他们不会拒绝,但不知道该怎么和他们做朋友,也不知道该怎么主动找他们聊天,对他们了解不多。
        他们虽然同在一间教室学习、生活,但互相都不是特别了解,误会以及一些恶作剧就会产生,给特殊需要学生心理造成难以磨灭的伤害。目前我们也开展了随读学生的心理团队辅导,辅导老师在活动中也鼓励他们主动融入班级,主动与同学、老师沟通,但低视力学生相对做得较好。这也与他们的身体障碍程度和自信心有很大关系。
        改变同伴交往的状态,创造良好的融合氛围,普通学校可以利用德育教育,比如:升旗仪式的教育、班会课给学生一些正向引导。还可以带领普通学生代表参观特殊教育学校,让他们了解特殊需要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还能利用各类艺术活动,展示听障生、视障生的艺术特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能让普通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闪光的一面,每个人都在努力的让自己更好,都值得尊重。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很纯净,在多样的德育活动沁润下,相信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能转变观念,从被动接纳到主动相处。
        2.与资源教室协作打造有效随读课堂
        随读学生目前的学习模式,主要是课堂随班学习与资源教室学习相结合的形式。
        通过访谈,视障生表示语文课,除了书写,基本能跟随老师课堂节奏,但他们不敢在教室里使用盲人专业书写工具,因为会有一些声音,怕打断其他学生的学习思路,他们也没有跟班主任或者科任老师沟通过。低视力学生能在课堂中书写汉字。数学学习很困难。听力障碍学生表示语文太难,数学也有一定退步。随后访谈资源教室老师,他们在资源教室里学习,老师会把知识点讲得很慢,他们也能接受吸收。
        下午放学后,随读学生回到特殊教育学校,学校管理人员利用每周的值班时间进行观察。晚自习,听障生复习巩固较多,视障生用于学习的时间较少,学习态度也较差。与学生沟通后,有一定作用,总体来说,随班就读学生学业状况不佳。
        通过访谈和观察,发现几点问题:第一,普特教师沟通不佳,资源教师只是跟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在课堂中学了什么,也不清楚下一阶段要学什么,预习复习工作都很被动;面对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不使用书写工具的状况,也没有及时做出回应和处理;对于有需要的学生没有助学伙伴;第二,资源教室的辅导力度还不够;第三,学生有畏难情绪,学习的习惯和态度都有待改善。
        基于目前的现状,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给出几点建议:
        环境方面,第一,条件允许的话,在有必要的地点设置盲道;在校园的楼道分岔口、拐点设置音乐提示音,以及教室分布图。环境的改善,有助于视障生、听障生了解校园,在校园内无障碍学习生活。
        学业和身心发展方面,第一,资源教师要与普校教师每周至少有一次关于学习、同伴交往的交流,并做出记录;第二,切实做好随读学生的预习、复习工作,除了资源教室的学习,还应充分利用晚自习、周末,给学生留适当的作业任务,同时及时做好学业评价。第三,关注随读学生的心理健康,配合团队心理辅导教师,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学习观。第四,做好家校沟通,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第五,普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比如才艺展示、换位体验等等,用活动促进孩子们的交流,让他们彼此了解,互相尊重。第六,特校定期展开巡回指导活动和培训活动,组织普特教师共同教研,探讨应对困难和挑战的措施。
        四、融合愿景
        根据目前随班就读出现的问题,我们认真展开反思,讨论随班就读继续前行的策略,为未来的工作提供思路,希望普特两校能在实践中贯彻党和国家对特殊儿童教育的政策,希望通过开展融合教育、随班就读能有益于特殊学生的发展。希望我们的融合校园充满人性光辉,让孩子们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2].李拉,我国随班就读政策演进30年:历程、困境与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15(10),:16-20.
[3] [8].教基〔2020〕4号:教育部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31/202006/t20200628_468736.html
[4] [5] [6].张翼, 基于特殊儿童障碍特征的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研究,[D],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7:175,192.
[7].鞠雅坤, 小学随班就读听障儿童班级同伴交往的个案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 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