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新芬 王健
山东协和学院医学院 山东省 济南市 250000
摘要: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接受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从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中选择,于2020年3月-2021年3月确定研究对象,选取人数为90例。在运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明显的凸显出该方法的效果,以对比的研究方式为主,使用计算机将患者排序后,设立研究组和参照组两个小组,将90例患平均分配至两组,并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参照组患者接受米非司酮治疗时使用剂量为12.5mg,研究组中患者接受米非司酮治疗时使用剂量为6.25mg;治疗后观察患的详细情况,如用药厚度和止血时间,并记录患者是否存在不良反应情况,将以上数据统计后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疗效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用药后子宫内膜厚度及用药后止血时间与参照组比较,无明显的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15.56%(7/45)比4.44%(2/45)},该结果相比,研究组具有优势,差异十分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状态,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在今后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小剂量;米非司酮;分析
引言:本研究提出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进行治疗,部分患者接受该治疗方法,另外选取部分患者采用正常剂量治疗,以此完成对比分析,作出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中的主要对象,于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完成选取。期间将所有患者平均分配到不同的命名小组中,即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患者的年龄最大值为56岁,最小值为45岁,平均值为49岁,以上资料具有可比意义。
1.2方法
参照组采用12.5mg剂量的米非司酮进行口服治疗,每天1次,治疗时间3个月。研究组采用6.25mg剂量的米非司酮进行口服治疗,每天1次,治疗时间3个月。
1.3 观察指标
剂量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和止血时间;同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发生例数÷总人数=总发生率)的方法计算后进行比较。治疗效果采用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指标进行评价,依据出血情况进行观察,若治疗后出血现象则为显效;若治疗后少量出血为有效;治疗后出血量无变化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止血时间为本次研究的计量数据,而患者的基本资料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则为研究中的计数资料,而在统计分析和比较的过程中采用SPSS 23.0软件完成。(±)为计量资料的表示方法,%(百分比)为计数治疗检验时的表示方法,数据比较后,若差异较大,使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用药后止血时间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与参照组相比无差异{(8.11±1.48)mm比(8.02±1.51)mm},止血时间与参照组相比无较大区别{(75.31±20.74)h比(73.45±21.42)h};以上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见表1。
2.2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无论是厌食,还是恶心等不良反应,接受小剂量治疗的研究组中均未发生,但潮热和呕吐患者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参照组治疗后3例潮热,2例呕吐,厌食和恶心各1例,相加后共发生7例,在本组中占比(15.56%);数据比较过程中发现研究组的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见表2。
2.3不同剂量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
研究组小剂量治疗方法后,除了1例患者治疗无效外,其余患者治疗均具有效果,显效和有效例数分别为35例和9例,相加后总有效例数44例,该数据÷本组总人数(45),计算出总有效率为(97.78%);参照组治疗法后除了2例患者治疗无效外,其余患者治疗均具有效果,显效和有效例数分别为34例和9例,相加后总有效例数43例,该数据÷本组总人数(45),计算出总有效率为(95.56%);前者数据统计后与后者相比无明显优势,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3 讨论
在临床医学中,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较为常见的疾病,就该时期的妇女而言,其卵巢功能处于减退阶段,卵子无法正常排出,同时孕激素减少,且增殖内膜的生长发生异常,从而使患者出现月经失调的情况,异常出血情况并非由生殖器器质性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2]。由于该病发生后会导致患者出现多种不良表现,甚至引起休克和感染,所以临床中应该选择合理的方法积极展开治疗。以往李超男中常使用诊断性刮宫止血,虽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具有反复性,甚至有切除子宫的可能性[2]。在周期调整中性激素是常见药物,但药物的频繁应用会导致患者产生较多不良反应,甚至造成肝脏损伤,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就米非司酮而言,其是一种甾体药物,具有较强的孕酮受体亲和力,可对孕酮产生拮抗作用。另外该药物应用后子宫内膜萎缩会受到较强的刺激,阻碍生理雌激素受到子宫内膜细胞的影响,加快其凋亡,限制增生。目前,临床中对于该药物的应用剂量尚未明确统一标准[3]。本研究选择小剂量用药进行研究组患者的治疗,参照组选择较大剂量用药,结果显示,两种剂量均具有良好效果,但小剂量用药的研究组中,患者不良反应较低,预测参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大剂量和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均就有良好效果,但小剂量安全性更高,建议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昕岿.米非司酮联合去氧孕烯决雌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6例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1,27(01):99-101.
[2]曾东明.护理干预配合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分析[J].药品评价,2020,17(02):18-19.
[3]吴玲琳.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补肾固冲汤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21):88+93.
桑新芬(2000.5.17)女,土族,学生 指导教师: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