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怎样炼成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1月2期   作者:陆慧
[导读] 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对于国人而言,
        陆慧
        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  上海 200000
         
        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对于国人而言,《论语》的意义非同一般,著名国学大师柳诒徵说:“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因此,集孔子思想之大成的《论语》,至今依然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论语》,了解孔子,应是国人的标配。作为一节面向内职高三学生关于孔子的复习课,我有以下设想与尝试。
        一、任务前——任务前置,资源前置
        语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除了学习目标的“生本位”的设立,学习活动“结构化”的处理之外,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根据需求提供支持。尤其对难度较大的整书阅读、个性阅读、探究拓展时,必须融入相关学习资源。为使学生能整体理解孔子的人生及其思想,我精心编制导学案,导学案中包括了多项课前学习任务群,通过图表、媒体、范例、问题、资源、建议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
        二、任务中
(1)议题引领,任务驱动
作为一堂复习课,最怕以知识堆叠的模式呈现。有效的语文学科教学应该着眼于将“学科知识”转换到“关键能力”,倡导学生在知识积累之后学会综合运用。
议题式复习课围绕着问题展开,但问题从哪里来,应该从学生中来。本课设计出“孔子是怎样炼成的”这一议题, 因为孔子起于微末,却最终成就斐然,这中间经历了什么? 这是学生想要知道的。围绕总议题,由浅入深,逐层展开,设置了一系列“子议题”。“子议题”以活动形式展开,使学习任务显性化、活动化。
具体来说,导入阶段提出大议题后,展示学生课前调查问卷结果,体现学生对孔子的初认知。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梳理,理出历史贡献等三个维度,向学生展示了信息梳理的方法。
其次,通过展示学生制作的孔子简历进一步走近孔子的同时,通过对比学生制作的孔子简历与孔子为自己所写的简历的不同,导出“成功”或“成人”的不同选择正是孔子之所以成为孔子的重要原因。 一举多得。
接下来,“修心成人”环节以主议题“孔子是怎样修心以成人的”探讨为主线,通过现实情境串联以及分组任务驱动一步步得出“以仁为魂”、“以礼为肤”、“以勇为骨”、“以习促学”的成人之路。结尾学生点评环节 ,其中关于“习”到底是“温习”还是“实践”的争论,更使课堂呈现出了一定的思辨性。
(2)设计情景,贴近学生
         《论语》教学的一大难题在于孔子《论语》思想精深但说教意味过强,加之单纯的讲道理,学生不爱听。不妨换种方式:讲故事、说道理。 一方面,通过“去圣乃得真孔子”以及孔子简历的讲述,让学生了解孔子的故事;另一方面,课前老师专门组织拍摄了一个小品《我是直男,我骄傲》,加上另两个当代学生的困境的设置再次拉近了学生与孔子的距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串联起了“仁”、“礼”、“勇”、“学”等孔子的思想。


(3)方法渗透,古为今用
尽管孔子高山仰止,但我们不能畏惧孔子这座高山。我们不能忘记了最基本的一点,即孔子就是一个教师,他的思想就是一个教师的思想。对于我们中学教师来说,只要通过我们自己的教育实践和感受,就能更好地理解孔子,理解《论语》。  
在本次课堂上,我提取了《论语》中有关学习的一条重要指导方法:“一以贯之”。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论语·卫灵公》。孔子告诉自己这位聪明的学生说:多学博识固然重要,但是一以贯之更重要。课堂上师生合作在以仁为魂环节中体验了一把“一以贯之”,并总结出了“一以贯之”的具体操作步骤:“挑选——整合——拓展——概括”。并在小组任务中,教师引导学生能够用“一以贯之”的方法梳理表达《论语》中几种重要思想。以此解决了学生在学习《论语》时遇到了一大难题,将精辟却零散的《论语》名句条理化。
         整堂课以“以孔子是怎样炼成的”这一议题为明线,以“一以贯之”的方法学习及思维锻炼为暗线,双线并行,构架课堂。
三、任务后
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设计了一项课后任务:“请大家结合自己“最触动你的论语名句”的提炼自己的“成人”之路,写一段300字的语段,配乐录音上传喜马拉雅学习群中。”作业设计的目的一方面是使学生对于本课所学的“一以贯之”方法进行实践操作,另一方面,我认为教学的起点是学生的问题,教学的终点则是问题各种可能性的解决,以及新问题的不断产生。“孔子是怎样炼成的”是一个开放式议题,可以通过课后作业构成开放多元的讨论空间,并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展示和互动。
四、教学反思
(一)眼里有“人”
        语文教学,归根到底,是服务于“人”的活动。如何服务?以生为本。这是一堂议题式复习课。教学围绕着问题展开,没有问题就没有教学。但问题从哪里来,应该从学生中来,教学的起点是学生的问题,教学的终点则是问题各种可能性的解决,以及新问题的不断产生。
这堂课的议题为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作为一个普通人孔丘是如何成为开创儒家学派的孔子的,这中间经历了什么? 这是学生想要知道的。而在得出孔子“修心以成人”的答案后,结合学生生活中的遇到的困境,进一步导出一系列子议题。从总议题到子议题都是“贴着学生走”, 做到了从“学生视角”提炼问题、梳理问题,形成问题链条,层层推进,步步登高。
(二)手里有“法”
这堂课综合使用议题引领、任务驱动,结合情境教学,辅之以多媒体教学,带领学生讲好孔子的故事,走进孔子的精神世界,同时从《论语》提炼出古为今用的“一以贯之”学习方法,最终完成思维的锻炼、语言的表达、思想的内化,文化的认同。
(三)心中有“道”
        语文课堂,“有人”是前提,是基础,“有法”是术,是方法,是技艺;“有道”,则是根本,是价值理性,是灵魂所在。
        这节课的“道”无疑就是孔子的人格光辉以及“儒学”思想。借助文献资料、媒体资料,根据自身生活经验设身处地的判断,将《论语》生活化、情境化,才能打通2500多年的隔阂,让孔子真正成为新时代青年的精神引领者。学生通过体验孔子的以仁为魂、以礼为肤、以勇为骨、以习促学,进而形成君子式的理想人格,而这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