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配电系统中电气自动化应用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中国电业》2021年5期   作者:何维 汪聪
[导读] 伴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自动化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电力系统中。
        何维 汪聪
        国网黄冈供电公司 湖北 黄冈 438000

        摘要:伴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自动化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电力系统中。电网是指电力系统中由不同阶段电压的变电所以及配电线路组合而成的整体,包含输电、变电、配电三个单元,其中供配电系统是变电所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实现对电能的分配,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实现对电压的改变。文章通过对传统电网供配电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从而探讨供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及未来发展。
        关键词:供配电系统;电气自动化;应用
        引言
        电气工程中有一个主要的重点开展的方面就是自动化,因此自动化技术不断地进行优化,使其可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以下对电气自动化技术进行了简单分析,熟悉电气自动化技术运用于人力方面、技术层面、资源层面的加入特点,从而探讨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实践中可以可能为电气工程所提供的技术及功能的支持,进而使电气工程可以高效地运作,其有利于提高电气工程在运行中所创造的效益,并且在自动化技术的支持下还能够更好地推动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1供配电系统中存在的应用问题
        供配电系统作为我国电力开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运行效果与能源供应的质量直接相关,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中国目前正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对电力能源的需求量只会越来越大,因此,我国也正在努力谋求电力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道路。其实,在我国大多数地区,供电和配电系统都得到了较好的完善,但是,在某些地区,受到各种因素的阻碍,当地人群的生产生活对电力供应的需求还不能得到满足。
        这主要是由于电力设备的不完善而造成的,在许多地区,仍然缺乏基础设施,这会影响电源和配电系统的运行和正常的能源供应。尤其是在少数比较偏僻、经济实力相对落后的地区,经常会有停电或断电的情况发生,给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另外,我国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电源和配电系统不能及时维修,许多旧的和过时的设备不能及时更新,这些设备发生故障的可能性非常高,这极大地影响了电源和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2电气自动化技术及其优势
        电气自动化技术是指利用电子技术及信息技术进行电气工程各项操作的优化,包括电路分析、PLC技术、传感器技术及电气控制技术等。在电力系统实践应用中,电力系统覆盖发电、输电、配电等全过程,表现出显著的复杂性、系统性、整体性、技术性特征,应配置先进技术为电力系统运行提供支撑。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优化电力生产、供应的各个环节,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细化来说,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优势体现在以下三点:
        (1)加强控制,在电力系统运行中,需发电、输配电等环节协调配合,方可确保用户终端活动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实现电力系统的全面、深入监控,加强对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的设备、参数的控制,结合电力系统出现的异常,进行预警与处理,提高电力系统的实效性及安全性;(2)提高效率,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事先模拟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评估电力系统方案的可行性,优化电力系统的设备配置与参数设计,保障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提高效率;(3)便于运维,随着用电需求的增强,电力系统架构、设备越来越复杂,加大了电力系统的运维难度,电力自动化技术可通过先进设备,检测设备运行参数,帮助运维人员迅速定位故障位置,分析故障原因,进而为运维工作提供便利。


        3电网供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3.1应用于监测系统中
        通常在电力系统中需要对其运行状况进行监测来确认其是否存有故障问题,并及时地消除安全隐患,而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进行实时、动态、全天候监测的要求。通过建立自动化监测系统来对电气工程运行中所产生的数据进行检测及收集,确认数据数值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并且在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应用下可以及时地掌握及定位故障发生区域,这样能够针对故障情况作出适当的反应,从而保证检修及维护方案的可行性,可以说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应用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电气工程运行中的风险。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电力系统的安全性,还可以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创新来完善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功能,对电力系统中存有的安全隐患进行监测追踪,保证能够及时消除安全故障问题。
        3.2现场总线技术
        现场总线技术是应用在自动化系统子站中的常用技术,它是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衍生产物,属于工业数据总线的运作模式,主要是实现控制设备与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问题,相较于传统的信息传递技术来说,现场总线技术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它可以实现通信协议的公开,使信息可以在传递过程中具有一致性,提高设备连接过程中的灵活性。现场总线技术的操作性是很强的,它可以实现点对点、一对多的通信目的,在传感测量以及分散控制等领域上仅仅通过现场设备的运用就可以实现对设备状态的诊断,它对于环境的适应性非常强的,本身具有一定集散控制系统,可以简化在子站系统中的设计内容。另外,现场总线技术也可以节省硬件的数量,不需要单独的控制单元,只通过分散在前端的控制设备就可以执行传感、报警以及计算等功能。它的安装过程相对简单,可以采用不同的设备构成一个集合系统,降低投资成本。现场总线技术就是智能化、数字化的有效应用,具有一定的标准性,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分为环形、星形、总线型以及树型四种结构。
        3.3电网调度应用
        优化电网调度模式作为提升电网调度质量的有力途径之一,电网调度通常包括了站端、信点通道与控制中心,对于电网调度全过程实现发电厂、变电站、调度中心的全方位控制,主要是为了能够运用以上控制系统连接其他设备,满足电网调度的自动化管理。运用电气自动化融合技术能够实现对电气工程的自动化动态实时监控,所以其在电网调度技术领域的运用能对调度动作的动态化监测效果有效提升,并对调度中不同类别相关数据信息加以记录,向控制中心传递信息,运用自动化分析功能模块对电网调度的整体运行状态综合分析,这样可有效减少电网调度产生问题。此外,详细的电网调度数据信息,也能够更全面的分析电力系统运行情况,对系统整体运行综合反映,实现智能化电力系统运行。
        4供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未来发展
        在供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过程中,有关人员还应该结合实际的环境进行具体分析,对它的主站、子站等系统进行有效地优化,充分利用现有的先进技术,选择合理的运行模式,延长电网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有关部门也可以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力度和资金支持,从国内外引进一些更加先进的技术,保障自动化系统在运行中的效率,为智能电网的发展和构建提供一定的基础保障。
        结语
        从上文分析中可以看出,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完善电力系统、加强系统测控、优化电力调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此对于电气自动化技术需要针对电气工程的实际情况及实际需求来确认具体的应用方向,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监控,以此来掌握更为精准的电气工程运作信息。同时对于电气自动化技术还需不断地进行技术研究及创新,从而优化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效果,并通过技术创新的方式来使其更好地适用于电气工程中,进而推动电气工程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栋梁.电网建设中电气工程自动化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33):29-30.
        [2]任庭昊,代运滔,马静.面向智能电网应用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12):100-101,104.
        [3]荣旭东,张蓓,高伟,翁同洋,徐伟.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与继电保护配合的电网故障处理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18):58,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