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嘉佳 李有弟 张涛
河南安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省 455000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电气工程应用的广泛程度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在这种背景条件下,自控设备电磁干扰问题开始受到行业重视。在自控设备应用的流程中,经常会出现各式各样的电磁干扰问题。这些问题会严重削弱自控设备的可靠性,进而影响系统的稳定程度,不利于电气工程的正常开展。因此,需要针对自控设备电磁干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明确其产生的主要因素,并分析相关应用措施,确保自控设备电磁干扰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控设备;电磁干扰
引言:在电气工程开展的过程中,自控设备属于较为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如果其运行效果不佳,便会严重削弱电气工程的开展效果,进而导致不良问题出现。在自控设备运行影响问题中,电磁干扰是较为常见的类型。因此,需要针对电磁干扰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基于相关内容探究解决策略,使自控设备能够摆脱电磁干扰问题,实现良好的运行目标,为电气工程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1 电气工程自控设备常见电磁干扰因素
1.1地电位差
在电气工程开展过程中,自控设备经常会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在这些影响因素中,地位电差属于干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地位电差产生的主要因素与系统运行接地装置故障存在密切联系,导致接地故障的可能原因包括短路、电压下降等。一旦出现相关问题,便会导致系统内部出现妨碍运行电流,这些电流会在短时间内转变为响应电压,进而在变电装置内部产生电位差[1]。电位差会引发严重的电磁干扰,进而对自控设备造成负面影响。
1.2交变磁场
在电磁干扰因素中,交变磁场是常见问题之一。通常情况下,电磁干扰的磁场传播载体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其会产生各式各样的电磁干扰。通过进一步细分相关干扰类型,可以明确辐射与传导两张模式。传导干扰需要利用对应的传播载体,利用公共抗组的基础途径实现传播目标。辐射干扰则需要利用电磁波作为传播载体,干扰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当两种干扰形成交变磁场时,便会导致自控设备受到负面影响。
1.3信号模式
信号传播干扰包括差模与共模两种,共模主要由电气工程自控设备的地电位差产生,这一干扰也可以被称作对地干扰。差模干扰主要由系统信号传输过程中产生的互感耦合因素产生,这些信号模式干扰都会对自控设备的应用效果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运行状态的可靠性提升。
1.4 二次回路
在自控设备运行阶段,经常会产生二次回路电磁干扰问题。在二次回路经过对应的电感元器件时,如果产生干扰电压,便会导致连接中断,进而形成电磁干扰问题[2]。这种干扰的影响效果较强,可能会导致自控设备出现严重的运行问题,不利于电气工程的正常开展。
1.5内部与外部因素
在电磁干扰的形成因素中,包括内部与外部两种主要模式。内部干扰与电器元件的安装效果存在密切联系,同时还可能由于生产应用技术、系统模块等因素产生。
外部干扰主要包括设备运行过程中周边产生的辐射因素,部分情况下还可能由高压设备的运行辐射产生。这些问题都会对自控设备产生严重影响,不利于电气工程装置的正常应用。
2 解决电磁干扰问题的策略途径
2.1优化电路布局
为了解决电磁干扰的相关问题,应当重视对电路布局的优化处理。常规情况下,若自控设备的线路长度过大或电压过高,便容易产生电磁干扰问题。因此,为了解决这一现象,需要从优化电路布局状态入手,确保电磁干扰的产生因素能够得到有效排除。在这一过程中,技术人员可以选择增加电路板的印刷厚度,并应用叠加处理措施,使其运行效果能够达到理想的抗干扰标准,并节约空间资源的利用。同时,针对线路长度过大的问题,技术人员需要结合设备本身的运行效果,并通过深入分析的方式,确定线路的最佳长度级别,使其能够得到有效缩减,降低线路过长引发的电磁干扰问题。为了确保电磁干扰能够得到有效解决,技术人员还需要选择可靠的线路类型,并优化电路的布局状态,使电磁干扰的产生因素可以得到有效消除,降低出现问题的概率[3]。此外,若条件允许,技术人员还可以在电路板内应用电磁隔离系统,使干扰信号的传播载体能够被有效切断,实现良好的抗干扰效果。通过合理应用相关措施,可以有效解决电路问题引发的电磁干扰现象,使自控设备能够达到最佳运行状态。
2.2严格控制电源连接
在自控设备应用过程中,电源产生的电磁干扰问题也属于较为常见的影响因素之一。因此,需要针对电源连接进行严格管控,确保其能够得到有效利用,降低出现不良问题的概率。技术人员需要保证电源连接的科学性,并针对接线的状态进行质量检测。如果发现不良问题,则需要采取更换措施,降低电磁干扰出现的概率。同时,还可以采用线路屏蔽处理方法,使电源连接能够免受电磁干扰的影响,提高自控设备的基础稳定性。常规情况下,电源在开启或关闭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电磁感应问题。这种问题可能会对自控设备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需要针对电源开关线路进行优化,使其能够远离重要元器件,达到降低电磁干扰影响效果的目标。此外,还需要通过规范技术操作的方式,使电源连接效果能够进一步提升,提高系统电源供应的稳定性,避免异常问题出现,实现良好的连接管控效果。
2.3提高信号系统抗干扰性
信号系统属于自控设备的关键模块之一,为了解决电磁干扰问题,还需要针对信号系统进行优化处理,使其抗干扰性能可以得到显著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从设备类型选择、电磁兼容情况等因素入手,将其作为处理的主要参考依据。在选择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保证设备应用的基础抗干扰性能符合标准,并合理筛选系统的扼流变压器装置,使其能够对电磁干扰实现良好的抵抗效果[4]。部分变压器装置内部应用了缓冲模块,可以解决电磁干扰产生的冲击电流问题,有利于解决信号系统的干扰现象。通过落实相关策略,能够有效增强自控设备的稳定性,有利于增强电气工程的开展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电气工程的自控设备应用阶段,经常会出现电磁干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当采取可靠的处理措施,使其产生因素得到解决,为以后的进一步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恩夫. 电气工程中自控设备电磁干扰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15):151-152.
[2]陈宏. 电气工程中自控设备电磁干扰研究[J]. 科学家, 2017, 005(017):182-182.
[3]王超. 电气工程中自控设备电磁干扰研究[J]. 今日自动化, 2019, 000(011):P.146-147.
[4]王春超. 电气工程中自控设备电磁干扰研究[J]. 名城绘, 2020, 000(003):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