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的问题及其技术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中国电业》2021年5期   作者:蒋霖、周琪
[导读] 当前社会发展依赖于电力,用电安全性、稳定性,也成为了各领域都十分注重的问题。
        蒋霖、周琪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输电检修分公司 湖南 衡阳 421000

        摘要:当前社会发展依赖于电力,用电安全性、稳定性,也成为了各领域都十分注重的问题。而在电力系统中,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的安全有效运行,是实现电力稳定供应的重要保证。从当前的具体分析来看,输配电线路在具体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这些隐患严重影响了线路作用的发挥,因此需要利用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对问题做具体的解决。基于此,分析讨论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的问题以及技术实效性意义显著。
        关键词: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
        0、引言
        为了使我国社会经济取得更加良性的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就需要着重做好电力供应工作,使我国电力事业取得更加良好的发展。然而,需要关注的是,在输配电和用电工程的线路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风险因素。作为电力运输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他们对于电力的供应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据此,要着重针对线路出现安全隐患的原因进行着重探究和分析,进一步提升输配电线路的安全系数,使其稳定性得到显著增强,以此确保经济运行更加安全稳定。
1、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问题及技术的重要性研究
        由于我国国土资源幅员辽阔,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运行会受气候、环境以及工作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出现一系列的技术安全问题。而随着城市现代化经济建设对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稳定性的需求越来越大,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问题已经成为急需研发解决的课题内容。为此,研究人员就从影响电力系统输配电及用电工程安全运行因素入手,来找出具有适用性的安全保证技术。这是促进城市现代化经济建设背景下电力系统快速稳定发展的关键,相关建设人员应将其重视起来。
2、输配电与用电工程线路运行存在的安全问题
2.1线路材料质量问题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材料元件是输配电工程线路电力输送能否保持稳定安全的首要前提,也是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重要隐患要素。在生产输配电工程线路材料时,出于成本节约等因素考虑,一些输配电线路生产企业往往会使用质量较次的材料,以次充好,由此也导致了电力输配电线路生产在低劣的材料、质量控制不严的生产流程下,产生了较多材料规格尺寸不符安全性能的线路材料,从输配电及用电工程施工建设方角度看,运用这些较次的材料,会影响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在材料的耐用期,也会造成安全性上的危险,会加快线路老化,接地故障及短路的问题。
2.2线路管理维护
        为了满足对社会不同行业的用电需求,近年来,我国输配电工程的数量不断增多,经常出现需要穿越地质状况复杂的区域。为了能够在现有基础上提升工程输电效率,应用到了新技术以及材料,提升了电力线路日常维护以及管理的难度:首先,在对新技术以及新材料进行应用的情况下,电力工程无论在线路宽度、杆塔高度还是杆塔间距方面都不断扩大,以此减小线路遭到雷击的几率;其次,受到部分复杂地质情况影响,在对配电线路杆塔进行架设时,需要做好基础选型,避免因地质情况不稳定影响到基础稳定性。
2.3线路环境气候方面的问题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为了能够更多的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会不可避免的需要穿越气候环境较为恶劣的区域,搭建高架输配电线路杆塔,这些地方环境极具挑战,会伴随风沙、雷电等自然现象,可能会引起输配电线路的闪络,造成输配电线路出现短路或跳闸的现象。另外,当铺设的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所在区域遇到暴雨现象时,可能会出现线路故障,如绝缘子污闪、线路电压污闪及漏电等,也可能线路杆塔的地基受到长时间暴雨的侵蚀,出现地表下陷的问题,可能引发杆塔倒塌,或者遇到山区泥石流及滑坡现象,推到杆塔,给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再如,若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所在区域是高温或者高寒气候,线路元件的耐用性就会大打折扣,随之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的电压稳定性及供电安全性也会下降,会大大缩短线路的使用周期。
3、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的优化技术
3.1控制线路材料质量检查及元件设备安装施工质量
        在采购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材料时,应首选质量较好、具有产品出厂证、质量检验证及合格证的高品质电力元器件及供电线路材料,在使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材料及元件设备时,要借助材料质量检测设备进行二次质量检验,针对性地避免输配电线路因材料质量问题而出现跳闸,短路及绝缘子污闪问题。

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装施工过程中,一是要合理选址,将输配电线路杆塔设置在远离工厂等污染源区域;二是要对绝缘子进行重点加固,并设置必要的防雷装置,以增强输配电线路工程防雷击、抗绕击的能力,提高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的使用周期。
3.2绝缘子防污技术
        在输配电线路传输过程中,绝缘子设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绝缘子设备遭遇到雷雨天气时自身就会出现导电的现象,与此同时还会造成电流泄漏,进而导致输配电线路运行质量开始下降。输配电技术工作人员应该综合其他各方面因素去考虑和分析,依据现场实际状况来安装防泄漏的监视设施,以此来创建具有警示作用的预警综合装置系统。在对绝缘子设备进行清洁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可以把地蜡或者硅油等物料均匀地涂抹到绝缘子设备表面上。当碰到雨水时,绝缘子设备表面就可以对其分流处理,同时还能够有效防治绝缘子设备表面出现多余潮湿,在某种程度上还能够有效避免电流泄漏现象的发生。
3.3防雷技术
        其一应加强避雷线的架设,以使被雷击中的感应电压和概率将至最低,并起到耦合和分流作用;其二应严格控制接地电阻值,使其低于10欧姆,从而使线路防雷能力得到提升,降低雷电反击概率;第三还可实行耦合电线的架设,以增加耦合作用,从而使绝缘子电压降至最低,并起到分流作用;第四还可进行不平衡绝缘,以有效减少或避免大面积断电的现象,使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提升。
3.4电路防风技术
        电路防风技术一直是保证输配电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的技术之一,通过使用这种技术,能够有效的解决大风等恶劣天气情况下的供电问题。如果是在以往的大风天气中,线路的运行必然会受到影响,而一旦应用这项技术,就能够增加安全性,有效的降低其影响。它主要是提高了基础的牢固性,保证了塔杆的完整等,多加利用了硬性材料,确保了线路的安全运行。
4、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保障措施
4.1利用电网新技术实现大运行应用
        首先,设备数据质量分析。充分整合不同时期设备状态断面,实现对系统间设备状态的互检比对;其次,历史时刻查询。实现电力设备的数据存储、调取,实现迅速快捷的设备状态以及设备使用历史数据查询。最后,未来时刻断面预测。在历史时刻查询以及设备数据质量分析的基础上,自动收集涉及设备状态变化的计划类信息,实现智能化演算,推测出未来某段时期内调度操作历程,最终预测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在某一时刻的断面。
4.2开展线路状态检修维护模式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运行过程中,若是能够开展状态检修维护工作,便能够使电路运行始终在可控范围内,从而保证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检修维护,确保线路的安全运行。状态维修维护模式的实际运用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工作人员首先需要对运行中的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状态信息进行收集,并根据所收集信息对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评价,对其运行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检修策略。随后,判断这一设备是否具有检修的必要,若是不需要检修,则可以直接继续运行,若是需要检修,则应尽快制定检修计划并予以实施,并在检修工作完成后,对检修绩效进行科学评估。
4.3构建信息化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系统
        首先,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规划方面,可以采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用电量预测、空间负荷预测、多指标关联分析等。工作人员采用大数据技术,对本地区往年用电量情况、用电结构及用电量变化、经济实力等进行分析,能够实现对本地区用电情况预测。其次,工作人员可以将自动化技术运用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运行管理模块中,从而实现数据质量分析、历史数据查询、断面预测等功能。系统能够自动收集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实时运行状态信息,并对其状态断面进行整合分析。最后,工作人员能够采用信息技术进行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故障的快速仿真决策。系统能够自动对运行中的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故障进行响应,并运用复反馈系统进行技术及时判断和处理。这一功能能够对线路故障问题进行准确识别,对线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预处理,为工作人员保留了充足的线路故障处理时间。
5、结束语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作为电力系统架构重要环节,在保障电力能源稳定安全供应环节起到关键作用。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运行安全保障措施上,应从线路材料的质量控制、线路巡检制度的完善、绝缘子防污技术及防雷防风技术的运用等多个方面入手,以不断提高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的运行安全性及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戴大治.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的问题及其技术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9(12):52-53.
[2]陈建军,李志刚.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问题及技术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44):242.
[3]魏文辉,伍欣.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线损管理分析[J].大科技,2017(8):44-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