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央企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探究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中国电业》2021年第5期   作者:刘畅1 高焕1 徐泰2
[导读] “十四五”时期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启动美丽中国建设和打好升级版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期,具
        刘畅1  高焕1  徐泰2
        1.国家电投科学技术研究院  北京市  102209  2.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北京市  100029

        “十四五”时期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启动美丽中国建设和打好升级版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期,具有重要的历史与战略意义。但是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环境管理方式和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比如央企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督工作模式仍然比较生硬被动,容易导致被监督单位掩藏问题,或者把工作重点放在应对检查上,而不是真正的去解决问题或者提升治理水平,使得央企总部监督部门与被监督单位处于二元对立关系,如何解绑央企总部监督部门与被监督单位,促使央企总部与被监督单位共同应对问题,是企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未来生态环保管理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
一、“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形势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仍处于攻坚克难、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变革转型任重道远,国家以钢铁、石化、火电等传统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公众对健康环境和优美生态的迫切需求与日俱增,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但成效还不稳固,生态环境保护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污染物协同治理工作仍需要进一步深入推进。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党中央对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国家生态环保政策要求越来越严,规范标准越来越高,监管执法力度越来越大。碳排放方面,国家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的目标和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愿景,为企业低碳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企业环境管理常见问题
        我国许多企业仍采用“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理模式,其治理目的只是让企业所排放的污染物达到国家排放标准[1]。部分工业企业只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科学的环保观念,增加额外支出只会影响正常生产,甚至为了逃避自身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偷排废水和废气并且谎报排污数量,这也是影响环境污染管理的重要因素[2]。大多数工业企业环保意识不足,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不够到位,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没有规范的考核制度。
        为了解决目前企业存在的常见问题,可以建立起由外循环、内循环的双循环的监管机制。改进企业环境监管体系,不仅仅要关注企业的污染排放,更要关注企业是否设立了科学的管理制度,以监督企业从源头上履行环境保护责任。监管体系、指标体系、评价体系组成的“外循环”机制,可以依靠央企总部提供的外部监管评价去约束基层单位,由监督体系帮助二、三级单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指标体系科学客观判别工作成果好坏,由评价体系增加激励动力。制度体系、责任体系、信用体系组成的“内循环”机制,深化基层单位自身管理能力和守法意识,由制度体系规定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内容,由责任体系明确相关部门、岗位的具体责任,由信用体系提升企业的诚信守法意识,推动责任落实。双循环机制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在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绿色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四、“外循环”机制
        建立科学高效的监督体系、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帮扶企业解决问题,保证基层单位依法管理,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推进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4.1 监督体系
        构建高效的生态环保监督体系。央企总部监督部门应当用服务的思想,调整好心态,从服务的角度为企业解决问题,化解监督部门与被监督单位之间的矛盾,营造监督部门和被监督单位共同应对问题的氛围,不断的转变工作方法工作模式和工作作风,提升企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提升证后管理、智慧监管、生态环保督察执法智慧决策能力,及时帮扶企业发现纠正生态环保问题,协调技术、资金支持。


4.2 指标体系
        构建科学的生态环保指标体系,客观衡量生产经营单位环境保护管理水平,并根据同行业内企业根据环境保护管理水平进行排序并分类管控,实行清单化、差别化、精准化分类管理。对群众投诉反映强烈、违法违规频次高的企业加密监管频次,对守法记录良好的企业大幅减少监管频次,对“生态环保示范标杆”提出奖励以提升行业环境绩效水平。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全面性与代表性相结合,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3]。
4.3 评价体系
        构建客观的生态环保评价体系,发挥评价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水平作为综合考核评价、干部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引导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真正落地。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主要参照以下四项原则。一是科学性与可比性原则。二是整体性与层次性原则。三是全面性与实时性原则。四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4]
五、“内循环”机制
        内循环是依靠制度体系、责任体系和信用体系等内部力量,去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守法的意识,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变被动为主动。
5.1 制度体系
        建立适用性强的制度体系。以管理制度、工作准则、技术标准为核心,建立定位精准、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制度体系,并根据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变化情况,及时修订完善相关制度,推进生态环保规范化管理。
5.2 责任体系
        形成全面的生态环保责任体系,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高质量发展理念,提高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生态环保政治站位,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明确企业中部门、岗位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应承担的考核评价、宣传教育、监督管理、资金保障等工作责任。建立完整的责任追究制度要明确划分各部门的职责和范围,一旦出现问题,就要严格追究相应部门的责任[5]。
5.3 信用体系
        形成可靠的生态环保信用体系,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提高环境监管效能以及各单位环保自律、诚信意识,做到企业诚信守法和自证清白。对于企业而言,首先需要按要求建立和完善企业环境信用记录,明确企业环境信用记录的信息范围;二是加强企业环境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企业环境信用信息能够做到集团内部的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三是建立环保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四是加强信用信息公开,集团公司内各企业能够互相监督、互相促进[4]。
六、总结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仍处于攻坚克难、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变革转型任重道远,中央企业要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中展现责任与担当,进一步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国家队的引领带动作用,运用“双循环”制止,灵活应用监管体系、指标体系、评价体系、制度体系、责任体系和信用体系,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张文忠. 影响企业环境管理的因素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8, 000(019):189-190.
[2]步金慧. 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管理及优化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8, v.43;No.249(08):13-16.
[3]特大型企业绿色发展管理与评价研究[C]// 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优秀成果2018(第二届)下卷. 2018.
[4]李云燕, 殷晨曦.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推进循环经济发展[J]. 环境保护, 2016,44(017):21-26.
[5]雷玺. 大型企业环保措施的管理与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8, 43(06):27-30.

作者信息
1.刘畅(1991),女,内蒙古赤峰人,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及碳排放政策研究工作。E-mail:liuchang01@spic.com.cn
2.高焕(198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核电领域质量保证及公众宣传工作。E-mail:gaohuan@spic.com.cn
3.徐泰(1990),男,山东烟台人,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火电技术研究及电煤综合管理。E-mail:xutai@spic.com.cn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