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GIS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运用探析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40卷第4期   作者:孔祥勇
[导读] 国土空间规划实质上是人类对未来空间利用及其发展趋势所作的预先估算过程

         孔祥勇
         身份证号:3708811984122415**
         摘要:国土空间规划实质上是人类对未来空间利用及其发展趋势所作的预先估算过程,国土空间规划是在对国土空间现状进行深刻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从开发、整治和保护的角度对国土空间未来一定时间的发展进行的科学、合理的规划。本文分析当前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公众参与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值得研究如何利用GIS技术的优势,为国土空间规划而服务。
         关键词:GIS技术;国土空间规划;公众参与
引言
         公众参与是国土空间规划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规划公告和规划过程中都非常重要,随着自然资源部正式组建当前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不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创造美好生活环境,人民的公众参与意识也逐渐提高,那么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如何最大程度地促进公众参与必然会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查询相关资料发现,目前关于国内国土空间规划的公众参与研究方面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理念、法律制度、政策方面,但对技术上辅助公众参与问题的研究甚少。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有着优势,它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常用技术工具,可以作为强大的空间信息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显示工具,因此值得研究如何结合GIS得技术优势,将其应用到公众参与中。
1GIS技术公众参与相关概念
1.1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在GIS技术中的概念是指在受某国土空间规划项目或决策影响的相关人员参与项目或决策过程,也就是相关利益群体参与相关利益决策中最终影响着相关决策,参与内部包括相关理论、相关技术、相关决策等,其中,公众为利益相关人员,包含普通民众、相关技术人员、决策者,而普通民众正是公众参与部分最为庞大的群体,但其受各类因素的影响很少参与进决策,而GIS技术公众参与正是基于此提高公众参与程度而提出的理论实践,即赋予公众一定的权利、通过一定的方式、参与讨论的过程、影响最终的决策,而深入研发GIS技术的目的便是为了避免出现SherryArnstein提出的公众参与梯度中的非参与象征性参与,要让公众真正有实权参与决策,从参与群体着手,展开新的参与方式,提出新的参与理论,遵循一定的参与规律,综合有效的参与意见,形成新的参与模式,令公众深入参与规划项目或决策[1]。
1.2GIS技术公众参与的内涵
         GIS技术公众参与是跨领域的集成,从人、地、规划、社会等多方面结合最终形成新理论和方法,注重的参与的过程,影响的最终的决策,加深的是公众参与程度,从其特定的时间、特点的空间范围内实现信息的共享,从其特定的公众人群(利益相关人群)以特殊的方式通过特殊的工具参与进来,而利益相关人群则可以为个人、团体、机构、宗教组织、政府等各个阶层的公众。公众不再被边缘化,而是通过相关的技术培训让公众有清楚的认识,令公众参与进决策,实现和谐统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决策[2]。
1.3特征
         GIS技术公众参与内涵包括以人为中心、基于WEB开放技术、内容可视化、信息共享及全面化、操作简单化等。相对来说,原本的公众参与知识非参与性与象征性参与,并不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合理的想法,而此次技术的改革,则是本着以人为忠心,形成公众真正参与决策的局面,同时,公众参与不再受到限制,随着网络化摘除时间、地域的限制,形成即时参与的局面,而在相关可视化技术的支持下,令参与内容变得更加的直观,令相关的理论能得到有效的证实,同时实现信息共享及全面化,保证公众不受信息的蒙蔽而进行错误的参与,并了解全面信息真正地参与进行规划,保证意见的合理性,形成新的人机互动方式,令公众零距离参与进规划。
1.4相关技术
         想要实现GIS公众有效参与,就必须在相关技术的支持下形成有效的参与方式,如虚拟现实技术、协同式空间决策、云技术、大数据支持、情景分析等,而在此类技术的支持下,令公众有效参与规划。如虚拟现实技术的基础上,搭建参与环境,形成三维地图的绘制,以三维虚拟声音、自然交互、碰撞与响应技术等形成人与地理环境的有效交互,让人能够更自然的感受理论支持下的规划所产生的影响,视线听觉、触觉、视觉等各方面的真实感受,有效避免了理论无法支撑实践,理论偏离实际的情况,形成知识与情景的交互,保持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再者,如协同式空间决策是为了让众多的决策者形成理念、观点上的统一,在计算机的支持下求同存异,保持协调统一,发现其中的共同点,分析矛盾的主要体现,形成空间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知识库并展开协同空间信息协调,最终分析协同决策问题、达到协同决策方案、并对协同决策方案进行分析,确定协同决策方案,而在这个过程中,对产生的所有信息进行收集、通缉、分析并探讨、探索,为规划提供理论数据支持、空间可视化支持等,最终达成共识性决策[3]。


2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公众参与中存在的问题
2.1国土空间规划公众参与方式落后
         国土空间规划中,现有的公众参与方式主要有五种,分别是调研问卷、座谈会、听证会、规划展、媒体宣传。上述的这些方法往往仅被规划师视用一种设计辅助手段,很少得到广泛开展,同时调查结果也具有片面性,且很难被重视,规划成果的展览,公众也仅仅是对规划结果一种被动了解和接受。
2.2专业化太强,公众理解不易,受众面窄
         众多人认为国土空间规划专业性非常强,所以不能由门外汉市民们来做决策,所以普通老百姓不具备专业知识,在接触国土规划内容时,也仅仅是被动接受而已,多为无法理解的。据了解,目前只有几项公众参与技术在应用,但是也是专业化太强,数字化很明显,一般的市民都是无法准备理解所表述的国土规划的具体内容的。
2.3促使公众辅助决策的技术方法应用少
         目前市面上促使公众辅助决策的技术方法很好,在国外应用的方法目的在于给公众一个民主决策的环境,给予民众应用的权利。但是我国国内环境毕竟与国外不同,一直以来国土空间规划都是专业人员设计的,然后由政府决策,公众最后是被动地接受方案。所以目前我国的情况是缺乏促进公众辅助民主决策的技术,此乃我国公众参与在技术上的问题。
3GIS技术在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公众参与中的应用构思
         公众参与的本质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和程序让更多的公众参加到那些与他们息息相关的政策与规范的决策制订与过程中去。但是由于普通民众多数是没有经过专业学习也没有时间精力去专门了解规划知识的,那么要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内容准确掌握并参与到其中决策,是比较难的。因而,当前急需有一种有效的交流方法和便利的操作流程来辅助进行国土空间规划公众参与工作。对此,结合工作多年的实践经验,思考如何将GIS技术更好地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公众参与中,让普通民众能更容易了解和参与,对此提出如下构思:
3.1数据收集便利
         公众要能参与到土地规划中,其中对数据的了解是首要的,只有看到有关数据,才能有利于对问题的解决。在接受、组织和反映参与过程中用户提供的输入(空间的或非空间的)方面,GIS的优点正适应了此需求。GIS能将这些数据收集起来,建立起数据库并管理,融合地方知识和专家知识进行进一步的辅助决策。GIS软件结合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深化开发,先选取评价因子体系,将每一宗地地块状况矢量化,通过收集参与者卫星定位与GIS数据库中标注的对某一地区土地开发难易程度信息交互,为规划人员在制定开发方案时提供参考。
3.2信息可视化方面的处理
         GIS的功能之一是将复杂的信息转化为简单可视化的、大众通俗易懂的语言。可视化是GIS辅助公众参与最有效的方法,例如展示现状土地利用场景。公众从对比中很容易体会到自身利益所受到的影响,在对此提出有关建议和想法,简单易懂的内容更易让群众接受,由此公众参与的意愿也相应提高。
3.3多媒体展示方面GIS技术优势
         GIS的优点在于可以把声音、图像、动画融为一体,动态化的方式智能化操作,把专业的数字和内容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出来。因此可以充分利用GIS的技术优势,把国土空间规划的内容通过此种更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公众,让公众对参与规划的兴趣更浓。
3.4WebGIS方面公众参与的应用
         WebGIS站点中的相关信息资源是通过网络发送的,公众们都将这些过于专业化的内容展现出来。那么对此可通过web与GIS融合开发,想办法把专业的信息转化为简单通俗易懂的,操作便捷,大众只需要点击就可以参与到规划决策中来。而且信息化的时代,手机是非常便利的沟通和了解信息的手段,可以开发一款APP,将信息共享,公众可随时通过手机链接,实现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获取、分享和交互处理,参与者交互地在网上(包括无线网络)处理地理信息数据和地图,通过网络浏览器和其他网络功能来进行各种空间检索和空间分析等GIS功能,就可以快速便捷地随时随地自由表达他们的意见。
4结语
         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通过GIS公众能够更容易理解国土空间规划的过程,加强与规划方的交流,群体的知识、需求和期望在决策过程中得到体现,公众参与决策的权利和机会得到尊重和初步实现,这进一步促进了规划透明度的提高和社会民主化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海玲. GIS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居舍, 2020(10):14-15.
[2]韩东瑾. GIS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分析[J]. 四川水泥, 2019, (6):76.
[3]祁菲. GIS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公众参与中应用研究[J]. 中国住宅设施, 2019,(09):79-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