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证书制度的BIM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40卷第4期   作者:康英杰
[导读] BIM作为一种创新的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方法

         康英杰
         天津市建筑工程学校  天津   300000
         摘要:BIM作为一种创新的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方法,为土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理念,对土建产业链的发展有着创新提升的深远意义。在职业院校人才储备与培养过程中,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内容融合度低,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BIM技术技能人才高质量培养。目前,职业院校BIM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主要是以下几个实施路径。
         关键词:1+X证书制度;BIM;人才培养模式
         一、基于1+X证书制度的BIM人才培养模式
          1.成立学生社团协会,以点带面地提高人才技能培养
         建筑信息化模型(BIM)教学与实训基地硬件设备要求比较前沿,建设成本高,部分院校前期建设BIM技术工作室,成立学生社团,主要以参加国家、行业协会举办的建筑信息化模型(BIM)技能比赛为主,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点带面地提升土建类专业学生的建筑信息化技术技能水平。但该模式仅局限于针对少数精英学生的技能训练,达不到培养土建行业紧缺BIM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
         2.单独开设专业或专业方向,培养行业紧缺的BIM技术岗位人才
         为了满足行业BIM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需求,部分院校开设建筑信息管理、建筑信息化表现等专业或方向。专业课程主要讲授土建专业基础知识与BIM 建模、渲染、动画制作等软件知识。该模式培养的人才仅面向BIM建模员岗位,主要对接初级的BIM职业技能,工作内容就是将每个专业的设计图纸进行翻模,或者做一部分设备构件模型库。因为缺乏土建类专业背景知识与技能,BIM建模员的待遇较低,很多公司按照打杂属性对待这一类员工,职业路径单一,专业成长空间有限。
         3.增加开设BIM相关课程,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在原有人才培养基础上调整增设BIM概论、BIM建模、BIM施工管理综合应用等相关课程。该模式仅是按照企业对BIM技术要求的技能而简单增设课程,忽视了职业人才培养规律,岗位技能要求的BIM职业技能与原有学历教育专业课程内容的融合不足,相应课程模块有待进一步开发与深化。例如:部分院校合作企业反馈,该模式下培养的人才达不到进入企业直接上岗的要求,仍然需要开展岗前培训。
         二、1+X证书制度下的BIM人才培养强化实施路径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院校可根据学校专业特色与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将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育教学标准相融合,形成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既能体现企业岗位对BIM人才的专业技能要求,又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普适性特点,使专业教学与职业岗位无缝衔接。以校企合作平台为基础,通过企业认知、专家讲堂、校内外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工程项目实践锻炼等多环节、多渠道地开展基础学习,以及文化感染、专业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形成从专业公共素养到专业专项能力,再到专业综合能力的阶梯化串联递进式“理实一体、学训结合、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2.设计模块化专业课程
         职业院校应结合专业特色,融合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重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为例,可新增BIM概论,将BIM建模、BIM施工管理等BIM职业技能培训内容融于专业课程,形成“德育模块”“基础素质课程模块”“融合BIM技术的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及“融合BIM技术的专业能力课程模块”的1+X专业课程体系。同时,将BIM技术渗入原有课程体系,如将建筑工程制图、识图与建筑建模融合为工程识图与建模,将施工组织设计与BIM技术应用结合为BIM施工组织设计等。将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已有课程内容相衔接,可避免课程技能点重复设置,使专业核心课程既能体现普适性,又与X证书标准的要求吻合。


         3.紧跟行业发展趋势,践行“三教”改革
         (1)加强学习,提升教师活力
         “三教”改革要从产教融合切入,教学团队培养可采用校企师资互兼互聘、双向融通的方式。学校应紧跟土建行业发展趋势,着重强化教师建筑教学信息化,以及装配式建筑等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实践教学能力与应用技术服务能力。例如,严格执行“五年一周期,每年至少一个月”的教师全员企业实践锻炼轮训制度,以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
         (2)更新内容,开发新形态
         教材对于模块化课程体系,教师可更新教学内容、打破学科体系、完善课程标准,开发工具式、活页式教材,突出技术技能的应用性与实践性。例如,融入 BIM 技术应用的《BIM 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制图与建模》等,如图2(西安曲江观山悦项目场布及模型教学资源)所示。同时,还可以结合BIM三维仿真教学系统、VR、AR等数字化教学资源与教学平台,形成“纸质教材+融媒体平台”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
         (3)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促进“教法”改革
         “教法”改革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资源。在校内课堂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通过案例分析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情景模拟突破课程重难点,以BIM 沙盘演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图 3 所示;实行在线开放课程共享机制,增加学生学习的多元渠道;利用 VR、AR 虚拟技术进行实训教学仿真模拟,不断探索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土建类实训资源不能真实反映工程实际、工艺流程及工程管理过程,以及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脱节等问题。总之,在真实环境或虚拟仿真环境中都努力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中做、做中学、做中教”,全面推进课堂改革,提升课堂效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4.加强校企合作,优化产教融合模式高职院校要以生产性和社会服务性为校企合作重点,大力建设整合校内外实训资源,应以科研平台建设为载体,重点打造实训信息库、技能培养平台和行业产业联盟。例如,成立学生BIM社团,积极参加国家、行业举办的建筑信息化技能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培养精英式BIM技能人才;设立BIM技术工作室,遵循企业标准,由教师带队,以学生为主体、项目为驱动,以建筑全生命周期BIM专业培训和技术服务为重点,引领土建类专业实践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土建类专业BIM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持续增强支撑地方土建行业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服务能力。
         三、结 语
         在我国产业升级转型与1+X证书制度试点的背景下,土建类专业 BIM 技术融合的人才培养改革,是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自身教学模式和学生培养模式的需求,也是信息化背景下建设类企业转型与用工需要融合后的创新与实践。为了让1+X 证书制度、“学分银行”等政策进一步试点落地,学校应加强与社会评价组织、校企合作单位的沟通与交流,持续加大软硬件投入,加强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名师培养,充分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探索1+X证书制度下土建类专业融合建筑信息化的实施路径,培养更多精BIM 技术、通土建类专业的高质量复合应用型人才,以解决行业、企业对BIM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寿冰.高职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25-28.
         [2]徐凤,李进.1+X证书制度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中的价值及试行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7):9-12.
         [3]吴昆.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的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7):13-16.
         [4]何克祥.浅析以项目为纽带的校企合作实践[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9(4):57-60.
          [5]唐以志.1+X证书制度:新时代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6):5-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