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汇丰学校规划设计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40卷第4期   作者:张方超
[导读] 本设计为九年一贯制学校,通过对教学区、生活区、体育活动区的合理布局规划实现了教学活动、体育活动、生活的顺利高效进行。

         张方超
         霍尔果斯万达工程建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摘要:本设计为九年一贯制学校,通过对教学区、生活区、体育活动区的合理布局规划实现了教学活动、体育活动、生活的顺利高效进行。同时探索了营造适合于中小学生的景观环境和教学空间的设计手法。通过体验式的设计手段,将中学生、小学生的生活路径和生活场景作为特定场景和空间序列设计,从而保证了空间的有效性。

关键词:汇丰学校  教育  理念  环境

         教育建筑是为了实现教育的目的而兴建的场所,其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关系着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也是对社会教育思想、价值观念、文化面貌等的直观体现,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最近几年,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营造以人为本的优质教育建筑,成为推进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项目概况:
         汇丰学校位于临河新建西区,汇丰街南、西苑路西、河套大街北、海贝尔花园南侧。按照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及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幼儿园建设标准及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本建设规模为小 学24 个教学班,容纳,1080人。中 学12个教学班,容纳,600人。幼儿园为9班,容纳270人。占地面积(校园围墙内)46356.5平方米(约合69.5亩),总建筑面积为26530平方米。
         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可一定程度上缓解临河地区义务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为方便西区孩子就近入学,满足西区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同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效益显著。
         
二、规划设计总体构思
         现行中小学校存在着诸如教学空间与实际教学课堂不配套,活动场所严重不足等问题。这些对新时期的教育建筑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作为长期基础建设投资应该有预见性,从而满足未来一定时期的使用需求,也应该成为对未来行业发展的引导。
         中小学生、幼儿园幼儿学习、运动两者的“动态分区”和融合联络。通过不同的功能,成组分区布置,科学规划、布局合理,减少相互之间的干扰,通过分区的相互咬合,形成有效的联络关系。
         1.规划及景观设计
         本方案位于汇丰街南、西苑路西、河套大街北、海贝尔花园南侧。呈东西短,南北长状。用地偏中间已建体育馆。根据本地块的具体情况,基地西北侧为校园运动场地,以已建体育馆为界,体育馆南为学校教学办公区,体育馆北为餐厅及幼儿园,方便与各功能区的联系。基地有三个出入口,以西苑路从南至北一字排开。校园主入口位于基地东南侧,距离道路中心线超70米。校园次入口兼体育馆主入口,一是方便校外运动人员进出,二是与学生进行有效隔离,互无影响。三是也作为幼儿园、餐厅的辅助出入口。幼儿园主入口位于基地最北侧,距离适中,保证中小学生出入、接送与幼儿园幼儿出入、接送不冲突。同时以校园各入口形成贯穿校园的主轴线,建筑与东西两侧依附于轴线布置。沿建筑外圈布置消防道路,内部为人行路以及活动广场,达到良好的人车分流。各建筑之间为合成半开放内院空间通过主轴线道路进行联系,使各功能区之间既能独立成区又可联系紧密。为适应北方地区气候及学校建筑的特殊要求的使用,学校的主要教学部分设置在基地西南方向,满足日照要求。幼儿园于基地北侧。
         学校的动态景观以主轴步道两侧的景观配置,步道与学校的疏散广场相结合,形成较为开敞的空间关系。教学楼前广场,体育馆前广场,幼儿园前广场等,形成一系列的张弛变换的空间。
三、单体设计
    (1)教学办公区
     教学办公区域共设办公图书楼+报告厅、小学教学楼A座、小学教学楼B座、综合实验楼、中学教学楼等五栋建筑。以办公图书楼+报告厅与小学教学楼A座、小学教学楼B座形成围合校园主广场的第一层广场序列,教学楼与综合实验楼楼之间各自成相对独立的活动空间。

各建筑并非采用单一的单走廊布置,而使轴网产生夹角并形成丰富内部空间,加强了单体建筑中采光和通风,亦加强了视线的通透性与空间的趣味性。
         (2)体育生活区
         体育生活区包括已建风雨操场、餐厅、中学教学楼、室外体育活动场地四个功能部分,通过广场进行中心发散性联系,使各功能区相互独立又联系紧密。风雨操场的设计临近基地次入口,方便课余时间建筑对于校外人员的服务。
四、运动区:
     运动区分为风雨操场与300米6道操场,3片标准篮球场。风雨操场,300米操场与篮球场都集中布置在基地基地西北侧。考虑到体育设施的社会化,校外有大型的住宅小区,体育设施公用,可以提高使用效率,也可以解决体育设施维护的费用。
五、道路流线组织
         1.路网体系
         消防环路:建筑区外围设环形消防车道,与主次三个入口相连接。
         人行道路:在主入口处就进行人车分流,强调“车行外围,人行园中”的原则。校园建筑区域内,只允许步行。
         2.停车系统
         次入口附近设有教职工机动车停车场地和自行车停车位。中学教学楼设地下一层学生自行车库,减少校园内乱停乱放现象,提高学校环境质量。
六、景观分析
         景观设计既保证了园区的整体性,又创造了各部分的特色,形成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
1.重点绿化
         园区重点部位重点绿化,园区主入口、学生教学单元是校园的重点部位,其绿化以种植观赏性花卉和灌木为主,并配以树池、树阵、小品等装饰元素,提高重要节点景观形象。
2.院落景观
         园区围合成的院落空间,是师生交流活动的主要场所,景观以硬质铺地和低矮绿化为主,配以露天桌椅板凳,为师生们提供舒适的休息活动空间。
七、建筑色彩与造型
建筑整体为适应学校的整体氛围采用现代主义的手法,建筑形式和风格力求体现中小学教育建筑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本设计在色彩和细节设计上融入了很多现代建筑元素,提升学校的整体建筑格调,让学生能在优美的建筑环境中更好的学习。
         1.建筑色彩以符合中小学生、幼儿园活泼氛围的颜色为主,建筑显得明快、活泼、素雅、和谐。通过不同灰度的红、灰、白色将建筑的层次划分出不同的空间关系,使得建筑的整体感富有变化,充满活力。
         2.建筑外形灵活多变,南北向布局,实用、美观、经济、大气、外墙以实墙为主,重点部位饰以明框玻璃窗,虚实对比强烈,突出建筑体量感。同时,造型中又不失细部,屋顶、平台等元素形成丰富空间。
         3.建筑形象设计符合结构形式,符合各功能空间的性质,即建筑的空间与形式相结合,不是只因形式的需要而损失功能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并且采用市场上成熟的材料,增强建筑实现性和节约成本。
八、总结:
         呼唤教育空间的回归,而不是将建筑作为容纳教学活动的容器。学校本身就是学生成长的一堂课。学校建筑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公共建筑,她不应该有浮夸的立面和过于复杂的空间关系。学校建筑应该指向性明确,有着较好的可达性和安全性。注重空间与空间的对话是教育建筑对我们提出的一个重要要求。因为学生每个小时都要从室内室外之间转换,如何处理好室内室外空间的联系和空间的延续将直接关系到师生的空间体验。学校建筑设计,要从大局出发,从宏观出发,从城市设计出发。从城市的角度去思考建筑的定位和与城市的肌理关系。从而保证建筑的合理性与在地性。
参考文献:
[1] 牛东伟.中小学校舍色彩研究.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20-221
[2] 苏阳.教育建筑设计初探.山西建筑.2015-11:22-23
[3] 李虎,黄文菁.北京四中房山校区.建筑学报.2014-11:220-221
[4] 唐瑛 .试论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建筑.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