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实施路径探析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40卷第4期   作者:杨苏伟
[导读] 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助推我国新时期乡村发展的一项国家战略

         杨苏伟
         浙江万维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助推我国新时期乡村发展的一项国家战略,乡村旅游是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辐射带动性最强、受益面最广的旅游方式,成为促进我国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和驱动我国乡村振兴的最优路径。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大有作为乡村旅游是我国农民第三次创业,也是从农业到服务业跨越之路和农业产业化新引擎。本文基于乡村旅游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实施路径探析展开论述。
         关键词:乡村旅游;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实施路径探析
引言
         通过加快乡村旅游的发展步伐,能够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创造有利条件,村民也能从中获得更大的收入,也能积极参与到旅游业中。如此一来,将有利于促进农村GDP增长,实现对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发挥重要作用。
1乡村产业文化的多样与互融
         在乡村文化中,农业产业文化是一种精神与物质的聚合。在漫长的农业文明延展中,相关农业产业的文化基因作为一种精神观念,深深融入世代乡民的灵魂及其血脉之中,成为主导人们从事其他活动的核心因素。生产方式的传承与交汇。产业文化的传承,基于其历史的厚重积淀,重心在于传统生产方式的传承,以及与当代生产方式的交汇。社会发展促使生产方式发生较大变化,但在其本质上,依然具有传承的因素。新的生产方式的形成,一方面来自传统生产方式的承续,同时也得益于当代各种因素的影响与促动,使之更加有利于生产关系的调整与生产力的增长。作为生产方式的传承,即指人们环绕土地、山林等农业资源,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生产与耕作的基本形态与机制,包括对气候、环境、节气等客观规律的适应与承续。
         而作为当代多样性生产方式的交汇,则是指人们充分顺应科学技术以及新的生产动能的进入,从而促使多元形态的生产方式的确立。生产与生活习俗的渗融与延续。乡村文化中有关生产与生活的习俗,生成于乡村农业生产活动之中,又对乡村产业予以极大影响。它既是精神的,又是物质的,蕴含于乡村产业的基本模式、运行过程及产品制作之中。其生产与生活习俗的不断演进,意味着人们认识世界、把握自然能力的提升,也是人的自觉意识和自我意志的提升。人们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等因素根深蒂固地置入其间,成为农业文化的核心。又将乡村公共文化中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对共同利益的维护,以及人的道德规范伦理操守等因素,与农业产业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共同恪守的价值理念。
2旅游驱动乡村振兴的意义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也促使农村现代化建设速度加快,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从整体上带动了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树立乡风文明,让原本农村道路、水电、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逐步加强。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乡村旅游业发展与壮大过程中,都与当地文化传承密切相关。传统文化作为乡村精神的核心所在,是祖先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乡村传统文化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不仅有利于乡村振兴,更是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提供了强大生命力。在乡村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能够解决农村人口多、就业压力大等问题,也吸引更多创业经验丰富、有创业热情的人到农村发展,通过引入资金和精英团队,对乡村发展与振兴产生带动作用,也为增加就业创业产生积极作用。因为务农收入不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打工的方式促进家庭收入增加,也让农村劳动力资源结构显得不够合理。当前农村面临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无人照顾的现象,也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将促使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不仅保证了自身的收入,也照顾了老人和教育了孩子,对农村和谐发展有积极作用。


3践行“两山”理论,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农村地区决定着国家的生态底色。受工业污染、面源污染、生活污水垃圾处理不充分等问题影响,农村生态环境不容乐观,甚至威胁到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不仅是亟待解决的民生期盼,也是关系到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的长远之计。实践证明,乡村旅游是践行“两山”理论的理想路径,可以让农产品更绿色健康,乡村面貌更优美整洁,生态环境更宜居宜游,从根本上破除乡村生态振兴的制约因素,让农村成为集聚绿色产业、实现美好生活、供给良好生态之地,使绿水青山成为农村的最大竞争力和吸引力。
4文化消费激活地方饮食文化产业链的重构
         从环境到食物加工,再到旅游服务,饮食文化的原真性成为袁家村品牌形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满足了游客的怀旧情结和文化体验。新兴的酒吧一条街被认为与关中民俗文化体验相碰撞而过度商业化的表现,这是乡村旅游现代性的产物,源于对利益分配的不满和对经济效益的攀比,又来自游客的异质文化消费需求。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这些旅游现代性带来的消费需求,更要着重考虑规避这些文化变异带来的负面效应。展现在经营空间的传统饮品、特色美食节日美食满足了游客的舌尖体验。隐藏在背后的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以及炊具、农具、玩具制造业等和旅游业的结合更值得旅游目的地深思,这都是人们对当前食品安全担忧的隐性消费需求。这些产业的联动发展可以加强供给的本土化,有利于保持乡村旅游产品的原真性。饮食文化产业链的延伸可以助推形成乡村旅游集聚发展的网状结构,既可以带动就业,又有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链条的中间环节凝聚着村民的智慧、乡风的淳朴、饮食文化的匠心精神和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都是游客追念的乡愁情怀和田园栖居环境。文化产业链的重构需要在全域旅游的视角下挖掘核心吸引物、加强旅游规划、通过节点设计实现临近联动、提高组织化强度。
5完善各类乡村自治组织,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乡村旅游发展涉及村民、基层党组织、农民合作社、社会资本提供者等多个群体。实践证明,乡村旅游的成功需要敢闯善为的村支部书记,需要团结合作的村两委班子,需要完善的农村自治组织体系。借鉴乡村旅游成功经验,乡村振兴要不断加强农民合作社建设,推进“村委会+公司+合作社”、乡村行业协会等新型农村治理体系建设,激发农村市场活力,做好“小农户”与“大市场”的衔接,确保农民充分享受发展红利。结合农村社会特点,加强农村党支部和自治组织对村民矛盾处理与纠纷消化能力建设,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内部,减少基层行政执法机构的工作压力,避免矛盾纠纷进一步激化升级,树立农村党支部和自治组织的威信,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结束语
         我国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乡村旅游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探讨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内在机理和动力机制成为政界和学界关心的重要课题,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内在机理包括“三农”视角、生产要素视角、效应导向视角、目标导向视角等,构建乡村生产旅游资源作为乡村振兴驱动主力、乡村生活旅游资源作为乡村振兴驱动活力、乡村生态旅游资源作为乡村振兴驱动推力、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作为乡村振兴驱动拉力、乡村人力资源作为乡村振兴驱动辅力、乡村组织资源作为乡村振兴驱动合力等动力机制,有利于促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和乡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琳琳,王鹏飞.大力推动乡村休闲旅游高质量发展[J].中国发展观察,2021(Z1):83-85+103.
[2]谢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41(02):207-208.
[3]李虹,王阳.精准扶贫视角下乡村旅游扶贫初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03):59-60.
[4]刘甜璐,李艳花.后疫情时期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思考——基于国外乡村旅游政策启示[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03):63-65.
[5]谢水仙,姚丽丽.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以山西省东冶镇枪杆村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03):66-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