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我国工业建筑施工技术发展趋势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40卷第4期   作者:曹林军
[导读] 工业建筑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

         曹林军
         甘肃一安建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甘肃省兰州市  730060
         摘要:工业建筑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而施工技术在其中发挥了关键的基础作用,是建筑整体质量和承建单位经济效益的关键保障。在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的今天,如何优化相关施工技术,使其向现代化、环保型方向发展是工业建筑行业应持续关注的话题。本文重点研究现代化工业建筑行业中施工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工业建筑;施工技术;发展前景
前言:工业建筑领域由于涉及多项内容,如勘察设计、施工设备加工、施工维修、环境设计等,施工管理与技术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复杂。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科技、人文方面的不断进步,对工业建筑领域也有了新的建设要求。如今,面对生态环境恶化、资源过度浪费等问题,工业建筑必须思考如何让施工技术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理念相结合,降低建筑能耗,朝现代化绿色建设方向发展。

1 国内工业建筑施工技术应用现状
1.1 钢纤维砼的应用
         工业建筑在发展的同时已经不仅仅需要满足使用和住宅性能即可,审美趋势的变化也意味着更多工业建筑需要呈现出特定艺术美感,符合时代发展需要。为了使这些标志性的工业建筑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优化是基本要求。钢纤维砼作为新一代的混凝土施工材料,是一种混合型材料,主要构成成分为一定量的钢纤维和配比的普通砼,将钢纤维掺加在普通砼中,形成新的混凝土材料,进一步增加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1]。除此之外,这种新型复合混凝土材料将普通砼的拉伸性能进行改良,使其具备更强的延展性,可剪裁能力也进一步提升,同时这种新型材料也使工业建筑具备更强的抗裂性能和耐用性,大大提升了建筑的抗震性,实现了工业建筑更好为工业生产作业服务的目标,将工业建筑变成具有艺术感和实用性双重作用的建筑结构。总的来说,钢纤维混凝土技术是一项新的突破,推动了施工技术的发展。
1.2 防水施工技术的应用
         建筑行业中,防水混凝土结构指的是一种整体性混凝土结构,又或者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这种结构本身具备较强的密实度和防水能力,统称为防水混凝土结构。防水混凝土结构具备较好的承载性能,能够满足工业建筑的日常抗渗和围护性能,同时也具有耐锈蚀、耐冻融的能力。区别于普通的卷材防水层,防水混凝土结构的原材料容易获取,工艺操作流程也更加简单化,在节约技术成本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缩短工期,因此成为目前工业建筑中的一种常见施工技术类型。传统型的防水施工技术为沥青防水技术。在近几年的不断研发下,新型的防水施工技术工艺还包括密封膏、聚合物线圈以及新型防水涂料等具备高效弹性特性的防水作业技术[2]。其中,新型防水涂料中的水泥基渗透非结晶防水材料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这种新型材料以高强度水泥为基础,将特殊的活性材料和微硅粉进行改良,形成了新型防水材料,抗渗性强,防水性更加持久,环境适应能力强(见图1),也衍生出混凝土外加剂、结构修复砂浆等防水产品,均在我国的工业建筑市场得到广泛应用。

         
         
         
         
         


图1 水泥基渗透结晶与非结晶材料结构对比图
1.3 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人口的激增使得国民人均使用空间面积减少,这不可避免催生了高层建筑的概念。为了满足高层建筑技术要求,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使用频率持续增加。在不断的应用下,目前现浇钢筋混凝土技术中,清水混凝土技术具有较大的发展优势。此类技术直接以原浇面作为装饰面混凝土,更加注重自然性,施工流程更加简洁,成本也比传统的现浇钢筋混凝土低。并且后期的使用中,这类施工技术的维护成本较低,维修作业量因此大大缩减,能够发挥比较大的作用。
2 工业建筑施工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2.1 向环保型方向发展
         工业建筑的未来主要发展趋势之一便是生态化发展。受到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我国社会逐步转型为资源节约型社会,经济、市场发展模式也在向生态化方向靠拢,这是必然的趋势。工业建筑中,生态化施工模式能够促进一系列建筑施工材料技术的绿色节能发展,推动施工工艺走向高质量高性能、低消耗低污染。因此,基于生态化发展趋势,对工业建筑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等各项环节的生态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目标提出更高要求,选择绿色无污染建筑材料和技术设备,进一步满足工业建筑全生命周期节能减排要求[3]。
2.2 向高新技术方向发展
         新技术革命的相关成果在工业建设领域的渗透无疑是显著且能看出应用效果的,无论是现代化数字技术还是先进施工工艺的优化与升级,都驱使工业建筑领域逐步向高新技术方向发展。同时,高新技术工艺在工业建筑中的渗透也进一步推动建筑施工技术体系的快速扩展,使建筑施工体系结构更加灵活、精确,设备和操作倾向一体式机械化,功能多样,基于计算机的智能控制运行也更加稳定。利用更先进的施工技术优化建筑整体质量和使用性能,是工业建筑施工向高新技术发展的核心理念。
2.3 向工业集成化方向发展
         工业集成化模式将工业生产模式所具备的高流动性和生产集中性渗入融入工业建筑领域,使工业建筑的运行模式产生变革[4](见图2)。工业集成化必然符合现代建筑业的各项发展要求。标准化、集成化的作业和技术操作保障高效率的建设情况,为未来工业建筑建筑技术的统一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而打破传统的施工模式和材料生产、加工模式是应对工业集成化的最关键措施,这使得工业建筑的施工技术具有更高效率和准确性。虽然目前我国的多数工业建筑施工企业对工业集成化发展的意识较为淡薄,技术的标准化和统一化发展还未成熟,但总体来说工业建筑技术仍然会面向工业集成化发展。
         
         
         
         
         
         
         
图2 工业建筑领域工业集成化构成示意图
3 结束语
         总的来说,工业建筑技术发展趋势虽然会受到环境、行业市场与社会政策的影响,但最终发展目的还是离不开三大需求,即生产力需求、科技发展需求和生态需求。因此工业建筑施工技术也需要尽力为满足这三大需求而不断进行优化与升级,向高新、绿色、节能的统一方向发展。未来工业建筑的发展趋势更倾向于工业与生态的结合,除技术的升级外,还应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更好服务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国华.我国工业建筑绿色施工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江西建材,2017(21):118+120.
         [2]吴国友.对当前我国工业建筑施工技术发展趋势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5(09):160.
         [3]陈信寨.我国工业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3):328-329.
         [4]徐峰.对当前我国工业建筑施工技术发展趋势的探讨[J].科学之友,2010(02):16-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