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鹏 曾隆 向金泽 钱波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北京 100010)
摘要: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工程发展迅速,但随之建筑工程也暴露了较多问题,尤其是质量问题,已经阻碍建筑行业发展,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因此研究混凝土结构中施工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混凝土结构中常见的裂缝问题为例,分析房屋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裂缝处理相关措施,以达到解决裂缝问题,提高施工工程质量。
关键词:施工质量;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
前言
裂缝问题是混凝土建筑施工中的常见问题,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部应力过大而引起的,建筑工程一旦出现裂缝,会造成一系列恶劣影响,不仅影响房屋建筑质量,还会降低房屋工程的使用寿命,且一旦发生地震等灾害,极易增加倒塌、坍塌的风险,威胁居民生命安全。
通过对房屋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技术研究,了解裂缝原因,从根源人手,及时采用相关技术预防补救,保证工程质量,确保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1 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
1.1 温度应力裂缝
温度应力裂缝是混凝土构件中出现的主要裂缝之一,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积聚在水泥内部的水化热不易散去,致使混凝土内部温度较高,而水泥表面的温度散热快,与内部温度形成强烈对比,存在较大温差,从而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压力,在两种压力作用下,易产生温度应力裂缝,并且此时混凝土龄期较短,抵抗应力变形能力较弱,一旦温差较大,就会产生裂缝,影响工程质量。
1.2 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收缩裂缝是由于施工工艺不当而产生的收缩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较为常见的裂缝,塑性收缩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失水较快,即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导致混凝土出现塑性收缩,从而产生塑性收缩裂缝。塑性收缩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1) 炎热或大风天气影响,在混凝土浇筑完成3-4小时之内是混凝土凝结的关键时期,此时若在炎热、大风天气环境下水分会快速流失,致使混凝土表面出现塑性收缩,从而产生塑形收缩裂缝。
(2) 基础模板吸水过快导致水分加剧流失,从而因失水较快而产生塑性收缩裂缝。
(3) 混凝土本身水化热高,致使水泥本身体积快速收缩,此时混凝土强度较低,趋近于零,从而在应力作用下易产生裂缝。
(4) 混凝土制造单位制造的混凝土拌合物易出现裂缝,为了使商品混凝土符合建筑工程要求,具有流动性与可泵性,致使商品混凝土的塌落度比普通自拌混凝土大很多,早期水分流失较快,易产生裂缝问题。
1.3 操作不当引发的裂缝
操作不当引发裂缝是建筑工程建造过程中最易发生的问题之一,主要是人为失误、疏忽导致的,其产生裂缝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模板施工不当。一方面,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相关工作人员对模板安装、拆卸并未做出明确的规定,致使实际操作中,模板的制作安装过程不精准,模板在运用时会发生变形开裂问题。另一方面,施工时模板刚度不够,在浇筑混凝土后会由于侧向压力过大而使模板变形,产生裂缝。
(2) 混凝土分层浇筑过程中,在接头部位处理不好时,会在新旧混凝土衔接处出现裂缝。
(3) 混凝土施工时,需要用混凝土泵泵送混凝土,为保证混凝土流动性,会增加水泥与水用量,加大水灰比,此方式虽然会使混凝土流动性增加,但也会使混凝土硬结时收缩量增加,致使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
1.4 房屋沉降裂缝
房屋沉降裂缝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 施工之前对施工场地考察不准确,致使房屋建筑地基土质未达到标准要求;
(2) 在土层未压实的情况下,一旦受到雨水浸泡,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沉降问题,致使房屋受沉降影响而产生沉降变形裂缝;
(3) 施工工艺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模板刚度不够都会造成钢筋下陷、产生沉降问题,从而导致房屋建筑工程出现裂缝。
2 预防混凝土开裂技术控制
2.1 混凝土浇筑控制技术
混凝土浇筑控制技术是房屋建筑施工中应用的主要技术之一,是避免裂缝产生的有效手段,混凝土浇筑控制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类型主要有四种,分别是墙体混凝土浇筑、顶板混凝土浇筑、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以及楼体混凝土浇筑,下面针对此四种浇筑类型注意事项进行详细阐述。
(1) 墙体混凝土浇筑
墙体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提前在底部浇筑5 cm的砂浆,并且所用的浇筑材料应当与墙体所用混凝土材料相同。
(2) 顶板混凝土浇筑
顶板浇筑时,对浇筑时间具有明确规定,浇筑时间间隔不能超过2 个小时,且要保证板厚度小于虚铺厚度,振捣器的振捣方向垂直。
(3) 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
首先,混凝土基础底板较厚,施工工作量较大,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散热问题,以免造成温度差异过大,引发裂缝问题。其次,在施工中不能留有施工缝,需要注意材料设备的供应选择,以保证基础底板浇筑连续性。
(4) 楼体混凝土浇筑注意事项与墙体混凝土浇筑事项类似,需要注意浇筑材料的选择,浇筑均匀,控制浇筑高度与时间。
2.2 混凝土养护技术
混凝土养护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是避免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基本技术措施,混凝土养护技术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塑料薄膜法、覆盖浇水法以及浸水养护法等,通过应用混凝土养护技术,能够较好进行混凝土养护工作,提高工程质量。
混凝土养护技术的实施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混凝土养护具有明确的时间规定,在未达到规定时间情况下,不仅养护效果不佳,还易影响工程质量。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12 小时之内,必须要对混凝土实施覆盖处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养护和浇水,此行为还需要至少维持一周,以保证混凝土足够湿润,方便养护。
(2) 注意控制混凝土温度,在夏季要防止混凝土温度过高,以免内、外部产生温度差,出现温度收缩裂缝,当外界温度连续一周持续低于5℃时就需要按照冬季施工方案进行处理,采用添加外加剂或者蓄热的方法进行养护,避免混凝土在低温下受冻,以免降低混凝土强度,致使混凝土出现裂缝。
2.3 混凝土测温控制技术
混凝土测温控制技术的应用是解决裂缝问题的关键,混凝土受温度影响较大,一旦温度控制不当会产生严重施工质量问题。
混凝土测温控制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当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会产生温度应力,致使混凝土出现有害裂缝,因此需要将混凝土内外温度控制在25 ℃以内,避免温度差过大。
(2) 混凝土测温点布置应准确,具有代表性,在测控过程中需要考虑底板厚度与浇捣方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以确保测温点的准确性,以免出现较大误差。
2.4 后期缺陷修补技术
后期缺陷修补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补救措施,有助于提高工程质量。后期修补缺陷技术的修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针对面积较小、数量较少的蜂窝混凝土,需要运用钢丝刷进行基层洗刷,然后用水泥砂浆填补平整。
(2) 针对面积大的蜂窝混凝土再用钢丝冲刷完成后,需要用等级高的细骨料混凝土进行填充并捣实。
3 结语
综上所述,研究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其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助于了解裂缝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方案,提高工程质量,还能够促进混凝土裂缝技术的创新。总之,混凝土施工需要受到重视,在施工过程中按照科学方法进行施工,有效应用混凝土施工裂缝技术解决裂缝问题,促进建筑行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海军.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J]. 民营科技,2013,(02):260-261.
[2] 武彦国. 浅谈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与控制[J]. 科技视界,2012,(23):297-298+9.
作者简介:肖鹏(男;1993.10- ),主要从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