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俏蓉 龙雨谦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225
摘要:对于我国当前生态文明的不断发展和生态城市的建设来说,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即利用海绵城市技术来控制城市的自然雨涝形势。我们需要了解国外的雨洪治理措施,分析海绵城市理论。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发展策略
关键词:雨洪管理;海绵城市;技术发展策略
引言:
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我们需要设定一个目标,并且根据国外的一些例子,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更好的方法来不断完善。但是,不同国家的发展现状和城市建设特点不同,需要研究者不断探索我国海绵城市的基本发展战略。
1海绵城市的基本概述
在现阶段城市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人们开始更加重视城市雨洪灾害和水污染治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雨汛灾害影响的实际案例的深入研究和分析,结合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海绵城市理论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路和建议。目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国外许多成功案例值得借鉴。许多发达国家在建设海绵城市时,通常是根据其地理位置的特点和海绵城市的初步规划来进行的,但这些经验对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只有借鉴作用。毕竟,中国的地形特点不同于国外,陆地面积也非常广阔。因此,许多具体海绵城市的建设还需要相关研究者在探索过程中采用更为详细的方法。
“海绵城市”理论是近年来我国为应对雨涝灾害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一个简单的理解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城市会受到许多自然灾害的影响。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城市可以减少雨洪灾害带来的危害,不仅可以储存雨水,还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再利用。海绵城市理论应运而生,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海绵城市的特点是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富有弹性,因此又被称为“水弹性城市”。建成的海绵城市通常在雨天收集和储存雨水。当收集的雨水需要利用时,可以进行净化。因此,在海绵城市的实现过程中,通常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海绵城市的实施必须在不影响整个生态环境系统的前提下进行;二是如果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必须想办法进行修复;三是在海绵城市的实施和建设过程中对于城市来说,有必要建设海绵城市,为了有效提高城市的雨水管理和控制能力,海绵城市是通过先进的技术条件产生的。最初的应用是解决一些城市或农村的污水问题,影响生态环境,然后逐渐发展为雨洪灾害的应用。在海绵城市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与其他产业共同进步和发展。同时,在整个建设过程中,也需要与科技相结合,逐步完善海绵城市的管理。
2海绵城市理论与技术国内外发展概述
2.1国外海绵城市理论与技术发展概况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在城市建设的早期阶段也受到了雨灾的影响,特别是对于雨水发达的城市或地区。目前,许多发达国家仍存在城市污水、内涝、城市河流污染等生态问题。例如,英国是受雨灾、城市内涝、城市水污染等生态问题严重影响的发达国家之一。因此,为了提高英国城市水处理系统的效率。同时,澳大利亚还建设了具有资源敏感性的城市设计和建设,以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能力。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也建立了自己特色的城市水资源处理体系。
2.2国内海绵城市理论与技术发展概况
起初,我国城市雨水治理的重点主要是雨水的二次利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规模和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城市雨水处理的重点逐渐转向防洪减灾和城市污水处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政府开始把城市水资源治理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并明确提出要建设下沉式城市绿地和城市湿地。进而提高城市雨水处理能力、排水能力、雨水收集能力,填补城市地下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在实现城市净化的同时,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目前,海绵城市的理论和技术已逐步应用于我国一些城市。然而,从海绵城市理论与技术的应用现状来看,海绵城市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受到了更多的限制。
目前主要是通过建设湿地来提高城市雨水处理能力和雨水收集能力。海绵城市的理论和技术缺乏系统的设计和规划。
3海绵城市构建技术综述
3.1海绵城市理论中水资源的识别和保护功能
从广义上讲,我国城市建设管理者可以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规划城市水资源保护模块、水资源配置、水资源保护区等。进而对城市水资源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识别和保护。为进一步保障城市水资源的控制和管理,必须制定城市河流和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我国法律法规为基本准则,结合不同城市的差异,构建优化的管理体系。对于城市内河治理,城市规划管理人员要以所管理的区域为基准,在所管理的区域内进行河道标识,严格遵守管理条例的申报审批流程,确保管理办法的实施。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在水资源管理方面,我国城市管理者的工作效率逐步提高。但是,总体而言,海绵城市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因此,为了提高海绵城市理论和技术的实施水平,我们应该重视海绵城市的建设,应该及时整治城市河道周边的违法建筑,对于绿地、森林、河流等城市水资源吸收调节能力较强的地区应该进一步加强改善和提高,然后逐步改善城市水环境。
3.2海绵城市技术中的促渗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建筑风格已不适应当前的社会需求。因此,有必要对海绵城市的理论和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海绵城市理论与技术中的渗透促进技术可分为以下两部分:一是透水铺装,这是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方法之一,主要通过在城市表面铺砖来提高城市水资源处理能力,同时,通过对防渗路面工程试验成果的收集和总结可以看出,防渗路面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降低径流能量,从而有效地降低洪峰。从资料上看,防渗路面的防洪能力约为30%~90%。
其次,绿色街道的建设是以渗水铺装技术为基础的。绿色街道的建设主要是在渗水路面的基础上重新种植其他绿色植物或设施,从而进一步提高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保护,不仅改善了城市绿地和大气环境,同时也提高了城市污水处理和防涝能力。
3.3海绵城市技术中的调蓄技术
从大体上而言,海绵城市技术中的调蓄技术主要可以分层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生态沟,生态沟按照其上下层次来说主要分成植被层、植被泥土层、过滤层、渗排水层、砂石层等等。对于生态沟的运用和研究来说,我国的上海交通大学对其研究和应用研究最为深入,上海交通大学主要通过对其自身的停车场、广场等地的生态植被等结构的径流量以及污染量控制进行了深化的研究和分析,并以收集和试验的数据为依照拟定了多种运营模式。这对生态沟的应有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生态沟的运用可以通过调节其上下层次的厚度、植被的种类来提升其适用性,通过试验数据的分析和调查可以看出,生态沟的使用能够极大的消减暴雨的径流量,其控制效果大约在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之间。对局部大气环境的改进约在百分之五十之上。其二,雨水花园,雨水花园主要由城市蓄水层、种植层、过滤层组成,通过对雨水花园的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可以看出雨水花园的运用其对雨水径流的影响程度约在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四十之间,对局部大气环境的改进约在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七十之间。
结语
目前,我国传统的城市建设和改造过程中,过于强调建筑本身的质量,对城市排水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为了减少雨水灾害对城市的影响,应从设计规划入手,将雨水治理的理念融入到城市改造、建设的各个环节,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建立各部门协调的促进机制,建立专家队伍,以保证海绵城市的建设效率,从而保证城市的水资源处理和二次利用的效率和质量。可见,建设海绵城市对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田松.海绵城市理论与技术发展沿革及构建途径[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35(04):116-118.
[2]方正,张磊,刘非.海绵城市建设及相关技术问题分析[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6,32(03):31-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