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40卷2月第4期   作者: 许文科
[导读]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一方面保证工程质量符合建设标准

        许文科
        中国大连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公司   辽宁省 大连市 116000
        摘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一方面保证工程质量符合建设标准,另一方面工程建设安全有序的进行,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建设任务,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许多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化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在体系中明确工程质量建设要点,使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有序的进行。但是在信息化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会出现许多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实施解决措施,从而不断强化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应用能力。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1工程建设质量监管改革势在必行的原因
        1.1 缺乏数据互通形成信息壁垒
        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发展,我国对工程建设需求逐渐增大,对于建筑工程的要求也多样化。如果建设工程一味坚持之前的质量管理模式,那么建筑工程企业势必会被淘汰,因此必须转变当前的工程管理方式,顺应时代的发展,结合信息技术采取新的管理办法。数据是信息化管理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程项目中的基础。数据会随着工程的进度而变化,工程建设现场工作人员会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各方面的数据,由于没有一个好的交流共享平台,导致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受阻,数据得不到及时更新。
        1.2 信息化建设运营风险高
        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除了前期的系统开发之外,还包括后期的管理和运营,这项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技术的发展变化和建筑工艺的发展,使得建设工程中的质量监督信息技术需要随之调整,建筑企业的参与也必不可少。在质量监督系统的建设中,既需要预留充足的数据存储空间,又需要完善其各项功能,资金的需求量之大而让很多投资者止步。
        1.3 缺乏地方性信息化建设标准
        201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 JGJ/T434-2018《建筑施工现场监理信息系统技术标准》,为监督信息体系建设提供了宏观指导。目前,南方一些省市已建立了质量监督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其他省市如北京、河北、内蒙古、陕西等地均发布指导文件,要求建立质量监督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平台。但是,由于建设工程现场监理平台缺乏统一的标准,在建设过程中没有技术规范和标准可循。因此,走了许多弯路,造成了时间、人力和财力的浪费,执行效果参差不齐。
        2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信息化管理的基本逻辑
        2.1 实现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数字化监管,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效率
        实现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数字化监管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信息化管理的基础逻辑,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效率。众所周知,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环节多,覆盖面广,复杂程度高,许多安全监管的细节容易被忽略。与此同时,传统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模式难以了解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实时情况及动态,故而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中存在较大的难度。鉴于此,推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对监管对象的全天候管理,并能够实时调出监管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在降低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难度的同时,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效率。
        2.2 规范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流程,提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质量
        规范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流程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信息化管理的核心逻辑,提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质量。在实际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中,许多监督工作缺乏统一的标准与规范,安全监督的流程并不统一,且由于监管人员素质的差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程序并不相同,安全监管的内容、目标及方式都不明确,这严重制约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质量的提升。

通过推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信息化管理,可以使得监管区域内的安全监督标准统一、内容完整、目标明确、路径清晰,从而实现了全面化、标准化、程序化监管,最终提升监管质量。
        2.3 优化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模式,提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信心
        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公开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信息化管理的重要逻辑,提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信心。由于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工作特性,本身对于监管的便捷性、公开性、规范性、合理性、科学性、透明性的要求比较高,通过推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信息化管理,可以进一步优化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程序与手段,最终提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信心。
        3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信息化管理的实施路径
        3.1做好施工前安全监管准备工作
在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开展中,应将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融入到施工前工作中,做好建筑施工前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进而为施工人员构建一个安全的施工场地。首先,根据项目建筑施工要求、背景的信息,明确建筑施工地点,构建建筑施工方案,以建筑施工方案为导向,选取适合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其次,在建筑施工前期,对施工地点进行安全的检测,明确施工的具体事项,这些都需要在施工方案上进行标注,通过方案的引领,使施工单位以方案进行施工,提升施工成效。同时,建筑施工单位的选取,应正规、规范,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在施工之前应进行安全培训工作,并以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向,进一步加强施工人员施工安全意识。最后,针对建筑施工模式,选取施工材料、设备等,而这些设备与材料应选取优质化,符合建筑施工需要。例如:在施工之前对建筑施工的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并且选择优质的施工材料,以此提升建筑施工安全质量。
3.2做好施工中的安全监管模式
建筑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模式,推进建筑施工的有效性开展。首先,安全监督管理内容,在建筑施工中,不仅要加强施工单位的监督管理,更要强调责任方,以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制度为导向,落实具体的事项,提升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质量,达到良好的建筑施工成效。例如:针对施工中期,加强安全监督管理审查,及时的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对施工单位以及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升其认识度,推进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的有效性实施。其次,安全监督管理处理方法的实施,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施工模式不达标,需要进行相关工作制度、方案的调整,做的安全施工工作模式。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需要进行停工整顿,进一步强化施工安全性。最后,做好施工评估工作,在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开展中,评估工作作为重点内容,应在具体工作中进行落实,做到施工的经常性评估,以评估了解施工具体模式,明确施工达标具体事项,以此达到有效性的施工工作模式。例如: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建筑施工进行全方位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加强信息的获取、分析、整合,进一步对施工进行评估。
3.3竣工阶段的安全监管模式
在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中,竣工阶段是建筑工程的收尾阶段,在此阶段中,应重视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实施。在竣工阶段中,参与施工的主体应将施工安全评价工作落实实处,并且根据建筑施工方案,填写具体的竣工表格,以表格形式,进一步建议工程的安全性,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实现信息资源上报的科学性、及时性。同时,在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竣工阶段应严格审查这些竣工资料,评估建筑施工是否与报送资料相符合,以此对该工程安全评价结果加以明确。
        结束语
        总而言之,监督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模式,可推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趋于全面化和智能化,有利于增加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效率。有关部门和从业人员要加大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过程中的研究和应用,更好地促进建筑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芝梅 .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信息化管理的逻辑与路径研究 [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2):234.
        [2] 李弘 . 强化工程安全质量监督中信息化技术重要性 [J]. 建材与装饰,
2019(04):179-180.
        [3] 张策 . 论信息化模式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中的应用 [J]. 建材与装饰,2019(01):171-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