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2月第4期   作者:袁佳琦
[导读] 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使学生终身受益
        袁佳琦
        武汉市光谷第七小学  湖北省武汉市  430050

        摘要: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使学生终身受益。一年级小学生刚刚步入学习阶段,更要重视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其中,良好的卫生习惯是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常常受到学校和教师的忽视。而良好卫生习惯是确保学生身体健康的基础。因此,小学教师应该从思想上重视一年级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并采取符合小学生的有效措施,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而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一年级小学生;卫生习惯;习惯养成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健康成长等都具有积极影响[1]。良好的卫生习惯能够为小学生的身体健康以及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基础保障,从小的方面来看,卫生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小学生的个人素质和外在形象,从大的方面来看,小学生的卫生习惯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家庭和学校教育水平的高低。因此,学校、家庭以及教师等都要注重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其刚刚步入学习阶段,是良好卫生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而教师要懂得抓住这一时期,培养一年级的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不断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一年级小学生在卫生习惯方面的不良情况分析
(一)营养不均衡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家家户户的物质生活都有了极大程度地改善,导致小学生偏爱饮料、膨化食品等食品而不爱吃饭,从而常常有小学生偏食、挑食、肥胖等营养不均衡的情况出现。其次,小学生每天的饮水量不足,小学生的饮水问题看似是不成气候的小问题,但是如果家长和教师没有足够的重视,长此以往,也会给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隐患问题,比如免疫力下降等。
(二)小学生的卫生意识薄弱
        有关科学研究发现人的手大概有40多万个细菌,每克指甲污垢中含有38亿左右的细菌,小学生在进行课堂上课、物品接触、做游戏以及上厕所等活动时能够接触大量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一些小学生还有咬手指、挖鼻孔等不良的卫生行为,这些情况都给传染病的传播提供了途径[2]。其次,教师的空间相对有限,如果不开窗会降低氧气浓度,更严重的是导致大脑缺氧,进而影响小学生的身体发育。有关医学研究表明,开窗通风是净化空气最有效的途径,能够稀释空气中微生物的密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呼吸道疾病的传播。然而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特别是冬春等传染病高发季节,教室的门窗通常是紧闭的,没有执行开窗通风。
(三)缺乏一定的课间活动
        课间十分钟是小学生进行休息和放松的时期,部分小学生不爱在课间走出教室,特别是冬天,从而导致小学生的每日活动量不足,从而降低了小学生的身体免疫力,使细菌和病毒等有机可乘。
(四)小学生的自觉性差
        当代孩子,特别是一年级小学生都是家里的宝贝,被家长各种宠爱,家里的卫生都由家长一手包办,家长不让小学生受到一点的劳累,因此小学生的卫生习惯难以有机会培养。其次,部分小学生常常为了保持自己座位周围的干净卫生环境,会把垃圾丢到其他小学生的位置上,卫生自觉性差,从而会在小学生之间引起不必要的纷争。
二、培养一年级小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配合
        家庭是影响一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家长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因此,培养一年级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和配合。学校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就一年级小学生在学校的行为表现和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和配合,使一年级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贯穿小学生的在校生活和家庭生活。另一方面,学校教师可以借助家长会、家校微信群以及家访等形式,宣传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对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取得家长认知和认为上的认可,引导家长主动参与,做好良好卫生习惯的模范带头作用,并且全力配合学校教师共同督促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规范小学生的卫生行为
        在多数情况下,一年级小学生对良好的卫生行为没有形成具体的概念,不知道怎么爱卫生。对于这一问题,在进行一年级小学生的入学教育时,相关的教师应该给小学生普及卫生知识,让小学生认识到卫生清洁的重要性和乱扔垃圾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以及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益处。然后,细化相关的卫生标准,要求一年级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效落实。比如,一年级小学生有勤剪指甲的概念,但不明白“勤剪”是多久剪一次或者指甲应该留多长。针对这一状况,相关的教师可以给班级小学生定下标准,每个月1、11、21号要剪指甲,指甲的长度不能超过指尖。平时教师也会要求小学生自己独立进行书包等物品的整理,而很少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一年级小学生通常只是将课本塞进书包,对于这一状况,教师也可以制定相应的标准:书包从里到外依次按照教科书、练习册、课外书的顺序放置,其中教科书的放置顺序可以是语文、数学、其他科目,要求小学生按照固定的顺序进行书包的整理,每天在睡觉之前进行检查。这些卫生习惯细化到小学生的方方面面。一年级小学生的表现欲相对较强,对未知的事情有一定的兴趣,对教师说的话言听计从,参与积极性很高,因此对于教师提的要求会很乐意去做,进而使一年级小学生的卫生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
(三)做好模范带头作用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3]。在培养一年级小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过程中,学校领导、家长以及学校教师等都要以身作则,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一年级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具有加强的可塑性,学校领导和学习教师以及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学校领导主动进行校园和蜘蛛网的清扫,弯腰捡起毁坏校园美观度和整洁度的垃圾;教师走进教室整理讲台及其周围,经常开窗通风,将教室的桌椅摆放整齐,见到学生不整齐的衣服会帮她进行整理……这些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长此以往,一年级小学生就会进行模仿,从而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师带领学生打扫教室或者操场卫生时,要指导小学生掌握相关的技巧、方法以及操作要领等。比如,教师要求小学生进行地面的清洁时,要告诉小学生什么状态使用湿水,抹布的半干半湿等等,同时教师要进行相应的示范,以便于小学生掌握相关的操作要领。
(四)加强监督和评比
        为了实现卫生要求,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师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为了提高一年级小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设置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的管理员,统一进行小学生指甲、发型、书包等个人卫生的管理以及地面卫生、课桌卫生等班级卫生的管理,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抽查。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虽然小,但是明确职务和责任后,其积极性也会相应提升。
结束语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小学生的身体健康、精神面貌以及学习生活等都有积极意义。因此,学校、教师和家长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小学生的卫生管理工作,不断约束小学生的行为,从而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而且习惯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在实践过程中持之以恒、加倍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邱湘辉.低年级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策略[J].湖南教育A,2018,(12):42.
[2]郭玲.低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8,(5):54.
[3]苏汝琼.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7,(24):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