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乡村教育改革的新思考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2月第4期   作者:张琼引
[导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教育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

        张琼引
        重庆市长寿区长寿实验中学 401220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教育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但在新时代的社会环境下,乡村教育改革仍存在一系列与社会发展错位的问题。结合新时代时期的社会发展特点进行思考,便会对乡村教育改革方向有所新的思考。
关键词:新时代;社会发展;乡村教育改革?
教育乃国之根本,中华民族素来有着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后,我党继承并发扬这些优良传统,把教育事业        放在优先位置,努力推动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乡村正是教育薄弱地带,努力推进乡村教育改革,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实施乡村教育振兴,已成为国家政策投放重点和人民群众的强烈期        盼。
教育改革者和研究者们一直探寻着提高乡村教育现代化程度、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手段,试图实现理想化的“教育公平”。如今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新时代背景下,重新关注乡村教育改革现状。不难发现仍然存在“改革流于形式化”、“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素质教育无法落实”等一系列        问题。人们总是惯性的认为进行乡村教育改革就是要沿着城市教育已经走过的道路,仿效它并追赶上它,最终实现教育公平。而这样的刻板观念便是改革推进途中最大的阻碍。跳脱出刻板观念,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看待乡村教育改革,才会有新的思考。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是根本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是主动地发现者、探索者。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教育真正的动力。想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首先要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意        识。
(一)家庭教育必不可少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比学校教育对孩子人生的影响更大。父母要正确的引导,适度的关心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才能帮助孩子意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而目前乡村现状中,留守儿童问题和家长意识浅薄        仍然严峻。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严重缺失必要的家庭教育。部分家长在身边却因自身受教育程度低,根本无法正确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意识,学校教育就无法高效的开展。
(二)网络社会影响大
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对于乡村教育现代化改革来说,网络无疑是一个绝佳的平台,通过网络资源的共享我们能实现“城乡一体化”。但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世界里鱼龙混杂。近年来快速蹿红的“直播”、“电竞”、“小视频”等        网络平台里青少年浏览者、参与者不占少数。“学习无用论”等错误观念通过网络根植到了很多青少年的心里。这也成为了他们放弃学习的最大理由。
完善的教育条件是基础
“硬件”设施要配齐
文体器材、实验室设备等盲区勿忽略。新课改、新高考形式        下对当代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了,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动手进行实验操作都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乡村教育一直以来在学生能力培养上都很欠缺,在推        进乡村教育改革时则更应该注重这方面的提升。
“软件”团队要跟上
乡村教师团队的建设是推动乡村教育改革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却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在乡村人口不断流失的现在,乡村学校规模不断缩小,乡村教师团队愈发停滞不前。目前的乡村教师团队总体呈现老龄化,迫切需要新生力量给乡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加强乡村教师团队的再培训也是必要措施。面对愈发萎缩的学校,乡村教师的职业荣誉自然会消减,取而代之的是消极怠工的状态。因此,帮助乡村教师重树职业荣誉感和自我认同感十分必要。而目前很多培训与教师的实际需求存在着错位现象。这类培训内容“空”“大”,不切合一线教学        ,并不能达到培训的真正目的。所以针对乡村教师的培训应是符合当地教育水平的、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的、能重树教师自我认同感的培训。
适合乡村的素质教育是发展方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提出来,而要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归根结底需要依靠优质的教育。所以振兴乡村教育,发展乡村教育势在必行。理清乡村教育正确定位,认准乡村教育发展方向是政策实施前的重中之重。
        加强缺失的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生命伦理教育
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生命伦理等相关内容一直是我国教育普遍缺失的,但这部分内容却是比高考分数更为重要的教育内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学校已经开始设置生理健康课、心理咨询室等,全方位维护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乡村教育在这方面却迟迟没有起步。乡村相较城市是更受封建思想束缚的地区,人们不论老少都更需要接受心理、生理、生命等知识的普及。这不仅关乎教育,更是创造和谐文明社会的必要途径。乡村学校作为扎根乡村最重要的教育机构,有责任有义务承担起这份责任。从教授学生相关知识开始,帮助他们树立起珍爱生命的观念,让他们认识到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都非常重要。再借助学生,以他们为中心,将这些观念、意识传播给他们的家人,让乡村地区摆脱“文盲”称号。
强化职业技术教育
        面对日益缩减的乡村人口,乡村教育的生源必然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大幅下降。这样的情况下还一味盲目的追求所谓的“教学质量”,追求学校的“升学率”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从古至今教育贤者们都号召要因材施教,在新时代下的乡村教育中更应如此。普遍适应的知识是学生需要学习的,所以有了义务教育政策。在义务教育的九年里孩子们学习最        基本的知识,养成学习的习惯,培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孩子都应该继续进行更深层次的学术研究与学习,对于乡村地区部分学生来说,在有了基本知识储备和一定学习能力后,转向去学习掌握一门专业技术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如今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和技术学校发展起来,乡村教育也应“因材施教”,具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选择真正适合他们个人发展的道路,掌握一门专业技术亦是一项能在社会立足的资本。
加强乡土文化教育
        随着城市化不断的发展,资源、人口都不断向城市靠拢,而乡土文化却不断衰败。所以在大力推动乡村教育改革现代化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加强对当地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例如开展相应的文化兴趣课程。以重庆地区为例,码头文化、川江号子、蜀绣等都是应该被传承的乡土文化,而现在的当代青年却很少有人对此有所了解,这正是我们文化教育的缺失所造成的。通过对乡土文化的传播,不仅能将优秀        文化保留下来,也能以此为渠道激发出孩子对家乡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乡村教育的明天令人期盼。在这伟大的新时代,只要坚持“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合作,共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不断完善乡村学校教育设施,教师团队建设;认准正确的教育改革方向,不走形式落到实处,乡村教育振兴就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窦现金.新时代对我国乡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再认识[J].中国农村教育,2018(21):6-8.
汤美娟.走出现代性:乡村教育的重新定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34):8-11.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
范会敏.乡村学校乡土文化教育融入与教育支持.当代教育论坛.?
黄羿阳,余莉霞.?“五管齐下”助推乡村教育振兴[J].?教育科学论坛,2019(16):64-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