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优化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2月第4期   作者:双彩云
[导读] 国学经典是语文教师应该关注到的一项教学内容,

        双彩云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镇安镇八〇八完全小学

        摘要:国学经典是语文教师应该关注到的一项教学内容,通过国学经典的诵读教学增加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立足经典诵读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和情感理解能力,更可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意识,这样能给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注入更多保障。语文教师应该在新课改指导下重视进行经典诵读教学,重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国学经典的讲解和弘扬,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利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传统美德

 
引言
        让经典诵读进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意识与阅读观念,了解经典作品,并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但现阶段小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增多,不少学生没有掌握良好的阅读习惯,更没有探讨过诵读的意义,教师所采取的方式也只是泛泛而谈,对学生的记忆能力和阅读量作出相应的规定。为了使经典诵读在小学阶段发挥应有的效果,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教师需要明确经典诵读的意义和目的,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小学经典诵读教学的重要性
        第一,通过经典诵读提高班级学生的记忆能力。通过指导小学生对国学经典内容进行分析和诵读,语文教师能增加班级学生对国学内容的认知程度,也可以锻炼小学生的记忆能力。通过对《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内容的背诵和情感理解,语文教师能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有利于提高他们对经典内容的记忆程度。
第二,提高班级学生的文化素养,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认知。国学经典是指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传统文化,其中蕴含诸子百家等学术思想和理论内容,体现出比较鲜明的国家        特色。同时,国学经典包含丰富的人文伦理以及德道教育的思想,语文教师通过对学生们进行国学经典的教学能让他们对其中的情感态度实施正确的理解,这样利于班级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认知和价值观念。
2.小学经典诵读教学策略
2.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经典诵读计划
语文教师需要在新课改指导下重视进行经典诵读教学,重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国学经典的讲解和弘扬,逐渐提高小学生对国学经典内容的认知程度并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        道德情操。语文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经典诵读计划,给小学生提供更好的诵读指导。一方面,语文教师应该从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理解、国学经典诵读篇目以及学习量等方面进行思考,综合多种因素制定比较全面的经典诵读教学方案和培养计划,从而为经典诵读教学提供更好的支持。基于小学生体现出的学习需求和情感理解能力,语文教师可以在《春秋》等国学经典书籍中选择教学内容,通过诵读的方式增加他们对这些内容的理解程度,这样利于提高班级学生的价值认知。另一方面,语文教师也需要依照小学生的思维基础制定针对性的朗读计划。这样能通过每日诵读的方式提高小学生对国学经典的了解程度,有利于学生们对其中蕴含的情感态度进行思考。


2.2和课堂教学深度结合,提高小学生的价值认知和道德情操
        基于新课改提出的能力培养要求,语文教师需要将课堂教学和经典诵读教学进行充分的结合,围绕课堂教学对班级学生实施更高层面的国学经典讲解以及情感教育。第一,        语文教师应该在新课改指导下制定比较完善的教学方案,重点围绕课程基础和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开展针对性的经典诵读教学,逐渐强化小学生的情感理解能力。例如,对班级学生进行《论语》教学时,语文教师需要围绕教材内容拓展相关的教学资源,鼓励小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度思考,逐渐树立仁爱、尊重他人以及爱国等情感态度,强化学生们的情感认知。第二,语文教师需要鼓励班级学生进行多角度的交流,这样可以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以及价值认知。
2.3开展经典诵读比赛,锻炼学生语言逻辑和情感理解能力
国学经典和语文学科有着比较强的关联性,语文教师应该在新课改指导下重视进行经典诵读教学,重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国学经典的讲解和弘扬,也应该围绕国学经典对班级学生        开展更高层面的知识讲解与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基于小学生的思维逻辑和学习能力,本文认为语文教师也需要立足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提高班级学生的理解程度,锻炼小学生的语言逻辑和情感理解能力。例如,组织小学生进行“我眼中的国学经典”“我对国学经典的理解”等主题讨论,谈谈学生们对国学经典的认知程度。语文教师也可以组织小学生开展国学经典的诵读比赛,选拔诵读小能手。教师可以立足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运用、情感表达及理解能力,也能在比赛活动中增加班级学生对国学经典内容的        理解。
2.4指导诵读方法,带领学生体会经典文化
诵读并不是简单地识字或是一停一顿地朗读,正确、科学的诵读方法是学生理解文章、感悟道理的不二法宝。教师在阐述有关诵读的道理或是积极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诵读情况、学生对诵读的了解、学生的诵读习惯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诵读方法。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        中,教师也要积极渗透诵读中的情感,让学生在用普通话交流的基础上能够流露出自己的感情,随后将自己在生活实际中所采取的方式应用到文章的诵读中。首先,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前准备好诵读的视频资料或语音包,组织学生在课上根据视频或音频中的语调、语速、停顿方式来进行诵读。其次,在针对全体学生诵读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教师也要照顾到个别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在诵读时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教师范读的方式针对性地纠正学生的不足。
结论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时期,教师要在该阶段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将经典作品通过诵读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并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使得学生掌握诵读的技巧和方法,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陈娟.初探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J].学周刊,2020(28):161-162.
[2]李晨.浅谈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途径[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9):30.
[3]刘爱红.弘扬国学经典,优化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J].当代家庭教育,2020(25):132-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