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永华
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新建幼儿园 030500
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为我们的民间游戏发掘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政策理论依据与明确的研究方向。
民间游戏,来源于民间的现实生活,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历程中创造、流传下来的传统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较强的随意性、灵活多样的形式、丰富广泛的内容,简便易行、易学易会,符合幼儿好动、好学、好模仿的心理特点。为了更好地传承民间游戏的经典魅力,挖掘传统文化的教育精髓,我园以民间游戏作为特色活动。依据《指南》精神,深入挖掘适宜孩子发展的学习内容,通过老游戏新玩法,将民间游戏与运动技能有机整合,让民间体育游戏真正走进孩子的生活,让孩子感受民间游戏的美妙乐趣。
一、挖掘传统民间游戏的价值。
传统民间游戏是游戏活动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简单易学种类繁多,不受场地时间限制,材料,携带方便,因此挖掘和应用传统民间游戏,对于丰富幼儿游戏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在幼儿园开展传统民间游戏活动不仅可以传承传统的民族文化,还可以培养幼儿民族文化意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在幼儿园开展传统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在活动中增加创造力、想象力、交往能力、情感、个性品质。在幼儿园开展传统传统民间游戏活动,经济实用趣味性强,娱乐性强。我们将民间传统游戏与幼儿日常生活有机结合,为幼儿全面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民间游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民间游戏的材料简便易行,随处可见,随时可用,如:石子、棋子、废纽扣、毛线做成了毽子等;有的游戏只需要用幼儿手、脚或者身体的某些部位就可以玩得很开心,如:勾脚跳、推小车、炒黄豆、木头人、抬新娘等。同时民间游戏有着浓厚的趣味性与民间文化特色,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如:男孩喜欢的滚铁环,为使铁环不倒,就得不停的奔跑,边滚边灵活敏捷的绕开障碍,努力使铁圈滚动起来,这符合他们好动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发展的需要。女孩喜欢跳皮筋,边跳边念儿歌,儿歌的内容常常是诙谐逗趣的或者是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边念边跳不仅可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还可以锻炼动跳跃动作的协调性与节奏感,增加他们的肺活量。有些游戏需分组进行,并有一定的规则,使幼儿游戏中学会了与人交往、协商、谦让、解决纠纷、遵守规则等社会行为。可以弥补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缺少同伴的不足。
民间游戏种类繁多,对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作用。“跳皮筋儿”“老鹰捉小鸡”“跳绳”“滚铁环”“丢手绢”“跑风车”等游戏不仅能促进幼儿走、跑、跳、钻等大肌肉动作的发展还能促进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活性;“翻卡片”“金锁银锁”“挑小棒”等游戏能发展幼儿手眼协调益智的能力;“跳房子”“踢毽子”“踩高跷”等游戏能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使幼儿身体动作和谐发展。
三、创新传统民间游戏玩法
在日常生活中,在幼儿园进行的许多其他民间传统游戏也是孩子们百玩不厌的。如“切西瓜”、“炒黄豆”、“老鼠偷油”、“做皮球”、“放鞭炮”、“小猫和蝴蝶”、“老鼠钻洞”、“老狼老狼几点了”、“老鹰捉小鸡”等等,都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游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根据孩子们需要即兴趣点,老师对游戏进行了创新改编。如游戏“切西瓜”,游戏的传统玩法是:幼儿手拉手围成一大圆。一名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切西瓜”的动作绕圆走,念到最后一个字时,将身边两名幼儿拉着的手切开,然后站在切开的位置。被切开的两名幼儿则朝不同方向跑一圈,先到达原位者胜,做下一轮的“切瓜人”。在幼儿玩游戏的过程中,老师发现孩子们和老师做同一种动作模式,注意力时间短,于是老师根据幼儿的水平及特点,进行了创编。创编了新的玩法:一轮游戏结束时,选一名幼儿做吃瓜人,站在“西瓜”中间说:“我把西瓜切好了,现在我要吃了它。”发出“阿呜”声音做吃瓜状,其他幼儿身体便要蹲一下。反复进行,直到所有幼儿身体都蹲下。然后吃瓜人边做扔的动作边说:“西瓜吃完了,我把西瓜子儿扔了吧。”所有幼儿向吃瓜人扔的方向跑去。游戏重新开始。这样增加了游戏的情趣,提高了幼儿的游戏兴趣,更进一步的锻炼了幼儿的身体控制能力。又如在玩游戏“放鞭炮”过程当中,有的孩子水平能力跟不上,游戏内容对他们来说有些难度。传统玩法是:三人玩。一幼儿当“鞭炮”,另外两个幼儿背对着“鞭炮”,指定一人当“火”。游戏开始,两人一齐走到 “鞭炮”的面前时问:“你猜谁是‘火’?”。扮“鞭炮”的幼儿根据自己的判断,指其中一人说:“你是‘火’。”如果指得对,扮“火”的幼儿就说“砰”表示“鞭炮”被“火”点着了,幼儿四散跑。如果指错了,不是“火”的幼儿便要发出“咝”的声音,去捉“鞭炮”。创新玩法是:集体玩。幼儿手拉手围成圈,一幼儿蹲在圈中间扮作鞭炮。其他幼儿指定一名圈上的幼儿扮作“火”。扮“鞭炮”的幼儿根据自己的判断猜猜谁是“火”。如果指错了,大家表示不对。如果指得对,扮“火”的幼儿就说“砰”,表示“鞭炮”被“火”点着了,幼儿四散跑,“鞭炮”则去捉一名幼儿表示被“炸”到。捉住后角色互换,游戏重新开始。这样降低了游戏难度,幼儿对于游戏更加感兴趣,锻炼了孩子的快速跑动能力、身体协调能力及思维能力,培养了孩子的规则与合作意识。
民间游戏是一块瑰宝,它的魅力经久不衰。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应该传承其符合幼儿特点的玩法,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充分的加以挖掘,融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在游戏过程中不仅展示了传统的玩法,还对传统玩法进行了创新,把儿歌、节奏、韵律融于游戏中,好玩有趣又不失传统游戏的魅力,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乐趣。我们将继续挖掘民间游戏所特有的教育价值,将民间游戏渗透在一日活动中,探索民间游戏与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大融合,在传承中创新与发展,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学习,在运动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