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菊
安岳县林凤初级中学 642300
摘要:创造力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但并非不可培养。本文尝试探讨了体现在语文学科中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原因以及在实践中遇到的困境,思考在语文学科中,教师如何发展和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成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造性思维;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刻不容缓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人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活动不受传统方式的局限,具有创造性、创新性、独特性和变通性等特点,表现为打破常规,大胆提出问题和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1]。体现在语文学科中则表现在思想见解的独到性和创新性,见诸笔端则表现在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方面。这种能力对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人格和品质发展以及学科迁移能力来说尤为重要。
初中语文连接小学和高中。不同于二者的是,小学语文侧重于培养学生对汉语字词的识记,以及对于文字的语感;高中语文教学更注重对于文章的深度理解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地过渡,初中语文教学中需关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塑造,为以后高中更广更深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有益于其他学科的理解,在数理化等更注重实证性的学科发挥创新性和创造力,使得学生的发展更全面,也更具竞争力。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实践表现
目前在教学中,教师虽然意识到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但多停留在理论设想阶段,实践方面还面临诸多困难。初中语文的教学普遍还是以教师为主,虽然有利用新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但更多的是将黑板上的内容搬到了课件PPT上,过于照本宣科,使不少学生甚至觉得语文课堂枯燥无聊,将语文学科等同于死记硬背。
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参与感不强。教师只注重教授,不注重启发。即时是提问,对于学生的回答也严苛地按照教材或者答案进行评判,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评判标准刻板和单一,不够多元化,不能够因材施教。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固化,遇到一个问题会产生千人一面的雷同答案,不够个性化,也就谈不上创造性和出彩了。
只注重课内阅读,忽视课外阅读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作用。初中学生们除了语文课堂上的学习,课外的阅读较少,教师们不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或者无法有效检验阅读成果。人文社科以及文学名著等延展知识面,加深思想深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这需要引起教师们重视。
忽视对中等生的关注,不注重学生个性的塑造。
尖子生和学困生总是最容易引起老师注意的,但也不能因此忽视对大部分中游学生的关注。不能发现中游学生的闪光点,也无法对其进行鼓励和引导,这也使得大部分中游学生不够自信,不能积极勇敢地表达自己,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策略
(一)提高语文教学的创造性,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创新利用多媒体教学,场景化教学等方式,使学生专注课堂,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更有热情。比如《愚公移山》和《带上她的眼睛》等课文,可以通过让学生分组表演等方式上课,让学生们独立思考,讲述自己的理解,同时发挥教师引导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独创性。
(二)启发性教学,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
发挥教师多学科融合的优势,利用包括传播学、认知心理学、语言学等人文学科的知识,进行语文课堂的讲解,体现专业性的同时也要注重启发性,能够引起学生自己的思考。语文学科除了教授学生专业知识,还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以问题引导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拥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从而使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长足发展。
(三)激发中学生的阅读意识,善于利用图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初中语文课堂授课前,安排学生预习课文,将对于课文的理解,用漫画的形式画出来,课堂上进行展示,这不仅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还可以发掘学生的创作潜能,并借此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除了课文的阅读,也要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课外阅读,并进行成果检验,学生可以选择课外书进行分享,让学生就书籍发表自己的读后感和见解,间接促进学生自学和创新能力。
(四)加强师生关系,促进师生间交流。
思想观点的碰撞会创造新的思想火花,教师应该改进灌输式的语文教学,加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交流,进行素质教育。活跃课堂氛围,定期举办班级交流活动,让学生们就语文课堂的教学发表观点,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定期和学生交流语文学习情况,沟通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注重引导,不因个人喜好抨击质疑学生,保护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关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还存在许多问题并急需改进。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多角度的,需要我们根据创新教育理论、教学实际和学生的特点进行积极探索[2],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翟宇.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观察,2018:50-52.
[2]王平平.浅谈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