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2月第4期   作者:陶颖
[导读] 由于新课改的深入,我们的国家在阅读教育方面获得了一些进展

        陶颖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藏文中学
        【摘要】由于新课改的深入,我们的国家在阅读教育方面获得了一些进展,但仍有一些缺点,比如,读书内容太无聊;学习者对阅读不感兴趣;教法过于单调;没有系统的教育训练。应当重视教材与现代阅读体系,提升学习者的理解与分析技能;应当提升当代阅读能力,提升差异化评价能力,并辅以日常阅读;养成熟练诵读现代文的习惯,提升阅读识别能力,最终能够熟练应用迁移的技能。本文着重介绍了中学语学阅读的现代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方法;兴趣;思维
        一、掌握一般阅读方法
        高中时期朗读现代文时,有必要强化三步阅读法。第一,先通读浏览文章,把握整体结构;第二,更深层次的研究文本细节;最终,总结一下联络的全文。依据这一教学策略,现代文本教学是由完全转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这样可以促进全文的理解。例如,读《故都的秋》一文时,教学者可以让学习者先略读文章,对全文有一定的感悟,然后通过原文中的一些语句,总结了故都秋季的特征;与此同时,教学者应当问这样的问题,比如: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通过这种方式,学习者就能够有目的的阅读,快速地从文章中发现答案,并凭借自我的理解传达自我的观点。学习者在表达自我观点后,教学者就可以直接提出本文的学习的要点和疑难点,进一步的让学习者更详细的研究秋季“冷静、清晰和悲伤”的意境,此外,通过阅读文章,学习者还能够掌握一些描述风景的方式与融合情感的技巧等。紧接着,教学者就能够引领学习者仔细阅读,文章中描写的一些秋天的景色,并要求学习者探讨其特征,理解与之有关的意境。最终,教学者应当与学习者共同讨论:秋天的风景应该是五彩缤纷的,例如:红叶似火的香山、明澈如镜的昆明湖等,为何作家仅描绘了“冷静、清晰和悲伤”的意境?在学习者表明自己的意见后,教学者对其进行总结,促进教育过程的达成,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培育学习者全面阅读的共同意识,提升学习者的读书水平。
        二、培育良好的读书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刺激学习者的学习欲望,提升学习者的自觉积极性,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尤其是在新课改之后,学习者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是确立的,教学者仅仅是作为课堂的建导者进行教学的。因此,教学者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学习兴趣更有必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学者应当培育学习者对阅读和学习形成良好的志趣,使学习者领悟到学习的意义,引导他们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转为积极读书。由于教育是育人的实践活动,所谓的教育主体性是指在主体意识的基础上,学习者积极参与教育活动的能动性。只有拥有更多的知识时,实践才会发挥它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特别重要的是要充分激励阅读对象。俗话说:"知之不如善人,乐之不如乐人。"如果能够激发学习者对于读书的兴趣,就能把"想让你读"变成"我想读",的想法,效果自然就会变得更好。为此,要提升读书主题的动力,激发其对于读书的乐趣。只有当阅读量增加时,阅读的之质量也就自然而然地增加了。随着阅读质量与数量的提升,学习者的审美品位与文化品味也会随之提升,培育健全的个性,并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与此同时,要让学习者的地位由客转为主,并激励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引发学习者走向知识、信息和达成学习的迁移。当代文学的内容繁多,体裁丰富,在教育教学中,教学者可以向学习者展示新体裁与心仪的写作技巧,还能够更好的培育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并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


        三、训练阅读的思维
        正如我们所知,语文是口语与书面语的组合。明确的来说,它是指基于阅读与写作的语言技能,是隐性的思维能力。人的思维发展水平会直接影响着其语言表达能力:概念含糊的话,语言就会缺乏精确性;如果思维缺少连贯性,就会导致话语错乱,表达层次错乱;如果思维缺乏严密性,就会前后矛盾或者文脉不通、语境不流畅;片面的思维方式,主要表现于对问题的分辩证性分析等。为此,我们有必要转变过分注重语言的教育而忽略思维教育的短视思维方式。[2]俗话说:“学自思,思自疑。”于漪老师也曾说过:“对学到的知识抱有疑问是思考的开始,怀疑是刺激学习者积极思考的动力,也是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如何打开学习者的思考之门呢?在课堂上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保持学习者的大脑常处于积极状态,只有尊重每个学习者的基本地位,给予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权,鼓舞学习者尽力收集、解释与文本相联系的内容。在学习《说“木叶”》一课,应当激发学习者通过阅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从而刺激思维。学习者只有在课堂上充分实现主体性,才会更加投入课堂。他们所提出的问题也都非常具有启发性,就比如有的同学问道:“木叶”与“树叶”的不同之处是什么?为何作者需要多次引用古诗?“落叶”与“落木”的不同之处又在哪里……当学习者提问时,也就是他们引出了自己的思考,因此,让学习者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与论证,这远比教学者机械的讲解有效率的多。
        四、强调情感因素,以情动人。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一种表达的工具。所以,各种文学作品如诗歌、小说、剧本等都是其表达形式,都包含着作家的主观思想与情绪态度,都以情动人,以情寓理。高中语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时,不要只是简单的结构分析、分层段落等,更是需要要求学习者深入研究这篇文章,了解他们的感触,了解他们所表现的生活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够读懂作家的写作意图,并从中感受到一些真正的意义。好的文章应当是充满感情的。所以,高中语文教学者应当在阅读教学中融入“情”。这种“情”应当包括对语言文学的喜爱、对优秀阅读课的热爱等。教学者以“情”实施阅读教学,学习者就会受到感染,深入地去研究文章,感受到文中的情感元素,进入文本的情感语境,感触作家为我们留下的情感上的困惑。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者也将逐步意识到文本的意义与作家的语言技能,其阅读能力也将取得进步与发展。
        中学语文阅读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综合素养的培育以及阅读能力的提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取决于教学者对教育方法的探索,与学习者的生活实践相联系,才能够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总结
        受新时代课程改革的影响,我们将不断完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方式,帮助学习者提升阅读现代文的技能,培育学习者的阅读能力与审美能力。通过理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学习者持续提升他们对于现代文本的阅读技能和高中语文教育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饶朝升.基于高考试卷分析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思考[J].课外语文,2016(19):33-33.
        [2]彭欢.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3.
        [3]赵永贵.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