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添楠
河夹镇中心幼儿园 442600
摘要: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奠基阶段,而独立自理品格是幼儿社会性品质发展的核心,是幼儿教育的重中之重。只有本着尊重、理解、平等的原则,家园合作,双向互动,才能取得幼儿独立自理品格培养的实效。
关键词:小班幼儿;家园合作;独立自理;策略分析
一、家园沟通达成培养小班幼儿独立自理品格的共识
(一)家园信任的建立
小班新生初入园,幼儿和家长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这种时候,取得家长的信任,让家长放心地把幼儿交给教师,无疑是家园信任建立的第一步。那么,在小班幼儿入园的第一个月,将家长最关心的幼儿在园生活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这项反馈包括面向集体的反馈和面向个体的反馈。面向集体的反馈可以运用表格的方式,将全班每一名幼儿在园生活、健康情况,包括饭量、水量、大小便次数、午睡情况、情绪状态等内容记录在表格上,每天一张,放学时通过家长群反馈给家长;还可以有规划地拍摄幼儿在园喝水、洗手、进餐、午睡等生活环节和区域游戏、创造性游戏、户外游戏等游戏环节的照片,展现幼儿的适应与成长,以教师的专业素养帮助家长尽快度过分离焦虑期。面向个体的反馈要尽量做到和全班家长逐一、深入沟通,让家长知道教师关心每一名幼儿,对每一名幼儿的情况都了然于心,并能给出相应的建议;针对入园适应慢的幼儿,教师应增加与这部分幼儿家长的沟通次数,及时反馈幼儿的进步,让家长安心、放心。
(二)教育理念的认同
1针对小班幼儿自理能力普遍偏弱、独立性较缺乏的现状,展示可能受影响的几个环节的情况,如进餐慢的幼儿不仅过渡环节或区域游戏的时间比别人短,游戏材料的可选择性也相对更少;午睡起床环节速度慢的幼儿,会影响接下来的游戏环节等。这些情况直接影响了幼儿对幼儿园生活环境的适应及幼儿在群体生活中自信、自尊的建立,使家长意识到独立自理品格培养的必要性。
2在平常的家长工作中,教师应适时以照片、视频等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家长展现幼儿园一日的活动并附上各环节意义说明,使家长充分理解教师如何在一日活动中渗透独立自理品格的教育。
3在前一阶段的各项反馈的基础上,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园教育理念,结合班级幼儿独立自理品格表现现状,特别指出培养此项品格的意义和迫切性,让家长意识到独立自理品格在小班阶段的核心地位。
4针对个案,个别沟通,反馈情况。
例如,独立进餐,我能行
针对进餐时不愿动手、等着别人喂的幼儿,教师组织了一次伙伴互助活动,让先吃完饭的幼儿喂没有吃完的幼儿吃饭。其中,萌萌得到帮助后非常开心,回家去和妈妈说:“今天是小朋友喂我吃饭的。”萌萌妈妈一听,着急了,当即和教师进行沟通。教师适时和萌萌妈妈探讨了进餐主动性、自我服务能力与幼儿独立性培养的关系。萌萌妈妈下定决心,在家中不让萌萌奶奶再喂萌萌吃饭了。教师也和其他几名得到“特殊关照”的幼儿家长进行了沟通,让家长意识到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重要意义。这一举措取得了突破性成效。在家园合作中,幼儿的进餐独立性得到了大幅提高。
二、家园共育搭建培养小班幼儿独立自理能力的平台
(一)共育的计划
要培养小班幼儿独立自理的品格,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要协同推进,制订好共育的计划。家园共育的计划应是灵活的、有时效的,随着班级幼儿的成长不断推进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小班幼儿入园情绪基本稳定之后,家园共育计划就可以正式实施了。
针对班级幼儿的情况,教师可以以“月”为时间单位,围绕某一项自理能力,重点突破,家园共同培养、推进。9月刚开学,独立进餐的能力可以作为家园合作培养的重点;10月天气转凉,幼儿需要穿袜子,此时的重点就是培养幼儿穿脱鞋袜的能力;11月进入深秋,幼儿身上的衣服越穿越多,此时可以重点培养幼儿穿脱衣服的能力……期末,可以办一场自理能力大赛,提前告知家长比赛内容,家园共同培养幼儿的各项自理能力。所有的计划与计划实施,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树立独立自理的意识,引导幼儿摆脱依赖心理。
(二)资源共享
1幼儿园资源为家长所用
教师向家长提供与独立自理品格培养相关的各种儿歌、图片、视频,比如洗手步骤图、穿袜子指导视频、叠衣服指导视频等,帮助家长运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方式指导孩子提升自理能力。幼儿园还可以向家长提供绘本、家教书刊等的借阅服务,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为家长开设讲座。
2家长资源为幼儿园所用
一方面,教师充分发挥家长群的作用,让家长群成为家园共育的良好平台,发挥家长在群里分享教育效果的最大作用,带动其他家长关注、参与家园共育计划;另一方面,家长来自社会各行各业,其专业、特长更是宝贵的资源,教师应该和家长充分沟通,邀请家长利用其专长和优势来园开展活动,或利用家长资源开展走出校园的亲子活动等,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让幼儿亲身实践,培养良好品格。比如,教师邀请“美食达人”妈妈指导幼儿制作各种美食,组织、开展“走进农场”的亲子活动等,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独立自理的品格。
(三)共同的措施
共育的计划需要共同的措施,使幼儿独立自理品格的培养能在家庭、幼儿园不同的情境与场域中得到不断的操练。在家园共育计划的指导下,教师和家长共同关注幼儿某项能力或品格的培养,及时奖励幼儿的良好行为或进步表现并记录下来,家园共同分享,使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教师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帮助幼儿及时巩固良好的行为表现、习惯。教师和家长在共同培养幼儿良好品格的同时,以一种发现的眼光去认同、赞赏,定期分享,使幼儿的良好品格行为被标明、赞赏、强化。
例如,我的小书包
离园前的班级必选活动一定有“失物认领”环节,但效果往往不佳,很多幼儿不认得自己的衣物。于是,班级群里每天都有教师发布的“失物认领”信息:衣服、裤子、汗巾这是哪家宝贝的?“一日生活皆课程,一日环节蕴品格”,这不正是教育的良好契机吗?班级教师开展了研讨,组织了“我的小书包”系列主题活动,将幼儿分成两组,在小班化教学中引导幼儿找一找书包里的汗巾、口罩,从晾衣绳上认领自己的衣服,还在第二次活动时请来大班哥哥姐姐教他们叠衣服并收进书包,经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大部分幼儿熟悉了自己书包里的物品,活动结束后能自己收汗巾,离园整理时能自己找到干净衣物并收好换下来的脏衣物,班级的“失物”几乎消失了。教师不仅组织了活动,还精心地用文字、图片、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将活动的源起、实施、收到的效果反馈给家长,并期待家长在班级群里分享孩子在家整理书包、整理自己衣物的情况。教师的抛砖引玉不仅达到了家园沟通的目的,而且使幼儿园的教育在家庭中得到进一步延伸,实现家园合作共育、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述,幼儿的品格教育若单纯依赖幼儿园教育,肯定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只有真正做到家园合作,才能增强幼儿品格培育的效力,使品格培养具有空间一致性、时间连续性和社会适应性。
参考文献
[1]吴海燕.浅谈幼儿园小班幼儿独立行为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20.(27):117-118.
[2]宋群颖.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01):181.
[3]倪曼琳.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4]龚姗姗.幼儿独立性培养研究的家长视角[J].当代家庭教育.2020.(3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