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2月第4期   作者:王希坤
[导读] 着眼于新时代小学课堂改革地不断推动,以及教学新要求的持续提出,
        王希坤
        山东烟台招远市实验小学265400
        摘要:着眼于新时代小学课堂改革地不断推动,以及教学新要求的持续提出,体育课堂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地位得以节节攀升,社会各阶层对于小学学生体质素养的培育愈发重视。体育课程作为小学教育课堂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学生身体素质的培育和精神品质的构建方面发挥这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良好的体育教学将促进学生获得强健的体魄和优良精神,有助于对其学习生活的持续性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而传统小学体育课堂中存在着潜在问题,亟待教师以课堂创新的方式加以解决和完善。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能发展;策略探究
        体能的发展关乎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茁壮成长的重要时期,而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可以有助于学生构建良好的身体素质,培育优秀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为学生学习和成长提供牢固且坚实的身体基础,同时学生体能素质的发展是适应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的新型要求。文章针对小学学生身体发展的具体需求,结合教师的实际教学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探究如何在体育课堂中推动学生体能素质的有效提升。
        一、明确体能发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体能发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向来占据的相当重要的地位,学生的一切学习、生活等实践活动都需要身体素质作为最为基础性的依托,而加强学生的体能教学,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全面构建健康体魄,培育优秀精神内涵,促进学生综合性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教师应明确体能发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地位。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学业压力不断增加,使得学生在运动层面花费的时间较为短缺,部分学生出现身体素质低下、体重超标、运动能力弱化等负面情况,并影响着学生健康的发展,从此可知体能发展必然是现代素质教育中的关键性内容。而基于新课改的推行和素质教育的提出,体育锻炼在小学课程中的重视程度愈发增加,对于学生体能方面的训练也提出全新的要求,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运动知识、从“要运动”到“爱运动”开展转变,通过体育课堂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的改革,使得学生的体能素质能够在小学体育授课中得到长足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供和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探究体能发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开展
        1、优化科学性评测,落实阶段性体能目标达成
        小学体育教师应突破传统教学中对学生体育锻炼的硬性指标达成,避免一刀切的体能评测方式,而是依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体能评测细则和标准,同时能够通过落实阶段性的体能目标达成,来辅助学生在运动中逐步提升个人的身体素质水平。
        比如,在小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的体质体能测验环节,教师可以先对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和特殊情况进行调查,获得较为全面的体质资料,而后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性制定每个测试的不同标准,使得学生可以获得具备科学性和针对性的体能测验情况,从而促进学生往后的体能训练的开展方向。同时,教师需要采用阶段性的体能目标方式,让学生能够在每个阶段都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体能,积少成多,促进体能的全面发展。


        分析可知,采用符合学生具体情况的科学合理的体能测试标准,可以更加适应学生的发展,减少传统“一刀切”的体能测试对学生造成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负担。与此同时,采用阶段性体能训练目标的设置以及科学的体能训练计划安排,对学生体能的综合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2、融合多元化教学,借助趣味性运动增强体质
        体育教学应当具备多元化的特征,进而提高体育课堂的吸引力,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的实践中,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因此,教师应针对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趣味性的创新设计,让学生能够在体验运动所带来的快乐同时,显著提升个人的体能素质。
        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比赛活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在趣味化的运动中提升个人的体能素质,采用趣味篮球比赛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定点投篮”、“带球跑步”、“相互传球”等环节体会篮球乐趣的同时,通过不断的运动锻炼提升自己的体能。教师还可以举办50米接力赛,让学生的竞赛的氛围下专注运动中体能的有效提升,同时避免传统体能训练课堂的乏味性。
        分析可知,通过对小学体能训练内容的多元化设计,融合趣味的体育运动模块,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于运动的热情,提高学生参与体能训练的积极性和投入度,在所营造的轻松的教学氛围中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促进学生体能的深化发展。
        3、培育习惯性理念,通过习惯的养成发展体能
        运动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和良好的运动习惯作为重要支撑,因此教师在发展学生体能的同时,应着重培育学生运动习惯的构建,通过良好的运动习惯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体育运动,从而利用习惯养成促进学生体能素质的全方位发展。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运动建议和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养成积极运动的习惯,教师可以在上课阶段的早晨带领学生进行晨跑和早操等训练,让学生在日复一日的运动积累中提高自身的体能素质,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开展“课后运动三十分钟”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可以在繁重的课程中得到一定的放松锻炼,并通过运动发展自身的体能素质。
        分析可知,学生在人生发展的萌芽阶段养成积极运动、热爱运动的优秀习惯,对于其未来学习生活的良性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投入于体育锻炼中,享受体育锻炼对身体和心灵所带来的益处,将体育运动发展为习惯,促进学生体能的终身型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改变传统小学体育课堂授课方式是当前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而落实以育人为核心的体育课堂有效构建是教学目标中的重中之重。身体素质向来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关键与基础,良好的身体素质为学生带来的是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以及坚实的身体素质基础,有助于学生体能的实效性发展。因而,相关教师需采用多元化的体育授课途径,增强体验课堂的丰富性和趣味度,引导学生自主展开体育锻炼,促进体育锻炼的常态化,从而培育“德才体智美”兼具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于太泉.利用情境教学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及体能素质[J].新课程,2021(01):104.
[2]洪志祥.体能素质“课课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初探[J].考试周刊,2020(83):109-110.
[3]姜兆飞.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发展学生体能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2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