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视域下大学生就业意向、选择、实践探索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2月第4期   作者:刘艳灿
[导读] 就业是民生之本。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刘艳灿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如何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本文在毕业生就业难的基础上,从认识误区、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三大方面进行分析,树立了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精神,明确了求职择业的方法和技巧,旨在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关键字】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就业质量
[Abstract] Employment is the foundation of people's livelihood.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enrollment scal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graduate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How to stand out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and go to work smoothly is an urgent and arduous task in front of us. Based on the difficulty of graduates' employ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isunderstanding,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the employment policy, establishes the correct employment outlook and entrepreneurial spirit, and clarifies the methods and skills of job hunting, aiming at strengthening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of college graduates, improving the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of graduates and improving the employment quality of graduates.
[Key words] employment;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Guidance; Employment Quality
        随着高校规模扩大和招生人数的增加,我国高等教育可以说迈入了空前的跨越式发展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用人单位用人的市场化,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高等教育和社会的热点[1]。高校毕业生就业不仅关系到每个毕业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的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3]。
        一、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因分析
        1.缺乏目标,没有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4]。高校毕业生对自我认识比较片面,过低地评价自己,认为自己事事不如别人,容易产生自我否定的心理,缺乏自信心,容易脱离班级集体,采取消极被动的心态,对集体活动不关心不热情,很少与人交流沟通。因此,在求职的过程中他们往往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中,从而影响今后的面试与就业。
        2.就业观念陈旧,心态不正。大多数毕业生不愿面对现实,不想到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和广大农村去就业,择业观念偏差,非机关事业单位不去,仍然抱有“铁饭碗”思想,没有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还有一些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想法不切合实际或者存在偏差,单纯片面考虑经济待遇和工作环境,都向往沿海、大城市、待遇高的单位,偏远地区、艰苦行业、效益差的单位没人愿意去,愿意去的地方岗位甚少,竞争极为激烈。加之部分毕业生缺乏自主择业、吃苦耐劳的精神,严重影响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
        3.择业具有盲目性,缺乏自主性[5]。在遇到多种选择时,有的毕业生因患得患失而左右为难。他们总是认为到机关、事业单位待遇稳定、风险小,但是又嫌待遇不高;自己创业收入较高,但又觉得太辛苦,总是犹豫不决,最终浪费太多精力与机遇。有的毕业生刚好相反,不管自己对那份工作有没有感兴趣,人云亦云,“别人干什么自己也跟着干什么”,最后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得不偿失。
        4.心理承受能力差,消极应对挫折。有的毕业生在择业中因受到挫折而感到无能为力,整天不思进取、怨天尤人,总是把自己不成功原因归结为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从来都不从自身出发找出原因所在。有的毕业生在经过几次面试失败之后,情绪低落、心灰意冷而不去寻找下一次面试的机会,不再去努力为下次做准备,甚至有听天由命的想法,严重影响自己的就业心态,打击自己的自信心。
        5.缺乏必要的就业知识储备与面试知识准备[6]。很多毕业生认为不需要储备就业知识照样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再加上他们又不了解面试与应聘的流程,不懂得必要的社交礼仪,在面试过程中哑口无言,不知所措,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语无伦次,毫无逻辑性。有的毕业生甚至连最起码的自荐书都不会写,结果错失良机,失去就业的机会。
        二、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质量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加大国家就业政策的舆论宣传力度,帮助高校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    
        政策指导是就业指导的前提。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是国家制定的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准则的体现,是调控、约束、导向毕业生择业行为的基本依据。为了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和就业质量,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的政策措施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比如“三支一扶”政策、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政策、大学生到村任职政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政策、大学生应征入伍政策等。这些政策都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祖国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就业。高等学校要加大这些政策的宣传力度,让毕业生了解到国家出台这些就业政策的真正目的意义,了解到这些政策给毕业生带来的优惠以及好处,提升这些政策的吸引力,尽量避免高校毕业生在大城市同挤独木桥,造成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人才匮乏,否则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高校必须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政策指导,宣传就业方针、政策,鼓励毕业生要珍惜国家为毕业生创造的就业机会,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维护社会稳定。
        2.全方位、多渠道发布就业信息,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平台体系,增加毕业生就业机会,提高就业服务水平。
        高校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协作,采取网络招聘、专场招聘、供求洽谈会和用人单位进校园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系列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免费就业信息和各类就业服务。同时,学校还应该通过校园网站、微博、QQ群、移动飞信、BBS论坛等形式向毕业生发布最新的招聘信息。除此之外,高校应该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平台,构建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体系,及时有效地发布就业信息,同时也可以让用人单位及时了解本校毕业生的基本信息,有效地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和就业质量。
        3.正确客观认识自我,科学规划职业生涯
        高校应指导毕业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科学合理地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只有懂得欣赏自己的长处,才能增强自信心,才不会与别人攀比;只有懂得接纳自己的短处,才会有意识有目的地完善自己,才不会产生自卑的心理。全面客观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才能够帮助自己树立明确的就业目标。运用科学发展观,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4.加强就业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应根据社会的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在充分了解各种类型的职业对求职者知识结构的要求,利用在校学习的宝贵时间,积极主动地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适当加强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通过考取外语、计算机以及职业资格等证书,拓宽就业渠道,增加自己在求职中的砝码。除了掌握好专业知识以外,高校毕业生还应该充分利用机会深入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积极主动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践,培养综合能力,掌握实践经验,增长社会见识,积累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为就业和发展增添筹码,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5.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就业观
        随着就业形势不断加剧,高校应积极正确引导毕业生从传统的就业观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当代大学生就业新理念。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正确引导就业协会和创业协会积极开展一系列相关的就业创业培训与实践活动,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同时高校应该大力开展就业指导服务,积极为毕业生提供法律和政策咨询服务,开展个人职业素质测评,帮助毕业生了解职业状况,更好地掌握求职方法与技巧。对有意创业的毕业生提供创业咨询服务,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创业。这不仅解决了个人的就业问题,而且也为社会提供了就业岗位,缓解了就业压力。
        6.加强就业心理指导,积极应对就业压力
        随着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毕业生择业心理问题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影响着毕业生顺利走向社会。高校要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针对毕业生心理发展特点和择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毕业生进行择业心理教育与指导,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沉着、冷静应对就业所带来的压力,才能从容地面试,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
        7.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毕业生职业素质,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
        高校应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培养出服务于社会的各种各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校应该根据社会需求,邀请行业专家共同研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开展订单式培养,开设具有专业特色、实践性强的课程,从而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同时通过顶岗实习、生产实习或者鼓励毕业生利用寒暑假到企业实习,毕业生能够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和掌握更好的工作技能,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8.加强求职技能指导,提升毕业生就业指导水平
        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或者专题讲座、模拟面试等方式,让毕业生充分了解面试与应聘的流程,掌握各种求职技能,提高毕业生的识别能力,提升毕业生招聘面试的应对技能,从而提高求职面试的成功率。
        总之,在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新时期社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它需要高等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根据新的形势、新的任务,采取新的方法,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努力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华鑫, 戴莉. 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 林区教学, 2019(11).
        [2] 蔡红建. 当求职季遇上疫情期 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怎么看怎么办[J]. 人民论坛,2020(Z2),124-127.
        [3] 周园.“十三五”期间高校就业工作研究状况及趋势[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20,11(03),43-50.
        [4] 陈麒雯. 浅析新挑战下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7),70-71.
        [5] 李晋山. 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 019(004):114-115.
        [6] 谢玉军, 帖鹏飞. 高职毕业生求职风险归类分析[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1(04),68-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