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仁潘
德化县委党校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针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提出了实施积极对策,提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可见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各地在研究和推动养老事业发展过程中有自己的做法与经验,德化县针对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特点、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与建议。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20年底,德化县户籍总人口35.43万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4.85万人,占总人口的13.69% 呈现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特点,挑战和养老服务巨大发展机遇并存。德化县已处于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把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称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现在德化县配置县级养老机构2个,城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4个,乡镇敬老院18个,农村养老服务设施118个,各类养老床位2598张,村级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61.78%,老年人活动中心覆盖率100%。
近年来,德化县紧跟老龄化形势,把发展养老事业作为事关社会和谐、全面小康的重大之策,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提早谋划部署,对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进行了规划布局,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正在逐步推进,德化县民政局推行的关爱农村留守老人系列爱心工程,创建“爱心幸福城”等工作有效填补了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其经验做法得到各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二、存在问题
(一)产业化程度较低,有效供给不足。一是城区养老床位严重不足。德化县实施“大城关”发展战略、大量乡镇人口往城关定居,县2 个中心城区乡镇22个社区居民人口数量均在万人以上,其中1000-3000户以上的社区11个。目前城区仅有夕阳红敬老院、爱心养老院、盈康源敬老院(龙浔镇敬老院)3家养老服务机构,总床位仅390床,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二是提供一站式养老服务的机构较少,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难以满足。三是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受场地、资金等因素限制,全县4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暂未启动托养服务,社区家庭养老发展滞后。四是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开展不均衡。社区结合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设置医养结合卫生服务站实际启用不多,全县只有大洋、东埔等少数社区能够实现这一功能。
(二)城乡差别较大,资源分配不均。德化县户籍人口35.43万,29万多集聚在城关,集中了全县82%的劳动力、经济总量、税收和95%的中小学生,是闽中最为聚集的城区,农村常住人口较少,全县191个行政村户籍人口不足1500人的建制村达117个。全县18家乡镇敬老院,除1家已经开办(龙浔镇敬老院),1家列入兴泉铁路征迁范围(盖德镇敬老院)搬迁重建,上涌、三班镇敬老院先行启动社会化运营之外,其余全部闲置。全县已建成的118家农村幸福院、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除开办爱心食堂、日间休闲以外,养老床位基本闲置,群众入驻乡镇敬老院需求不高,乡镇及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利用率偏低。而上级制订资金补助政策实施“一刀切”比较普遍,下达的盘活启用乡镇敬老院资源,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超60%等指标又必须完成,否则就会影响全县绩效考核总分,此举根本不符合德化县实际,造成养老床位布局“一头轻,一头重”的尴尬局面。
(三)专业人才缺乏,服务水平不高。老龄化对医疗卫生、休闲保健、托管托养、家政服务等专业服务人员的需求增大。尽管各级各部门在养老服务上不断加大投入,但德化县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形势依然严峻。
通过调研发现,德化县现有的养老机构用人均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年龄偏大,大多数不是专业护理人员,因为待遇低,工作脏累苦,年轻人不愿从事这个行业,能长期坚持下来的大都是年龄偏大或文化水平不高,有专业知识的年轻护理员缺口很大。专业人才严重不足,成为制约整个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一大短板,社会认可度低、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等是造成专业养老服务人才匮乏的主要原因。
三、对策与措施
(一)进一步强化工作理念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做好老龄和养老工作。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要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问题,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习总书记还曾强调,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要深入领会、切实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求,加强养老扶持政策的宣传落实,增强全社会关爱老人、服务养老的意识,要顺应少子化和“空巢”老人增多的社会趋势,强化“社会化养老”的理念,不断完善老年人家庭赡养和扶养、社会救助等政策,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建立长期照护保障、老年人监护等制度,加大硬件设施建设投入,推动老年大学向基层社区延伸,营造生活便利、健康舒心的生活环境,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
积极推进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进一步提高村(居)养老设施覆盖率。通过购买服务、公建民营、PPP等方式,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促进养老服务管理运行机制从政府主办向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转变。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平台,为社区养老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使老人们在社区就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三)进一步补齐服务短板
一是大力创建“爱心幸福城”,让农村留守老人老有所养、生活更有温度。加强对养老机构的监督管理,积极培育专业人才,提高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倡导人文关怀精神,促进养老机构的人性化、个性化服务发展,切实提高养老服务工作水平。二是医养融合政策,提升各类医疗机构养老服务能力,鼓励兴办护理型养老机构,推进医疗管理和养老管理的深度融合机制,解决“医疗机构不能养老、养老机构不能就医”问题。三是税费优惠政策,对居家养老服务企业、机构实行家庭服务业相关扶持政策,落实养老机构税费减免政策。四是施行改革引领政策,重点在土地使用、金融支持上探索创新,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五是强化人才支撑,注重选拔养老产业发展人才,引导职业院校和有条件的高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课程,加快培养养老服务人才。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构建广泛覆盖的养老为老志愿服务体系。
(四)进一步打造地方特色
一是培育新型养老产业。德化县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名胜古迹星罗棋布,陶瓷文化底蕴深厚,是康养旅居的风水宝地。要紧紧抓住“康养旅居”“候鸟式养老”“田园式养老”的市场机遇,在石牛山景区、九仙山景区、雷峰焦溪等周边乡镇,建设一批森林康养基地和康养小镇,聚健康管理、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为一体,打造新型移动养老方式,形成德化旅游行业的特色亮点。二是筹备智慧型养老项目。面对“十四五”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紧紧抓住养老服务这一群众关切的热点,创新体制机制,契合群众需求,坚持稳中求进,推进民生事业发展。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根据服务需求增设老年养护、临终关怀病床,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设置医养结合卫生服务站,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社区、居家养老结合;依托现代通讯、智慧医疗、智能呼叫、物联网、云平台及电子商务技术,建立老年人信息数据库,为政府及主管部门进行科学决策提供详实数据,向老年人群提供包括“紧急救援、医疗保健、日常照顾、家政服务、休闲娱乐、法律咨询、精神慰藉”在内的“互联网+医养”综合性居家服务项目,建成线上呼叫信息服务平台和线下生活照料实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