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娇娇
绍兴市上虞区崧厦街道中心幼儿园
一、案例背景: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中说道:“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本学期我们的幼儿园小农场开始活动啦!在小农场的活动中,大二班的孩子种下了一个个可爱的洋葱宝宝。在孩子们的精心照顾下,洋葱宝宝都发芽长出了叶子,孩子们每天都期待着洋葱宝宝的新变化,直到一个神秘洞洞的出现。孩子们对这个神秘洞洞充满了好奇和疑问,就这样,我们和神秘洞洞的故事悄悄然开始了。
二、案例描述及分析:
(一)发现洞洞,童心好奇
在一次餐后活动中,孩子们带着记录本来到小农场观察自己洋葱宝宝的变化。孩子们认真观察着自己的洋葱,突然一声尖叫传来“李老师,我的洋葱宝宝被虫子咬了。”啊?洋葱被虫子咬了?只见哲哲指着自己的洋葱叶子向我投来肯定的目光。我走近一看,哲哲的洋葱叶子上是出现了一个洞洞。其他孩子在听到尖叫声也凑了过来。“严沂哲,你的洋葱上有一个洞洞。”“是不是被什么虫子咬了?”“可是虫子不喜欢洋葱的气味呀!”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开来。
回到教室,我将哲哲今天在农场发生的事变成了故事向孩子娓娓道来。听完我的讲述,大家都觉得十分疑惑,也再次讨论开来这个洞洞到底是怎么回事?在讨论过后,孩子们一致决定要好好看看洞洞长啥样,这样才能知道洞洞是怎么来的?
第二天,宇轩拿着放大镜仔细地查看;哲哲靠近洋葱叶子仔细观察,洞洞下面还有一点点残留的碎叶;濋逸还闻一闻洞洞的气味。在大家研究过后发现:洋葱叶子上的洞洞是圆形的,洞洞上只能闻到洋葱的气味,洞洞的周围没有虫子的便便和足迹。那这洞洞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分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联系的过程。在发现洞洞之后,我非常敬佩孩子们细致入微的观察,孩子们都是敏锐的侦查员,在好奇心和兴趣的驱动下,会全力以赴积极寻找线索。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鼓励孩子去发现问题,大胆联想、猜测问题的答案,并设法验证。
(二)来历探秘,失望而归
在观察了洞洞的样子后,大部分孩子觉得是虫子咬的,那是什么虫子咬的呢?瀚瀚说:“我在小农场的青菜上看见过小虫子,可能是它咬的。”哲哲说:“我在幼儿园的塑胶地上看见过有很多只脚的虫子,可能是它咬的。” “那你们怎么知道,到底是什么虫子吃掉的呢?”濋逸说:“我们可以把虫子抓来试一试呀!”哈哈,心动不如行动。
在实验之前,我们先要制定实验计划。1.准备抓虫工具以及饲养箱;2.把虫子和洋葱放入饲养箱;3.观察虫子的行动。孩子们拿着各自的工具与箱子来到了小农场。刚刚下过雨,农场附近的路上出现了很多的蚯蚓。宇轩和嘉航拿出自己的镊子想要夹住蚯蚓,哲哲看见了赶紧过来制止“这样会把蚯蚓夹死的。”那怎么办呢?宇轩去找来两片树叶,只见他一手拿着一片树叶尝试靠近来夹起蚯蚓,在几次尝试之后,宇轩用手抓起蚯蚓,将蚯蚓“拿”到了树叶上。“,我成功了!”宇轩拿着蚯蚓,笑容十分灿烂。
孩子们抓到了各种各样的虫子,带回家实验!实验之后,孩子们发现幼儿园抓到的虫子们都不喜欢吃洋葱叶,没有虫子吃洋葱叶,那神秘的洞洞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分析: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鼓励孩子表征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主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为什么支持孩子们真的去实验,就是希望尊重孩子的想法,在过程中去计划和实践,用相信和质疑支持孩子们收获关于解决问题的经验。《指南》指出“能经常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作为教师应该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孩子的探索行为。
(三)偶然机遇,水落石出
不是小虫子咬的那神秘洞洞到底是从何而来?否定了虫咬的答案孩子们似乎非常失望,活动也随之陷入了瓶颈。这天刚走到农场外围,濋逸就叫了起来:“李老师,有小朋友在踩我们的洋葱!”边说边用手指指着其他班的小朋友。顺着濋逸指出的方向,孩子们看到了正在农场捕捉昆虫的大一班小朋友。在捕捉昆虫的过程中,有时脚会踩到洋葱叶,有时捕捉工具上的棒子会打到洋葱叶。这下孩子们有了新的猜测:是不是其他班小朋友在农场活动的时候什么东西弄到了严沂哲的洋葱叶呢?
为了验证孩子们的想法,我们来到小农场再次观察,这次孩子们翻看了其他班小朋友捕捉昆虫的工具;有些孩子看了小农场活动箱的材料;有些孩子去看了其他班小朋友的农场名牌;有些孩子去看了其他班孩子的浇水工具……在农场各个角落都有着孩子的身影。
“我找到了!”随着宣妤的一声高喊,宣妤开心地拿着大六班孩子插在泥土中的名牌跑到我身边,气喘吁吁地说:“李老师,你看,是这个尖尖的棒子在严沂哲的洋葱叶上戳出了一个洞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将大六班孩子的植物名牌带回了教室,同时也摘了一片洋葱叶。回到教室,我们的对比实验开始了,发现秘密的宣妤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原来是大六班的小朋友弄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神秘洞洞终于破案了。
分析:
《指南》在社会领域提出了“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遇到困难能够坚持。”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情绪变化十分的明显:由抓捕虫子的开心到虫咬答案否定的失落,再到发现转机的兴奋。孩子的情绪表达也推动着我们的活动进行。在此次的观察过程中,孩子们会积极地为自己的想法收集证据,并且愿意与同伴合作探究,分享交流,在回顾自己的探究过程中得到经验的提升。(四)童心创想,护之周全
知道了神秘洞洞产生的原因,孩子们想知道大六班的孩子为什么会将棒子戳到我们的洋葱叶上?我们的洋葱叶为什么会受到别的小朋友的“伤害”? “可能大六班小朋友是不小心的。”“是的,李老师已经询问过大六班的老师和小朋友,他们是在给辣椒宝宝插名牌的时候不小心戳到了我们的洋葱叶。”我向孩子们解释道。
了解了洞洞产生的前因后果,孩子们决定来一次洋葱保护标志设计活动,去提醒其他班小朋友在农场观察的时候要小心。随后我们将设计好的标志一起放到小农场。在小农场活动不仅要注意我们的洋葱宝宝,其他班小朋友的种植地也需要这样的保护标志,我们也给他们设计了保护标志。小农场有了标记,我们还要告诉其他班的小朋友我们的保护行动。我们的保护行动还在继续,我们的农场游戏还在继续,敬请期待。。。。。。
三、案例反思
1.儿童——游戏的主人
孩子们在洞洞探索的过程中,能够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大胆猜想,细心验证。在活动过程中爱动手动脑解决出现的问题,有时是自己探索,有时是同伴学习,有时是家园配合。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是活动的主人,他们积极投入,有碰壁后的失落,也有成功后的喜悦,同时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与探索过程。我们的活动始终随着孩子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中层层推进,体验到主动学习与探索的乐趣。
2. 教师——将游戏还给孩子
活教育指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们自己去想,虽然在活动中需要教师的支持,但是我们更应该不断引导孩子自己去观察、思考、发现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如案例中,教师没有直接将虫子吃叶的结果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自己去实验探索,得出结论。同时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计划和记录,并与他人交流分享。通过记录帮助孩子丰富观察经验、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分享发现。我们应该放手将游戏还给孩子,让孩子去做游戏的主人,从而促进孩子的学习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