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香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金华小学分校363700
摘要:语文课程是小学教育中的重点学科,对于学生语言表达和知识运用的培养具有基础性指导作用。随着教育的不断革新,语文课堂愈发注重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并要求教师在实践授课中有效融合传统文化教育,着眼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反映于小学语文课堂,即要将经典诵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元素,引导学生在经典诵读中通文句、明情感、多沉淀,进而在知识积累中有效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不断强化学生经典诵读,学生能够在增长学识的同时丰富自身修养,提高文化认知和文化自信。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文本理解能力;提升策略
经典诵读是文化精粹,是文学的沉淀,更是历史长河中珍贵的知识宝藏。小学语文教学,注重的不应只是单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多要着眼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和人文情怀的沉积。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强化经典诵读,首先要求教师积极创改课堂,创新教学模式,创设交互情境,将经典诵读元素与语文教学内容合理融合于一体,尤其在教学模式方面,教师要多下功夫,这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实践教学表明,“一读通文句,二读明情感,三读重积累,四读重迁移”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以读代讲,让朗朗书声充满校园,为经典诵读融入语文课堂提供了有效促力。作为语文教师,教学思维要时刻维新,不断探究,不断创新,致力于经典诵读的融合性教学,切实落实对学生文本理解能力的培养,真正构建起诵读助力学生理解力深化的桥梁。
一、自主选择诵读内容,精简诵读,加强学生理解
对于小学生来说,内容过多、篇幅过长的语篇较难吸引他们的学习目光,这会直接影响他们在的学习效果。在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在授课中只顾知识的输出,而没有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这不仅不能提高教学有效性,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经典诵读的融合性教学时,应科学筛选教学内容,自主选择诵读素材,通过精简化诵读指导,让学生在经典诵读中增强理解力、阅读力。
例如:在我校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学校原本依托金华小学的每日一诵校本教材,虽然其内容十分丰富,但有些并不符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意识到这一问题,教师着手诵读教材的厘清设定,把原本的国外诗文去除,内容较长的篇幅删减,增加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的内容和更适合我校各年段学生诵读的经典诗文。像在中低年级的经典诵读内容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选定的内容提取出来,作为集中诵读的素材,如古诗词《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等,通过教师的自我筛选,汇编而成的诵读文本将更具教学效用,也更加适应小学生这一受教群体,对于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增强他们的诵读基础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二、多元活动助力诵读,深入阅读,培养阅读思维
所谓教学,即“教”与“学”两者间的相互转化,两者间的过渡更多依靠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任一方的“单独作战”都无法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埋头苦教,教学的连续性输出,学生未必能全盘接受,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借助外力,生动有效地传达知识,让学生更好地吸收。基于此,多元活动的创设将成为经典诵读创造有效助力,借此可达到以读代讲的效果,既能使学生在诵读中深化阅读理解,也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阅读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文本理解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一些古诗词,像《望庐山瀑布》时,就可以围绕这以古诗的主题进行专项教学,具体的教学活动可包括诵读大比拼、经典诵读分享会,诗词赏析交流会等,这首古诗主要体现的是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与赞美,那么在诵读分享会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类似题材的古诗词分享,以此拓展大家的阅读面,同时,在观点分享中也能活跃学生思维,增强他们对诵读内容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设置图书角,添置经典方面的书籍,并且开放阅览室,让阅览室的书籍流动到各班的图书角,以此拓展的学生阅读的空间和阅读读物的数量。阅读量和质的保障将有效助力学生文本理解力的提升
三、引导情境经典诵读,活跃课堂,优化阅读理解
除了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上进行调整,教师还可将课堂创改放在情境教学的开展中。教材中的经典诵读内容十分有限,如果教师在教学指导中只限于教材,那么学生的阅读面将被大大缩减,无论是对于他们阅读理解力的提升,还是语文知识的累计、人文素养的构建,都将产生不利影响。所以,相关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指导者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引入课堂经典诵读资源,让学生在接受课本知识研习的同时也能学习课外知识,并结合交互性授课模式,以此提高教学活性,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优化学生的经典阅读理解力和思维创造力以及诵读执行力。
例如:在《妈妈睡了》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这篇课文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深刻理解、体会父母的关爱之情。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借助一组插画来辅助教学,即激发同学们的想象力,并结合插画理解课文。接着,借助多媒体进行汉字情境游戏,即教师出示一组汉字,学生通过思维发散联想加减笔画可能形成的新汉字,以此增强大家对新知识的理解,语言基础的建立将直接促进学生对语篇内容的熟练诵读。最后,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性诵读,深刻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这样一来,同学们不仅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体验到经典诵读背后的情感要求,也能经活跃课堂的参与优化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诵读上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而言之,通过经典诵读这一以读代讲的融合性教学模式,语文课堂呈现出了新的光景,更具创造性和灵活性。教学内容的科学整编,为学生奠定经典诵读基础提供了有效助力;教学活动的多元化创设,大大提高了学生诵读的兴趣和能力;情境教学的引入,增强了学生的诵读体验,提高了学生的文本阅读积极性和实践力。基于经典诵读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诵读的训练,强化以读代讲的方式,切实构建认真渗透“重情感,重感悟,重积累”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李青学.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0(02):117-118.
[2]刘爱红.弘扬国学经典,优化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J].当代家庭教育,2020(25):132-133.
[3]田文政.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的巧妙融合[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256.
(课题编号ZPKTY19161《小学经典诵读助力文本理解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的成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