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2月第4期   作者:杨文超 牛德强 牛彬全 朱萌 杨晓梅 王昊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家庭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

        杨文超  牛德强 牛彬全  朱萌 杨晓梅  王昊
        安阳县伦掌镇伦掌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家庭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所以必须重视留守儿童的健康教育、心理教育问题,使孩子能健康茁壮地成长。所以对农村小学班主任的要求也越发高标准,随着新课改理念的发展,所有教师都应该明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学生涯的开端,也是重点,人本理念也需要带动到农村等经济发展不太健全、留守儿童比较多的地方。所以在农村小学里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应该更加细致,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孩子们即使不在父母身边,也能健康积极地成长。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班主任   心理健康
        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
        (一)常见的心理问题?
        1、性格孤僻?
        相比于正常家庭的儿童,留守儿童会产生一定的自卑感,这就使他们不愿意主动参与到集体活动中,久而久之会使他们产生孤僻的性格[1]。孤独感是留守儿童最为突出的感受。对于成长中的儿童来讲,突然发生变化的家庭结构往往让其感到不适,不同于以往的家庭结构很容易对其心理产生不良影响。留守儿童只有父爱或者是母爱,他们只拥有正常家庭父母陪伴一半的时间,在他们内心深处,他们会觉得离开他们的父母是不爱他们的,会感觉到自己是被抛弃的。同时,留守儿童的家庭也肩负着更大的工作压力,往往他们忙于工作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基于上述原因,绝大多数留守儿童都会产生严重的孤独感。?
        2、自卑心理?
        通常情况下,留守儿童的家庭与普通家庭是存在着区别的,由于尚未具备成熟的思想,因此留守儿童往往不能对家庭结构的改变予以正确的认识。受此影响,他们的内心往往更加脆弱自卑,拒绝和他人沟通交流,在行事等方面表现的较为冷漠。此外,家庭的变化也让儿童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做任何事都谨慎小心,逐渐变得怯懦。这种状况如果不及时加以干预,一定会使儿童感觉到自卑。而且留守儿童的家庭压力一般比较大,父母在这种压力的影响下,孩子稍有一点错误也会使他们产生不耐烦的心理,这就使孩子不能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和自己的父母亲近,有什么想法也不敢和父母提出来。久而久之,儿童就会打心底对自己的父母产生一种害怕的感觉,做任何事都会小心翼翼,这会使他们产生自闭的心理。对于正常家庭的孩子而言,他們会认为留守儿童是异类,在生活中也会用异样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而在这种环境下的留守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他们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不愿意走进别人的圈子,只是自己一个人躲在角落里,长时间下去就会使他们产生自闭的心理特征。?
        3、缺乏安全感?
        从精神和物质层面来讲,留守儿童所获得的往往要比健全家庭的儿童少。此外,在与儿童相处时的家长经常会带有负面情绪,导致儿童长期处于忧虑和恐惧中。由于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关爱,导致儿童缺乏一定的安全感,情况严重的甚至会怀疑所有事物。对于自己家庭为什么不完整,孩子一直都处于疑问的状态中,有的儿童会觉得自己家庭不完整的真正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在这样的想法在,他们会觉得自己的存在是不对的,并且产生一定的自责。这种自责则会引发儿童一系列的心理因素,如胆小怕事、没安全感等。
        (二)常见的不良表现
        1.学习情况不好
        学习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留守儿童比较关键的问题之一。在小学阶段,学生学校学习时间不多,学生数量多,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放学后又没有父母的监护,就会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差,作业不按时完成等情况。同时,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制力也比较差,对于学习缺乏一定的兴趣,使得他们很难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2.行为习惯不良
        因为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监护,就会很容易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比如说谎、打架以及沉迷电视、电脑等,甚至在上课的时候还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学习。比如,在农村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由爷爷奶奶监护,老人对于孩子更多是溺爱,会任由他们的想法,自然而然就会变得越来越放纵,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从而导致其心理的不健康发展,这对于学生自身、家庭以及社会的发展都埋下了隐患。
        3.个性特征缺陷
        在个性特点方面,因为缺少父母的爱护和关心,所以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容易形成两种极端的性格:一种是暴躁顽皮,主要是通过比较出格的行为来引起家长和班主任的注意;一种是性格比较内向,不愿意和别人进行交流。所以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这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班主任作为主要的教育者,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二、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对留守儿童而言,最好的关系莫过于朋友之间的关系,班主任想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朋友,了解每一个孩子内心敏感之处,性格不同之处,然后寻找一个合适的方法与之相处,使师生之间的关系,像朋友,更像是亲人,这需要老师有极强的耐心和对孩子们的细心,用心去了解孩子们的心理动向,对事物的不同看法,然后针对性地给孩子们提出意见,并帮助他们正确积极地生活。比如对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要经常给予鼓励和肯定,增強此类学生的社交能力,创造条件让他们去说、去想,对善于伪装的学生,这类学生老师不可能一下就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需要老师用自己的耐心,一步步打破学生的防御体系,慢慢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究其根本,再对症下药。
         2.备份“留守儿童”家庭档案
        为了能更好地帮助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成长因素等,班主任可以制订一份家庭档案,在开学的时候让学生将自己的家庭成员及其工作动向等都做一个调查,区分出哪些是留守儿童,哪些不是,是留守儿童的是由什么关系的家庭成员在照顾,这样不仅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还能对留守儿童可能出现哪些行为问题做出估计,然后做好防备,比如对于父母在外的留守儿童,家中是只有老人在照顾的孩子,可能会出现老人管不住孩子,功课没有办法辅导等情况,针对这类学生,老师可以多给予学生功课方面的辅导,引导其良好规划课外时间,对于是父母的一些亲戚朋友在照顾的留守儿童,班主任要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这类学生很容易出现性格孤僻,不爱交流,心理感受常常得不到关注等情况,所以班主任应该在生活上给予学生帮助和关心。
        3.搭建孩子与父母的亲密桥梁
        父母始终是父母,教师再多的关心,再到位的课堂讲解,都没有办法弥补父母对孩子成长的缺失,所以哪怕是留守儿童,老师也可以采用电话等方式联系孩子的父母,告知孩子在学校的状况,让家长协助老师给孩子们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成长环境,让父母有孩子成长的参与感,而不是一味地寄生活费、学费,一年回家一次,这些都没有意义,对学生的成长而言,没有帮助,对父母而言,缺席学生的成长,是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所以老师要做好孩子和家长沟通的桥梁。如今科技发达,哪怕远在他乡,我们也可以运用电子设备让孩子和父母能说说话,孩子可以说说自己的近况,也可以让老师转达,父母也会有欣慰感,让孩子和父母不疏远,老师就是这中间的媒介,为孩子和父母的亲密关系构建桥梁。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更是农村的未来。由于目前受到主客观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这种情况,作为班主任就要及时发现,及时沟通,积极地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改善儿童心理。总之,班主任要全方位了解信息,对症下药,及时与父母家人沟通,经常组织集体活动培养儿童集体意识,定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同时班主任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注意自认行为,如此才能更好地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贡献力量。
   此论文是安阳市殷都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农村小学班主任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yjk2021】36)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李永丽. 试析农村小学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20(6):0087-0087.
        冯杨兴. 农村小学班主任对留守儿童心理教育工作探讨[J]. 教育界, 2020, 000(002):36-37.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