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婵婷
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教育集团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具有高速度、网络化、智能化等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魅力无穷。在教育教学当中,指引学生主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知识,探索未知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各个地区正积极响应教育政策,通过全校推进的方式进行信息技术2.0的学习。本研究将立足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实践,从“激发阅读写作兴趣”以及“优化写作教学策略”两个方面为切入口,将多媒体教学环境和混合型学习环境相融合,借助思维导图优化写作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信息技术2.0 习作教学 思维导图
一、研究的背景
(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写作教学作为语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学生学会用文字表达情感[[[] 汪圣龙.例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结构表达方式[J]江苏教育,2017(81):25-28]]。《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重点定位于以下三点:一是注重情感态度,二是注重过程,三是提倡自主写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主要解决“为什么而写作”,和“如何去写作”两个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其写作自信为主要方向,引领学生乐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积累,敢于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色彩丰富、结构新颖的思维导图,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好奇心,能为高质量教学活动开展奠定基础[[[] 窦毓奎.浅析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触摸春天》为例[J]中国教师,2018(S2):53]]。思维导图遵循脑力发展规律,发散性、直观性呈现思维过程。在绘制的过程中能有效促进学生手脑并用,不断联想与想象,并将自己的思考以图画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深度契合。
(二)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推动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具体可感的信息资源对于小学生来说充满魅力,能极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指引着他们主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知识,探索未知世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逐步推进,也鼓励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
二、研究的意义
(一)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习作积极性
在信息技术2.0背景下,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当融入图片、视频及微课等表现形式,丰富学生的多重感官体验,进而结合思维导图进行总结概括,巩固认知。图像、线条以及绘声绘色的视频等元素的加入,有力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利用思维导图将习作内容合理分配,形式丰富,条理清晰,也会让学生更乐于接受新知识的传授,逐步形成发散性思维,实现习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明确习作重点,细化教学内容
目前学生在习作时“绞尽脑汁而无从下笔”的现象经常出现。如果习作前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抽丝剥茧”,利用思维导图确定写作的主题,明确思维导图的“根”,然后不断细化,发展“枝干”,既能确保习作不偏题, 又能加强文章内容的系统性和关联性,学生写作思路逐步打开,习作效果将显著提升。
(三)构建知识层次,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各行各业更加需要逻辑思维缜密、综合实力全面的新时代人才。在信息技术2.0的背景下训练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训练,培养其综合能力。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大胆进行头脑风暴,围绕中心词逐级展开思考,从一级分支过渡到二级及以下的分支,整个过程呈发散式,不断拓展完善。整个过程,既能够拓展思路,又可以引导学生逐层构建知识层次。
(四)重建认知架构 ,实现知识整合提升
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结合思维导图进行习作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发散性打破原有的思维束缚,自主创新地在不同的知识之间搭建桥梁,科学而快速地梳理思路并完成习作。在这个过程中,有了思维导图的引导,学生能够快速将新旧知识进行连接,完成新一轮的知识整合与重构。
习作变得更有条理,重难点突出,学生也更乐于去创作。总而言之,学生只要掌握了这种方法,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思考能力和写作水平,从而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挖掘了学生的潜在能力[[[] 侯进林.展望语文教学的春天[J].山西教育(教学),2011(7).
]]。
三、利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抽丝剥茧挑重点,明确习作要求
习作教学,审题尤为重要。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过圈画的方式找出习作的要求,用明显的标记标出关键词。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我的动物朋友”时,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可以快速找到习作主题“我的动物朋友”,这便是思维导图的中心词。接着,再细读教材,提取习作要求,将思维导图的一级分支关键词确定为“描写对象”、“描写方面”、“情境选择”三个并列的等级,明确习作要求后逐步发散。例如“描写方面”可以继续拓展第二级分支,将关键词定为“外形”、“习性”、“性格”等。利用思维导图明确了写作要求,脚手架已经搭建好,接下来的习作就得心应手了。
(二)主干分支需理清,完善谋篇布局
写作要求明确后,如何构思成为了学生新的难题。思维导图可视化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逻辑清晰地梳理思路,形成科学合理的行文框架,为后期的写作奠定基础。
例如在引导学生完成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我的奇思妙想”这一主题的习作时,可以先播放视频《未来世界》,让学生感受视觉冲击,体悟想象的大胆与奇妙,继而以“我的奇思妙想”作为中心词,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展开头脑风暴,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思考,完善思维导图一级分支。接着,逐步理清写作思路,以更具延展性和开放性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三)头脑风暴促思考,广泛选取素材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浮于表层,虽然帮助学生梳理了习作思路,搭建了框架,但是学生依然无从下笔。究其原因,大部分学生面对着“学习高压”,每天过着“学校-家庭-补习班”三点一线的乏味生活,生活经验及其匮乏,没有真实的素材和内容的积累,所以“绞尽脑汁”也迟迟下不了笔,畏难情绪逐渐产生,“习作”成为了恐怖的代名词。如果教师借助思维导图来丰富学生的素材,那习作相对来说就变成了一件轻松的事。
比如以“以记一件有趣的事”为话题进行习作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辅助,播放学生春游秋游、课间活动、户外实践等精彩活动的剪辑视频,并通过动情的音乐、旁白等辅助讲解,将学生的思绪牵引到具体情景当中,再次感受当时的所思所想所感,给予学生丰富的感官体验,逐步挑动学生心弦,使其情感自然流露。同时,借助思维导图,将“一件有趣的事”发散到生活当中,引导从“学校”、“家庭”、“社区”以及“其他”等四个分支拓展。如“家庭”这一分支可逐步细化,回到“父母长辈活动”、“亲子互动”、“自我挑战”等情景,而“亲子互动”可继续细化为“家务体验”、“亲子游戏”、“假期旅游”等。这样学生不再觉得“举笔犹如千斤重”,有了思维导图牵引出的庞大素材库,学生选材轻松,写作兴趣激增。
(四)好词好句来点缀,优化语言表达
丰富的词汇积累对于习作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恰到好处的点缀,能够让习作锦上添花。在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时,可结合本单元精读课文内容《观潮》,利用思维导图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把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震撼与壮观用图示的形式和凝练的关键词表现出来,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补充。这样一来,学生们在习作的时候,便可以根据所积累的内容举一反三融合运用,在习作时得到了有力的凭借。
四、结语
综上所述, 顺应信息化时代潮流,利用思维导图去带动语言训练,引导学生完成习作有诸多优势,灵活应用思维导图,能有效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促进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