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案例:高中生怕举手发言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5期   作者:李鲲鹏
[导读] 作为一名班主任同时也是一位一线教师,我们的工作主要接触的就是我们的课堂

        李鲲鹏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  154100
        作为一名班主任同时也是一位一线教师,我们的工作主要接触的就是我们的课堂、我们的学生。课堂上我们的教学内容在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对象也在发生着变化。教学一线和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学生们渴求知识的眼神要求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本学科业务能力和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师德责任心要求我们要认真对待我们的每一节课,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理成长。让自己的教学效果和班级管理效果能够在学生们身上最大限度的体现。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下,我们在不断改变自己的班级管理方式,教学习惯,使自己不断适应培养新时期人才的要求,让学生多思考,多做,多说,让他们能够主动地把知识从老师的变成自己的,无论是班主任课堂还是科任教师课堂。过去的时候,更多的是老师不相信学生,怕老师说的少了,万一学生们某一个知识点没有接触到,没有思考透彻怎么办?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在不断地说啊,讲啊!好像都说出来了,我们也就放心了。但当我们逐渐接受新课改的理念的时候,我们开始放手的时候,却发现更多的时候学生们已经放不开了,当我们一个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的时候,我们更多面对的是学生们的沉默。我们应该思考一下:为什么现在的高中生不爱举手发言了?
        我曾经面对这样的困惑针对我的学生做过这样的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来分析一下高中学生上课时被动接受提问,被动学习的局面的原因和对策
        问卷如下:
        我的问题:
        1、课堂上你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希望单独回答还是大家一起回答?你的理由
 答案:

        2、如果你回答的不是很准确,你希望老师用什么样的语言评价你的答案?你会尴尬么?
答案:

        3、哪种类型的老师和课堂氛围能够激发你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答案:

        学生们反馈给我的问卷内容十分丰富,我也在学生们给我的答案中有了一些启发和思考。高中生怕举手发言的原因我主要归纳出有以下几点,在这里想和大家有所交流。
        原因一:习惯使然
        孩子们刚上小学的时候还是比较愿意举手发言的,那时候的想法很单纯,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表扬。但是从学生们逐渐明白初中有社会上评价的好坏之分的时候,他们的学习就不会那么轻松了。等到了初中,直接面对的就是三年后的高中升学,他们的学习变得更加紧迫了。多听、多学、多记是他们最直接有效地接受知识的途径。在小学时候养成了的举手回答问题的好习惯到了初中也就变得不太经常能用到了,等到了高中新的学习环境和新的思维方式使得他们不敢过多地去尝试,而是等待和接受。
        原因二: 心理因素
        高中生课堂举手回答问题的频率越来越少,分析其心理原因主要是自尊心和小大人的思想在作怪。其一,很多学生害怕自己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如果答不对会引起其他学生的嘲笑。他们认为被动地被提问如果回答错了也没有关系,大家和老师也能理解。如果回答对了就很荣耀,在他们的思想中一致认为:如果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就一定要保证答案的正确性,但是现实中我们很少有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有足够的自信。其二,现在的高中生都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已经是很成熟的大人了。

如果再争着举手回答问题会被别人笑话,这已经是小学生们的行为了,他们已经开始不屑于此了,太出风头很幼稚!
        原因三 班级的学习氛围
        通过课堂上的观察,我发现每个班级不同的学习氛围也是学生积极与否的很重要的因素,有些班级课堂气氛很活跃,那么在这样的班级上课,提出问题后学生们回答问题也就变得很轻松,许多时候就算是回答错了,同学们也能很轻松地以玩笑的形式度过,不会让回答问题的学生过于尴尬。相反他可能会为了再一次的引起大家注意而多次主动回答问题,但是有些班级课堂气氛很严肃,对回答问题的对错过于看重,回答对了,大家就会很崇拜,但是回答错了,班级气氛马上就有些凝重,没有人应和,使回答问题的学生没有台阶可下,这个时候就是考验老师的时候了。这样的时候我们就要十分注意自己评价性的语言,采取适当的方式加以鼓励和缓解。语言要得当还要明确。既使回答问题的学生有台阶可下,又要让学生们明确这个知识。
        原因四 师生之间的沟通
        在问卷中和课堂观察中显示这样一个问题,同样一个班级,在某一门课程中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气氛会浓一些,有些学生在某一位老师的课堂上也格外活跃,而在某一些课堂上却死气沉沉。同样一位老师,在不同的班级里,教学的氛围也是不一样的,有些班级会更融洽些。那么这就是师生之间的沟通在起作用了。学生们对某一学科感兴趣或者对某一位老师认可。那么他就会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上积极性相对要高一些,回答问题的主动性也就要更高一些。
        提出对策
        新课程改革要求老师和学生都要适应角色的转变,那么既然长久以来都是老师在课堂上占主要地位,那么角色的转变也让老师来起到一个带头作用,在老师的引领下,让学生们潜移默化地转变角色,找到自己的位置。那么我们就从主动举手发言开始。
        对策一 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心理,使他们逐渐认识到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是自我能力的一种锻炼和体现,回答问题的结果正确与否在你鼓起勇气站起来的那一瞬间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已经敢想、敢做了。这就是你成长的一步。
        对策二 每一名任课教师都要针对所教班级的不同风格制定不同的教学模式,让我们引领学生形成轻松的学习氛围,有些时候老师太过于看重结果的时候,学生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轻视答案的对错的,不要让我们把气氛搞得紧张了。我们的轻松面对,会让学生们也逐渐走出来。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对提高课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关系融洽,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起学生的极大热情去参与学习。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一个民主的言论氛围,有的时候插嘴的现象也不要一概抹杀,善意的插嘴既可以丰富课堂内容,也能沟通师生间的感情。这个时候哪怕他是在底下胡说,当你关注的时候他也会有所感知,以后他插嘴的质量也会不断提高,不就得将来他可能就要站起来和你交流了。
        对策三 善待第一个发言的学生
        学生不敢主动发言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自己知识的不确定性,第一个发言的学生往往由于体系条理不是特别清晰而成为大家的靶子,在此基础上,往往在不断地补充中越后来发言的学生得到的好评越多。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当第一个。这个时候老师要善待第一个发言的学生,赞扬他敢于第一个举手发言的勇气,并感谢他为后来发言的学生提供了诸多启发和帮助,这样他就会体验到第一个发言的开创性价值和引导性作用,为自己有幸成为第一个发言者而感到光荣,从而带动其他学生踊跃举手发言。
        对策四 通过班会课锻炼学生问答能力
   学生不愿发言有部分教师与学生之间代沟的原因,在设置问题时会与学生心理需求不统一让学生产生抵触感而拒绝回答问题。这时,可以通过班会课的方式,将课堂完全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设计自己喜欢的问题,大家参与共同回答,消除回答问题的陌生感甚至是恐惧感。与此同时,作为班主任和教师可以近距离了解学生的心理认知状态,在设计问题时更贴近学生,也就更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更好的达到学生参与能力。
        教学中我们遇到的问题总是很多,解决的方法也总是很多,只要我们勤于思考,乐于去做,我们遇到的问题就都会慢慢得到解决,解决问的方法也会越来越多,高中学生怕举手发言,不是学生单独个体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从老师做起,从我们的每一节课做起。简单概括起来就是,学会创设教育情景,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使学生对其中的内容有兴趣,有说话的欲望,再加上教师的鼓励和引导,我相信在以后的课堂中会有更多的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和我们交流,与我们争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