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潜
湖南省商业技师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1
摘要:企业文化进校园能有效促进校企合作,深入产教融合。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职学校企业文化进校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产教融合办学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职学校;企业文化;产教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部等六部门在2018年印发了关于《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各省各地也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化阐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可见,产教融合在职业教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各职业院校为相应国家和政府的号召,纷纷进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做出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较多突出问题[1-2]。本文对目前中职学校企业文化进校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以期为产教融合办学提供理论依据。
一、企业参与度不高
订单班、冠名班是目前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但多数企业仅仅只是与学校签订招聘协议,在毕业季之前到学校宣讲招聘,缺乏深度合作。校企合作的顺利进展,需要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努力,企业应排专业人员入校宣讲、讲课,甚至可以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或模拟工厂,餐饮类企业甚至可以在校内开店,既可以提供校内实训产地,又能提供勤工俭学岗位,还能为企业创收。企业的深度参与,能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行业前景和企业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难度大
要想企业文化顺利走进校园、走进学生心中,企业可以适当的开展课堂教学。但由于企业人员没法固定上课时间,经常会因为出差、开会等不可控因素干扰,导致学校无法统一排课,最终致使企业课堂流于形式。
同时,大多数企业教师还要处理自己在公司的本职工作,通常是一下课就走了,学生很难与其面对面交流,导致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够,只是当做一门学科在学习。
三、形式较单一
企业文化进校园基本都是企业人员进行一些宣讲,大多还是以讲座的形式开展。学生也多出于“安排”去听的讲座,主观意愿不强烈,最终导致学生产生厌烦甚至抵触的心理。形式较为单一是目前企业文化进校园的典型问题之一。企业和学校可以联合开展进工厂、进企业活动,学生可以近距离的了解企业的工作模式和状态,有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更容易让学生对企业产生认同感。企业还可邀请学生一起开展团建活动,让学生提前融入企业环境,产生熟悉感,能帮助学生在就职时迅速转换角色,投入工作。
四、学校主动性不够
企业文化走进校园绝不是企业一方的任务,还需要学校积极主动的配合。目前,大多数学校都是等着企业找上门,甚至活动的开展也是企业提出思路,学校仅仅担任了“通讯员”的工作。其实,学校可以主动组织学生去参观工厂等,甚至可以邀请行业的龙头企业进行行业介绍,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重点和方向。同时,深入的校企合作还能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了解前沿技术,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企业文化进校园能建立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强学生对行业的关注度,还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因此,要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学校与企业也应建立长期有效的沟通机制,最终形成良好、高效、互利的合作关系,为社会主义发展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艳萍.高职院校企业文化进校园的思路与策略的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5(03):57-59.
[2]阎红.企业文化进校园的思路与策略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7(12):139.
作者简介:温潜(1987-),男,汉族,辽宁东港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食品加工、餐饮管理、中式烹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