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思政教育下高校武术教学的创新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5期   作者:黄晓鹏
[导读] 体育课程中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历史文化教育资源
        黄晓鹏
        福建警察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7



        摘要:体育课程中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历史文化教育资源,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世界文化大融合、国民思想日益全球化、外来文化不断冲击的形势下,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课程思政;武术课程;武术文化
        引言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向来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思想是所有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职业操守。面对网络和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德育工作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教育任重而道远。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丰厚的内生资源。武术文化作为中国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地生根”的保障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更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大量理论知识和借鉴之处。
        1、“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武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1.1“立德树人”目标
        武术课程学习有助于学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进而构建卓越人民体育教师的核心素养。通过武术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分析解决运动训练领域各种案例、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
        1.2“育人报国”目标
        武术课程是一门以“育人报国”为理念,以理论讲授、教学案例、实践操作、运动体验、训练指导等方式,讲授基本武术训练知识、理论、原则、方法的体育学科基础性课程。通过武术课程学习使学生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深厚的教育情怀和坚定的学科自信。
        1.3“全面发展”目标
        通过武术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较系统地掌握武术训练学基本知识、基本学问;了解武术训练的常用方法和手段、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修身养性,建立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2、现代思政教育下高校武术教学的创新
        2.1挖掘武术教学中的思政理念
        武术教育一定要有明确的思政理念,在日常知识讲授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武术课程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三观,同时提升其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武术文化中蕴藏着非常多的传统文化经典,因此,教师可以对武术文化进行挖掘和整理,引导学生学习其中的传统文化知识,通过挖掘传统文化提升高校武术教学的效果。在当前的思想教育中,由于多元化思想的传播,青少年思想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因此有必要及时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这种情况下,传统文化的作用便凸显出来,可以对其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唤醒他们的民族精神。高校武术教学要发挥这种作用,就需要将思政理念融入武术课程教学中。通过学习武术历史知识,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们认识到武术学习的真正内涵和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武术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却从未消失,这部分内容将继续在高校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武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净化。武术学习不是简单的锻炼身体,而是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智慧的过程。提升信念,增强意志,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够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历史使命。因此,弘扬传统文化,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既是武术具备的教育功能,同时也是武术教育必须承担的教育责任。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武术具有非常突出的教育功能,对于我国的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2.2在武术教学中拓展思政理念
        武术课程中蕴含的思政理念是非常丰富的,需要教师深入挖掘,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实现思政理念在武术课程融合中效用的最大化。

思政理念融入武术教学课堂,目的之一是使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武术的本质是技击,但武术文化却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武术文化中蕴含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人合一、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另外在养生和医学方面也有丰富的内容。武术教学中的基本能力学习不是重点,文化和思想价值才是高校武术课程学习的重点内容。学生通过学习武术课程收获的不仅仅是武术技术动作,更重要的是想境界的提升。
        2.3创新武术教学手段和方式
        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创新教育方式和教学手段,营造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首先在武术网络模块上突破创新,充分挖掘体育思政“育人”元素,融入到在线武术课程理论、测试、作业、讨论中,将武术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为现代思政教育,通过武林先辈的民族气节,影响学生的道德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其次要善于使用情景互动、探究合作、生生互评等创新教学手段,结合武术在线课程,创新混合式教学模式,既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课前个性化自主学习,更强调回归课堂,开展问题探究的讨论交流,并且加强动作练习。实现以老师为中心的单向传递模式,向学生为中心、体验式、互动式为重点的自主创新模式转变。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最终实现武术教学的思政目标。
        2.4充分利用第三课堂,武术课程思政教育多样化
        对任何一所学校来说,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都非常重要,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课程思政不应局限于课堂之上,大学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各类社团、活动都给学生提供了展势自我的机会,同时也是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平台。作为一项可以在课内外同时开展的课程,体育社团及赛事的开展是校内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建良好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课堂的开展与课程教学相辅相成,通过校内武术社团、比赛、武术文化知识竞赛;国家、省、市、区级武术比赛的开展以及武术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表演、比赛中学习体育精神,践行武德观念,亲身体会武术学习和活动中的不懈奋斗和团结协作,养成自强不息、厚德崇礼的民族精神。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电影、纪录片等手段,展示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传统文化的人文素养,领悟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尚武精神,提高民族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
        2.5弘扬武术文化,推进课程育人
        近年来,各级政府及体育部门大力推进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通过武术进校园、武术段位制、中高考体育等方式促进武术教育的蓬勃发展。武术是集身体锻炼与文化传承于一体的传统体育项目,武术文化崇尚以和为贵,倡导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求内外兼修、形神兼备、德艺双修,武德教育中多以尊师重道、扶危济贫、见义勇为、身心兼备等作为习武人的信条,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弘扬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在高校武术课程建设中,加大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和武术文化培养力度,推进课程建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体育课程理论学习的比例,制定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推进武术课程育人模式科学化。
        结束语
        高校体育课作为一门集育体与育人于一体的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相较于其他专业课程有着先天优势,而武术课作为一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武德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要求与课程思政有异曲同工之处。在高校武术课程中,践行课程思政,立足于武术文化,在传授武术技术的同时,加大学生对于武术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武术氛围,树立学生明德崇礼、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传承和发扬中国武术精神,培养富有民族精神、民族意识的新时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董宇,张镜宇.“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武术教育定位思考[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39(02):121-122+165.
        [2]杨文龙.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教育路径探析[J].武术研究,2019,4(12):72-74.
        [3]王静.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武术教学的革新[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10):134+129.
                         标注:2020年度福建警察学院在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慕课背景下中华传统武术文化与现代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探索》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