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机制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5期   作者:邓洁 龙冰雁
[导读] 地方高职院校既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邓洁 龙冰雁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农学院,425000
        
        摘要:地方高职院校既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的主阵地,其在创新创业良好教育环境的培育和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现阶段我国地方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办学基础薄弱、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国家投入相对有限、发展空间不断缩小等问题。所以,各个地方高职院校必须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强教学软硬件建设投入的力度,严格地按照产学研相互结合的原则和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地方高职院校;创新实践能力;人才培养
        1、学生创新能力对地方高职院校的影响
        1.1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创新活动与岗位应用实际上就是通过开发地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实践课程的方式,根据现代企业就业岗位的要求,做好知识与技能的协调工作,随着创新实践课程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高职院校理论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要求。因此,地方高职院校必须通过建立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创新实践能力,对学生进行系统且全面的培养,开发出有助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创新实践课程,推动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1.2对教学模式的影响
        由于地方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文化课成绩低且对于传统学习方式存在严重抵触情绪的特点。所以,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显然无法适用于地方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简单的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和应试教育考核的话,不仅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针对这一情况,地方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要求,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彻底改变以往一刀切式的教学策略,才能在体现出学生特长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专长。
        1.3对学生的影响
        每个学生不管学习成绩好与坏,其身上都有他人所没有的闪光点和创新能力,而这也体现出了地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的普遍性特点。地方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时,不仅要根据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挖掘学生身上的窗潜能,而且还应将专业技术理论课程教学与创新实践教育紧密的融合在一起,才能达到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目的。
        2、构建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新模式
        2.1构建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机制以及校企共育平台
        地方高职院校必须以行业发展对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为基础,开展以综合、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顶层设计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不同类型的竞赛获项目,构建完整的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机制,提高高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以技术技能培养为主的人才培养现状,地方高职院校在开展竞赛活动时,应该严格的按照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原则,将创新实践教学与竞赛项目紧密的融合在一起,将竞赛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完整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创新性开放实训室、多元化教学评价机制的优势,将各个专业的来临教学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融合在一起,全方位的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才能保证以职业为导向的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充分发挥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优势,以实训实践基地项目建设为依托,加强与企业之间相互合作的力度,邀请企业专家、专业教师、管理人员以及学生等共同参与到地方高职院校创新实践中心的建设工作中,同时根据各个行业和企业发展的特点,将企业各部门的业务引入到创新实践中心中,由学校统一购置技能静思的软件,构建真实的职业教育环境,有目的的引入竞赛项目,推动专业静思内容向城规划、日常化方向发展,在培养学生基础职业能力的同时,将自主、合作、探究等先进学习理念引入到实践创新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的方式,迅速熟悉和掌握企业工作岗位的业务流程和要求,然后在积极参加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基础职业技能的有效提升,为后续学生完成科技创新创业项目和学习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2.2打造创新型师资团队
        各地方高职院校之间应该公共建立校企互派师资机制的方式,选择专业能力突出的教师深入企业参加定岗实践或专业调研活动,了解和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而企业则应该通过定期选派企业导师或技术骨干等进入高职院校指导学生参加专业实践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这种相互学习与交流的教学方式,不但保证了地方高职院校教师的成长始终与行业、企业保持高度的一致,而且确保了创新实践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时,应该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既要合理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将内容丰富的专业知识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还应与学生之间建立相互信赖的良好人际关系,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申报的专业科研项目,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影响学生,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稳步提升的目的。(1)建立完整的同区域校际师资互聘机制,促进各个学校师资力量建设效果的有效提升。首先,同区域、同学科、同类别校际师资互聘制度的建设和实施。

地方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发挥区域相近沟通时效快的特点和优势,通过组织教师开展同专业、跨专业师资交流会、项目研讨会等方式,彻底解决当前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教师同质性问题,提高地方高职院校教师创新创业的水平。其次,定期来着校际师资焦点解决类教学科研活动。紧跟工科建设发展的脚步,制定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人才教育模式,鼓励和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问题联合攻关活动中,发挥高职教师的帮扶合力作用,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最后,地方高职院校应该通过设立专项联合师资指导、奖励以及实时经费的方式。由校际联合师资服务管理办公室,负责高职院校联合师资在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创新创业类精神项目的前期组织、联合指导以及后期人员培训等工作,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为社会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2)加强地方高职院校工科教师研、管、学等培训指导工作的力度,提高高职院校的决策指导水平。首先,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研究、管理以及学术师资力量整合在一起。高职院校的科研教师团队在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研究工作时,为教师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技术支持,通过为教师管理团队提供项目管理与企业运营等专业指导教育工作的方式,填补高职教师团队在创新创业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知识空缺。其次,充分发挥联合师资引导链的优势,为地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决策的制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地方高职院校在制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从研究、管理、学术等方面征询创新创业师资团队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教学内容、权重分配、学分设置等方面与师资团队科研学术成果紧密的衔接在一起。最后,高职师资培训全、精、专策略的有效落实。地方高职院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必须及时的向高职学生传达国家、地区实施的创新创业全面发展政策和措施,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入高职院校向学生深入的解读政策落地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融合点,才能在满足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出的精准需求的基础上,提高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项目落实的效果。
        2.3打造“网格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1)彻底打通知识点与资源链之间的横向连接通道,构建完整的资源教育资源配套体系,促进学生交叉性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首先,重点知识点的遴选。地方高职院校交叉学科的构建必须以现有通识课程为基础,利用横向联系学科类型多的特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其次,教学方式的创新。地方高职院校应该合理运用互动式教学方式,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网格化教学模式。加大实践、产教融合课程开发投入的力度,充分发挥新型交叉联动知识的优势,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知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教育资源整合。地方高职院校在整合教育资源时,应该打破传统的本科生与研究生之间的界限,通过建设高职院校内部跨院系、跨层次资源共享平台的方式,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资源和专业优势,推动交叉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2)加快大小项目嵌入人才培养机制的纵向深化改革步伐,促进高职学生拓展性执行能力和水平的有效提升。首先,学习样本库的建设。地方高职院校必须在注重课程项目设计、教学内容创新优化的基础上,加大人工智能、新材料、海洋生物等课程中交叉性内容挖掘的力度。组织专家学者、企业工程师以及创业人员共同探讨和研究新工科教育体系下的思维模式以及学习爆发点,丰富学生学习样本库中的内容,附近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提升。其次,建设项目资源库。地方高职院校在构建科研项目资源库的过程中,应该采取将创意类项目、初创类项目、成熟期项目带入到课程教学中的方式,将微项目、始项目以及子项目等与课程教学紧密衔接在一起,引导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公关关键技术以及营销等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在充分重视个人学习经验应用的基础上,向学生推送相应的项目、运营案例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帮助学生形成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项目资源,提高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最后,建立完整的全真模拟资源库。地方高职院校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脚步,构建不同项目之间的网络交流平台,邀请行业专家、教授、企业、科技园区等优化和完善项目实施的过程,保证项目的创新性、社会性、匹配度以及利润等各个关键节点满足项目设计的要求,增强项目的吸引力和粘黏性。(3)通过重塑以生为本、内容侧重教学结构的方式,促进地方高职院校专业性与转到能力的有效提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组建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团队时,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做好核心知识课程体系的构建工作。从技术创新与创业、创新设计整合、产品包装创新实践、产品创新开发、创业概论、创业心理学、创业金融等几方面着手,推动创新创业课程核心知识系统的构建工作。其次,拓展实践课程内容。将创新创业大赛赛前培训、创新创业执行力、创业实践管理、创业流程服务等纳入到地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体系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水平。最后,设计实训项目课程。根据创新创业教学的要求,为学生设计微商创业指南、食品生物企业战略决策、全球创业实验等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实训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另外,地方高职院校还应该根据产业发展的需求,采取设置定制式课程的方式,根据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规律和要求,将定制式课程教学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中。比如,从学生入学开始一直到其毕业走上社会,高职院校应该严格的按照创新意识唤醒、创新项目实践、初创准备、创新创业实务、战略前沿发展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的原则,为学生设计创新创业研讨课、创业计划书撰写与实务、创业融资、企业组织管理、风险资本与融资机制等相关课程。(4)将工程教育、学科融合专业人认证体系引入到地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中,促进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水平的有效提升。为了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特点交叉融合的目标,高职院校必须严格的按照专业认证的标准和要求,设置人才培养的标准。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设置相关课程时,必须将跨学科融合作为课程设置的首要目标,准确把握新生学习和成长的特点,引导学生将创新创业类课程与专业教育紧密融合在一起,由政府主管部门、社会公益组织共同更新创新创业数据信息,并将其反馈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环节中,促进地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的有效提升。
        2.4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机制
        地方高职院校应该彻底打破传统考核评价模式的束缚,合理运用多元化评价模式,对学生的创造能力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将竞赛项目与实践创新课程紧密融合在一起,将传统的以结果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转变为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评价机制,将学生参加竞赛活动的成绩纳入到考核评价体系中,对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价,形成以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评价结果,提高学生学习考核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个领域已经深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