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欣童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省 250000
摘要:当今,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高校创业教育很容易出现理解偏差,造成偏差的原因跟组织架构、师资和评估方法有关。树立对创业教育正确的认识,需要从观念、方法、学科建设、评估体系四个方面入手,找到根本性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认识误区;应对策略
引言
近年来,创业教育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流行词汇,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在各高校开展得如火如荼。然而在实施创业教育的热潮之中,难免有些做法流于形式,有些看法过于偏颇,有些思想急功近利。从对创业教育基本界定来看,对创业教育的片面、偏颇的理解源于对创业教育的教育学理解。要遏制创业教育急功近利的形式主义倾向,亟待澄清对创业教育理解的集中典型的思想误区。
1创新创业教育认识误区
1.1学校管理层面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误区
一直以来,国内高校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能力素质拓展相结合,很早就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生的第二张成绩单(能力素质拓展成绩单),误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报告混为一谈,简单将两者等同,导致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不重视。随着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等创新创业大赛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有一些高校就认为创新创业大赛就是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数量就是衡量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标准,出现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资源只面向少数拔尖的学生的现象。教育部在2015年提出“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很多高校认为开一些创业课程就是在搞创新创业教育,学生掌握了创新创业知识就等于做好了创新创业教育。
1.2创业教育就是鼓励学生去冒险
提到创业,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冒险”。有些人认为,让还没有走出学校的大学生冒险创业,其实是给学生的家长增加负担,因为大部分学生的创业款是由父母提供的,鼓励大学生创业实际上是把风险转嫁给了大学生的父母。实际上,这种认识也是错误的。高校创业课应该是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而不是头脑发热的冒险。向东春和肖云龙在《现代大学教育》上撰文提出:“作为通识类课程的创业教育,可以构建四种课程: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学科课程,有机结合创业意识类的任务和要求的活动课程,营造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的环境课程,参与现实经营管理工作的实践课程。”可见,创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都比冒险创业丰富得多。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切不可只传授生意经,要从培养创业意识、教授创业方法、营造创业环境、提供创业机会四个方面入手,真正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素养。
2应对策略
2.1统一思想,全校上下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共识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隔离于人才培养之外的一种单独教育,而是应该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一种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品质的教育。要解决学校和老师对创新创业教育误解和不重视的问题,就要自上而下对创新创业教育形成共识:创新创业教育是引领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抓手,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技术创新的创业者。“创新创业教育是引领学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抓手”的理念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在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地位,创新创业教育不是某一个部门单独开展的活动和课程,而是涉及人才培养的所有部门齐抓共管的一项学校中心工作。“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的理念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简单的创业教育,也不是纯粹为促进就业的创业教育,而是要通过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意意识。“培养技术创新的创业者”的理念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基础上是专业教育,是学生在扎实基础学习的基础上围绕相关专业开展的创新研究和创业实践,而非简单的商业模式创新,从根本上解决了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脱节、和专业教育对立的问题。
2.2要注重学科建设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能是“发财课”和“赚钱课”,而是要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方法。为此,高校老师应积极推动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摸索出一套适合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现在有些学校尝试进行创新实战教学和创业案例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或者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讨论,这既能激发年轻学子的学习热情,也能培养他们模拟实战的能力。
2.3能力中心,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是简单在传统课程体系中增加一门或几门创新创业课程,而是应该在传授创新创业知识的基础上,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授课模式,在专业课程中激发学生创意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基于专业技术创新的创业者。一是以学生为中心,深化课程教学方法创新,改造传统的课堂教室,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运用探究式、研讨式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式教育,以问题导向培养学生查问文献、主动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采用案例学习,以典型案例和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寻找解决办法。二是改革考核内容和考试方式,采用项目驱动,通过设立综合项目,以项目完成进度考核学生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开展大学生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多元化,探索实施非标准答案考试。三是开展能力评价,深度融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将学生毕业的要求分解到在校期间的所有必修环节,包括第一课堂的理论课程学习和第二课堂的实践环节,第一课堂课程侧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评价,第二课堂活动侧重对学生非专业能力的评价,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深度融合。
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的需要,它的发展需要清晰的认知和多方的协作。随着所处时代变化节奏的加快,必须更有效地应对这种变化,做出与之相适应的反应,调整实施路径乃至理念。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技术在短短几年间就能成为主流,甚至达到卓越的水平,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高校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永斌,柏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9,36(6):99-103.
[2]刘莉莉.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探究[J].才智,2020(2):101.
[3]黄昌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2):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