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婷
上海市顾村实验学校 201906
摘要: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家庭教育先于学校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更深于学校教育。如何挖掘学生家庭教育中的不足,如何帮助家长优化家庭教育的方式,关注亲子关系是有效的切入口。
关键词:小学德育;亲子关系;家校教育
孩子在校的行为表现是其所接受的家庭教育的缩影。我们总能发现,礼貌待人、懂得换位思考的孩子,常常有着同样文质彬彬、善解人意的父母;对待孩子教育问题简单粗暴的家长,其孩子的在校表现也大多焦躁自我,不善人际交往;自卑的孩子畏首畏尾,被抑制了自主能力,他们的背后往往站着强势且控制欲极强的父母……时常有家长向我提出困惑,孩子在家不服管教,有什么对策?其实我认为,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是迈出教育的第一步。
【案例】
晓军是个思维敏捷的男孩儿,他有许许多多天马行空的想法,在他身上,我总能看见那份属于孩子的天真。但在行为习惯上,他不太懂得“把握分寸”。比如体育课后,他会旁若无人地解开衬衣纽扣,坦着胸口露出肚皮,老师提醒后,他却皱着眉头说道:“可是我热呀!”再比如,和同学们交往时,他不满足于用语言交流等平静温和的方式,而是喜欢用更具刺激性的肢体动作,推拉、冲撞别的小朋友,这样的交往方式很容易造成别人的反感,形成矛盾。当与同学发生冲突后,他会表现得格外易怒暴躁,摔打哭嚎,以此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长期以来,晓军和不同同学之间发生的矛盾冲突不在少数。
时常惹得任课老师头疼的晓军,有时却也让我心疼。
在一次题为“我最想感谢的人”的感恩教育主题班会课上,孩子们谈到了妈妈。晓军迫不及待地举手发言道:“我想对妈妈说,妈妈我爱你,因为你不像爸爸那样那么不爱我!”话音刚落,晓军便嚎啕大哭起来,面对同学们的一片哗然,晓军又补充道:“昨天爸爸让我离开家,叫我去做野人!”
在以往和晓军妈妈的交流中,我知道爸爸对晓军的学习生活都非常负责,同时也很严厉,有时脾气上来了,还会用粗暴的方式打骂孩子。万万没想到这个不善言辞的严父已亲手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了这样一颗伤心欲绝的种子。
我安抚着晓军的情绪,课后与他谈心道:“晓军,你知道吗?昨晚爸爸辛苦了一天回到家,还在询问高老师你的学习情况和在校表现呢,如果爸爸不爱你,他还会这么做吗?”晓军听罢,若有所思起来……
【对策】
晓军在校的诸多人际交往问题,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家庭教育中亲子关系的和谐与否。我认为,要想改善晓军在校的行为习惯,应特别关注晓军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从他们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中寻找突破口。深思熟虑后,我与晓军的父母就孩子的教育问题提出了对策。
一、以身作则,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
孩子是家长的缩影,这一点在晓军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父亲要求孩子在遇到不如意时要静下心、深呼吸,考虑后果再行事,可晓军始终做不到。因为每当晓军犯了错误,父亲往往不愿耐心听取晓军的内心想法,认为晓军的话是狡辩,是在顶嘴。父亲无法克制怒火,劈头盖脸的一顿打骂,看似一时堵住了孩子的嘴,孩子却是口服心不服。这么做,恰恰抑制了孩子情商的发展,当孩子在反观事情的始末,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的时候,这其实是一种“求助信号”,如果父母能耐心听懂这信号,也许能帮助孩子避免下一次错误的发生。而晓军父亲的一声呵斥,容不得孩子再去思考,只得因畏惧而暂时妥协。
作为家长,在对晓军的教育上一定要让孩子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知道怎样做是对的,更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是错的,创设情境,将因果关系分析给孩子听,再让他自己换位思考,重新作出判断和选择。
为人处世的道理不该靠暴力呵斥强加于人,而是应让孩子心悦诚服地感悟。
二、方向一致,定位父母的教育角色
由于观念、态度存在差别,在对晓军的教育上,父母时常产生分歧,造成双方管教要求间的矛盾,从而削弱了教育效果。在和晓军父母的交流中,我发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求不一致,父亲严厉强势,常常实施高压政策,逼得孩子喘不过气;母亲心软溺爱,一看到孩子痛哭流涕的样子,便心生同情,怨恨父亲的不是。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成长,怎能不影响到孩子人格性情的塑造?由于父母教育方向的不一致,孩子就会误以为母亲爱他护着他;父亲不爱他,总是惩罚他。于是,晓军便对父母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也就有了班会课上所说的那句积怨在内心很久的独白。
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一定要成为方向一致的同路人,常常沟通交流对孩子教育问题的看法,定位自己的教育角色,相互补位,也就是俗说的“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正如晓军的父亲,可以严厉,但严厉的目的在于让孩子知道父亲对此事高度重视,感知到事情的严重性,而不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威胁恐吓孩子,想迫使他因畏惧而不再犯;母亲也可以仁爱,拥着哭泣的孩子入怀,给予他安全感,但目的在于引导孩子静下心来梳理分析错误,知错就改,同时也告知孩子,父亲对待他严厉的原因,而不是不顾对错地一味接纳哭泣的孩子,甚至和孩子一同流泪。
三、走进孩子,成为孩子的陪跑挚友
当下,父母和孩子应该建立怎样的亲子关系?无论是晓军和他的父母,亦或者是其他家庭,我想,父母应该决心成为孩子的“陪跑挚友”。
为什么用“决心”二字?养儿不易,育儿更不易,为人父母可谓是一场任重而道远的修行。教育孩子不应只是学校的责任,更是父母终身学习的课题。例如:我时常衷心地建议家长能多了解一些儿童心理学的知识,掌握孩子每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能用理论武装自己。当遇到棘手的教育问题时,尝试用理论解读孩子的行为,更好地与孩子沟通,而不至于手足无措。漫漫育儿路,更是漫漫的自我学习如何成为更好的父母的道路,岂能没有决心呢?
何为“陪跑挚友”?请试着想象这样的画面:孩子正在进行一场人生的马拉松,有光明的坦途,更有荆棘丛生的小径。孩子在一路上有成功的喜,有失败的悲,而唯一不变的是身旁的父母那始终不离不弃的陪伴和鼓励。作为父母,不应自诩是孩子权威的领路人,成为“陪跑挚友”足矣,无条件给予温柔而坚定的爱。
如何走进孩子,成为孩子的“陪跑挚友”?
平常多和孩子聊聊身边的人和事,可以是孩子圈内的也可以是父母生活中的。跟孩子一起探讨对事物和人物的看法,表达各自的观点,借此机会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孩子遇到烦恼、痛苦时,耐心听他讲完缘由,用同理心去理解安慰他,等孩子平复心情后,再去讲道理。无关紧要的事允许孩子持有个人意见,不必过分纠正。父母犯错误时,也应勇敢向孩子承认,虚心接受孩子的批评,让他知道犯错误被批评是理所当然的,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方法不胜枚举,但无论如何,首要的前提都是尊重。当父母真正意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而非自己的附属品时,和谐的亲子关系已在不经意之间悄然发生……
【结语】
亲子关系是孩子面临的首要人际关系,是今后一切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和谐的亲子关系能完善孩子的人格,赋予孩子面对世界的底气和勇气。
班主任的角色,让我看到了孩子背后的家庭中的种种情感,或辛辣或喜悦,或酸楚或感人,也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亲子关系对于家庭教育能否顺利且有效实施的重要性。作为老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重洞察孩子的在校行为表现,深入了解孩子背后的家庭教育痛点,分析成因,对症下药,引导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助力家校教育。
高婷,1994-03,江苏江阴,女,汉,上海市顾村实验学校,单位邮编201906,二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