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鹏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重庆市402247
摘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从国家颁布的若干教育或职业教育的重要政策文件看,中高职教育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汽车制造;装配技术;中高职衔接
1 中高职衔接概念的界定
中高职衔接不是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简单链接,是遵循职业教育的特点以专业衔接为落脚点,以课程体系衔接为核心,在明确中高职专业层次规格基础上的衔接。中高职衔接要在课程内容的选取等方面实现有效衔接,就必须优化设计和构建中高职衔接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体现中高职在不同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对接性、拓展性,形成完整、系统、持续提升的教学体系,达到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效果。
2 中高职衔接的形式
中高职衔接在职校层面实施的主要有对口升学、五年一贯制、“3+2”衔接。
2.1 对口升学
对口升学形式的中高职衔接(有的地区称为单考单招),其招生方式是高等职业教育学校通过高考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学生在高职学校完成三年的学业达到高职校毕业要求后取得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必要条件是中职毕业生完成三年中职学习,这种形式的衔接在实施上一般有规模限制,要求升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的学生占当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5%。
2.2 五年一贯制
五年一贯制形式的中高职衔接(有的地区称为直通形式),其招生方式是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直接招收初中毕业生,学生进行五年的学业学习,五年的前三年的学籍按照中职要求管理,后两年的学籍按照高职要求管理,学生在五年学业期满达到高职校毕业要求后获得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这种形式的衔接一般以唯一主体学校进行实施,或者高职学校为主体或者中职学校为主体,在学籍上分段管理但在教学上是由主体学校统一进行安排。
2.3 “3+2”衔接
“3+2”衔接形式的中高职衔接(有的地区称为分段培养形式),其招生方式是中职毕业生在完成三年学习后,不参加统一组织的高考,而是参加由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组织的入学测试(也称转段考试),成绩合格后升入高职学校学习,完成二年的学业达到高职校的毕业要求后取得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开展这种形式衔接的高职学校一般能同时与若干所中职学校同时衔接。
3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无论哪种形式的中高职衔接,都需要通过专业衔接来实现,通过中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3+2”衔接形式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来探索高职带动中职发展、有效地服务经济的发展、避免职业教育资源重复建设,解决中高职衔接存在的脱节、断层、重复等问题。
3.1 人才培养目标衔接
课程体系衔接的前提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衔接,在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3+2”衔接(以下简称汽制3+2专业)中,高职段的专业为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560701)职业面向为汽车装配技术员等岗位,中职段的专业为汽车制造与检修(051700)职业范围为汽车生产线操作调整工等岗位,汽制3+2专业的中高职就业岗位相似但定位层次不同,共同对应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中的汽车装调工,在就业岗位方面衔接紧密。高职的目标更注重毕业生的职业发展,中职的目标更注重毕业生的就业岗位适应性。
3.2 课程体系分析方法
DACUM课程分析法是一种以分析和确定某种职业所需能力为基础的课程开发方法,是CBE教学模式的基础。
六个步骤的DACUM课程分析法是一门课程从无到有再到效果评估的过程,汽制3+2专业课程体系分析参照DACUM分析法进行分析,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步,成立汽制3+2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委员会(简称汽制委员会),分析课程需求。由高职学校组建委员会。委员会人员为,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以下简称高职汽制专业)专业带头人、高职汽制专业骨干教师、中职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以下简称中职汽制专业)专业带头人、中职汽制专业骨干教师、企业专家等。该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是分析高职汽制专业教学标准、分析中职汽制专业教学标准、分析汽车装调工职业标准,结合企业需求最终形成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第二步,编制能力图表。汽制委员会需要区分中职高职不同层级的职业能力,如综合能力、专项能力等,完成能力图表的编制。依据能力图表进行课程体系的制订。
第三步,编制汽制3+2专业课程体系表。所编制的课程体系符合中高职课程相对独立、相互承接、相互分工以但不重复浪费的要求。
第四步,设计课程。以课程体系表为依据,按照知识、技能、素养三个方面进行课程设计,明确课程目标,开发课程标准。
第五步,课程实施。教师按照委员会制定的目标和标准,编制教案,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第六步,课程效果评估。委员会定期评估课程实施效果,使得教学内容、社会行业需求、技术发展等可以保持其同步性,使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任务无缝对接,为实现“零距离”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3.3 汽制3+2专业课程体系
汽制3+2专业课程体系分析借鉴DACUM分析法,在人才培养目标衔接的基础上,结合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要求,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学科知识的逻辑性,技能的形成有先易后难的序列排列,构建中、高职汽制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框架,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专业前瞻课、专业选修课、企业实习与实践六类课程,分别在中职3年和高职2年共计5年十个学期中开设,避免中、高职专业课程内容的简单重复,突出职业教育衔接的特色。
汽制3+2专业课程体系框架中不同类别课程的培养侧重点不同。公共课重在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公共课程贯穿中职段和高职段开设,根据公共课程中不同学科的特点,将部分高职段公共课程前置到中职段开设,建立了公共课程的衔接。专业基础课是以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为侧重点构建的课程,既为专业课程学习打基础又为岗位迁移奠定基础,在中职和高职均有开设,在3+2课程框架中专业基础课部分进行衔接融合,专业基础课仅在中职段开设,高职段不再开设,充分提高课程体系的衔接性、避免重复。专业课重在培养职业岗位能力和素质、服务就业,按照分层递进的方式进行衔接,相对简单的课程在中职段开设,相对有难度的课程在高职段开设。专业前瞻课程重在拓宽学生视野,主要是培养学生全面认识汽车行业职业能力以及跨行业职业的课程,考虑到中职段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专业认知度低,专业前瞻课程仅在高职段开设,中职段不开设。专业选修课程的重点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个人发展的侧重点自由选择相应的课程学习,这部分课程需要学生有相当的学习基础,因此专业选修课程仅在高职段开设,中职段不开设。企业实习与实践课程是进行顶岗实习和全面的实践操作训练,综合考虑学生身心的成熟度和安全,将原中职段和高职段的课程进行整合,将该类型课程后置,仅在高职段开设,中职段不开设。
4 结语
课程体系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运用DACUM方法所构建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能够实现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学科知识的逻辑性、技能形成难易的规律一体化设计中高职衔接,明确衔接各环节重点,切实可行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专业技术和实践技能水平,真正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无缝衔接。
参考文献
[1]徐国庆,石伟平.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J].教育研究,2012(5):70-71.
[2]董刚,杨理连.高职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2(9):91-94.
[3]胡翔云.高职课程标准对接职业岗位要求研究[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