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5期   作者:刘瑛
[导读] 我国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升级过程
        刘瑛
        太原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山西太原 030024
        摘要:我国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升级过程,创新创业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但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还处于滞后阶段,学校、教师、学生三者间连接的通道还未打通。本文以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和系统研究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关系,构建一种新型金字塔分层、螺旋式上升的专创融合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解决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间的矛盾,探索出一条在优质创新创业环境中学生自发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创新创业;金字塔分层;螺旋式上升;专创融合
        一、引言
        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基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教育综合改革统一部署的大事。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推动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生态环境。但是现阶段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滞后阶段,高校创新创业链条在学生、老师和学生间是被割裂开来的,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善运行的机制。因此,通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成全覆盖、分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二、构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框架
        创新创业理论最早开始于美国并注重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涵是“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本文主要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金字塔分层螺旋式上升的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一)纵向上金字塔分层螺旋式上升
        金字塔分层和螺旋式上升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通过金字塔分层把高校学生按照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分为四层,且随着每一层的递进参与创新创业的人数会越来越少,符合金字塔分层理论规律;创新创业教育从内容角度分为意识培养阶段、能力提升阶段、环境认知阶段、实践模拟阶段,这四个阶段是螺旋式上升不断变化的过程,通过普及化创新创业通识教育的意识培养逐渐转变为大众化创新创业专业教育的能力提升,由大众化创新创业专业教育能力提升转变为个性化创新创业教育的环境认知,由个性化创新创业教育的环境认知到精英化创新创业实训教育的实践模拟。在这期间会产生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趋势,从外向内实现整体飞跃。
        (二)横向上双维“三位一体和三个结合”的专创融合体系
        双维“三位一体和三个结合”的专创融合体系包括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驱动”和“三位一体”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实施“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三位一体教学计划内的教学任务,重点培养学生“共性”能力;第二个维度“驱动”和“三位一体”是以团队为单位组织,实施“创新创业团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校企合作”三位一体教学计划外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特长”能力。同时建设以学校创新创业中心为纽带,各学院创新创业平台为主干,各类创新创业工作室、创新创业俱乐部为节点的专创融合创新网络,构成五彩斑斓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形成了全员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掀起全员创新创业热潮。专创融合使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专业教育的有效延伸,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学生提供的一个交叉学科学习、创新创业实践的公共平台(机构),培养造就基础扎实、人格健全、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为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三、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量身定制。近些年国家提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的专业兴趣来进行合理创新创业。所以不同专业之间同样可以进行融合,创造出更大的价值。通过金字塔分层、螺旋式上升的专创融合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能够优化高校目前在创新创业领域所面临的挑战。
        (一)开展普及化创新创业通识教育
        教育部2012年印发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创新创业教育。由此可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并不是面向个别少数的学生。普及化创新创业通识教育目标人群主要是全校大一学生,对他们进行普及通识教育,他们初入大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普及双创理念、环境和背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实施“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三位一体教学计划内的教学任务。
        (二)开展大众化创新创业专业教育
        在此环节针对的是大二部分学生,通过上一阶段的创新创业课堂和创新创业课外拓展综合两项成绩,选出适合学生进行大学生项目和创新创业项目校内孵化的学习,在学生对创新创业了解基础上,创新创业导师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实行老师和学生双向选择。一方面可以在教务处的创新创业平台公示出创新创业导师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公开征集学生加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对创新创业导师项目的初步认识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项目加入;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为自己初步成型的项目寻找合适的创新创业导师进行指导。学生可以跨学科组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从校级立项到整个项目的结束需要一年时间,整个环节由学校创新创业中心负责管理监督,创业项目可以在学校的创新创业中心进行项目孵化,孵化成功可以开始下一步竞赛准备,孵化失败重新对创新创业项目进行设计,形成了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趋势。这就是以团队为单位组织,实施“创新创业团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校企合作”三位一体教学计划外教学任务,通过训练体系培养学生“特长”能力。
        (三)开展个性化创新创业竞赛教育
        此阶段主要针对的是大三部分学生,通过专业教育对实践能力培养,初步具备了完成创新创业项目的能力,进一步通过编写创业计划书,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能够锻炼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在比赛的过程中创新创业导师对项目的未来发展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学生对自己的创新创业项目深入分析,从而选择是继续完善项目还是进入下一阶段的创业,再一次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趋势。开展竞赛教育要求建立完善创新创业导师库,建立校内导师和校友企业家相结合的导师模式,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指导。
        (四)进行精英化创新创业实训教育
        此阶段主要针对大四的少数学生,在前一阶段取得了不错的创新创业竞赛成绩,得到了创新创业导师的充分肯定,项目可以进行初创,将好的竞赛项目转化为创业项目,这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形成系统化的关键一环,也是提高创业率,缓解当前社会就业问题的“瓶颈”。大四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训项目可以传承给学弟学妹们,这样有效的防止因学生毕业而放弃一直在做的创业项目,避免成为烂尾项目。
        综上所述,纵向上对高校学生分成四个学年不同年级进行创新创业教育,通过螺旋式上升在整个分层中进行有效串联,横向上专创融合使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专业教育的有效延伸,由此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一个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李平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4):31-33.
[2]倪江忠,刘婷.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研究 ——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9,(24):150-152.
[3]明星.连续创业者王敏:走螺旋式上升的创业路[J].中关村,2020(2):76-79.
基金项目:山西高校改革创新项目(J2018124);(J2016074); 山西省软科学项目(2018041041-5);
作者简介:刘瑛(1974- ),女,山西太原人,太原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邮箱:479828641@qq.com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