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远娜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9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在教育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高校教育应加强“互联网+教育”进行有效的运用,大力推动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在简要分析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的基础上,并研究了高职院校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化对策,旨在为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引言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要想使其取得更好的成效,必须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方面狠下功夫,努力使其更具发挥积极作用。在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与各行各业有效融合的背景下,大力推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建设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更具有实效性。
1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高等教育发展非常迅速,创新创业思想在高等学校已经开始进行全面推广,积极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成为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有效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院校学生解决就业困难的重要手段,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常常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的体现,也对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发展产生很大影响。所以,要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就必须解决好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相关问题。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创新创业与互联网紧密结合,产生了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帮助大学生提高个人综合能力,累计创新创业经验,为以自主创业创造更多的条件。但是,在这种变革时代的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也不少,怎样在互联网+创新创业时代背景下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怎样培育综合型素质人才、怎样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怎样给各大高校大学生提供更多创新创业的机会,具有重要意义。
2高职院校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优化对策
2.1模式多元化,优化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构
学校管理层要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高效整合多方资源,充分发挥互联网资源的开放性、共享性和包容性,紧密结合高职生的专业学习诉求和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需求,围绕理论课程教学、课余技能大赛、社会实践教学三大模块,着力调整和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结构,大力开展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素质和综合水平。首先,高职院校要积极依托互联网资源,构建线上、线下互动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高职院校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坚持原有创新创业课程结构的基础上,积极融入现代数字资源、互联网信息,尤其是大力开展慕课等新型课程模式,着力打造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体系,彰显高职院校互联网+创新创业课程结构的先进性。其次,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积极促成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努力做到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促进专业课程的优化,以专业课程的调整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完善,力求做到“双促进、双改善、双提高”。再次,高职院校要大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互联网+创新创业技能大赛。在具体操作上,高职院校要紧密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特征,积极开展网络营销、微商大赛、艺术创业、体育比赛、建筑设计大赛等多样化、个性化乃至定制化的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最后,高职院校要积极搭建校内创业平台,为学生开展项目管理、创业活动、创新技术转化等提供良好的基础。
2.2构建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有两部分内容。一是校内实践平台体系,这部分体系主要目的是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相应的意识。为学生搭建相关的平台,如办公的硬件条件。利用国家的各项政策提供创新创业的环境,或者与企业合作,搭建学生创新创业的平台。还通过相关的学科竞赛,例如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等,通过各类竞赛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多种方式让创新创业校内平台体系成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孵化地。二是校内外实践项目体系,这部分体系主要目的是为能够实现将创新创业能力进行转化和突破。校外实践项目体系引入企业项目,实现校企合作,通过实际项目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提供资源让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创业过程中,实现创新创业校外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体系实现途径方面主要是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两部分内容,实现目标是从与创新创业相关基本知识的培养到意识的形成再到相关能力的具体实践,逐渐提升,最终实现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2.3监督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实践证明,融合实施的过程需要进行有效监督,否则一些措施或策略难以切实落地。从实际情况来看,要使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得到有效融合,还应积极采取措施,促使师生在融合过程中进行有效监督。要注意,监督过程中应高度关注监督内容和监督过程,以及监督效果,这样才能让监督到位,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也才能让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在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下得到更加有效的运用,最终促使高校创新教育与思政教育得到有效发展。
2.4加强个人能力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帮助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具体实施中取得成功。在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理念都有所变化,对创新创业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可以通过网课进行,再结合平台模拟企业创办,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学习模式。改变大学生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被动的学习状态,采取措施积极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激发他们的想象,帮助他们把合理的想法变为现实。创新创业教育,不在于“看”,也不在于“听”,而在于“行”。
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应着眼于融合目标、融合内容、监督融合的实施情况等方面,这样才能让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真正符合高校改革要求,符合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符合学科教育规律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占仁.中国创新创业教育史[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29(1):142-144
[2]陈希.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2020,27(3):147-149
[3]王贤芳,孟克.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之重构[J].教育教学论坛,2020,21(04):48-51
[4]王庆环.创业教育,应该是一种怎样的教育[N].光明日报,2020,29(12):43-45
[5]李沁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锦州:锦州医科大学,2017,23(04):60-62
马远娜/1988—/ 女/硕士研究生/山东协和学院医学院 /讲师/ 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教育(济南 250109)